青少年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迈进一个被媒介信息包围的新时代,调查显示,青少年已经成为互联网信息社会中的主力军,他们是整个社会中最具活力的群体,同时也可能是最脆弱的一个群体。在互联网信息发展大潮中,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可能会导致很多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学生在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中迷失。调研了解当前青少年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之后,从数据描述性分析来看,我国青少年学生在媒介接触和使用方面表现良好,但是缺乏必要的理解和批判能力。通过交互分析发现,以上三方面能力存在一定的学历、地区和性别差异。针对当前青少年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在系统梳理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的目标及原则,提出我国青少年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策略。从社会力量着手,要通过制定严格且科学的分级制度,强化社会监督,构建良好社会氛围;从学校教育来看,确定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并将其融入课堂,提高教师媒介素养水平,并且注重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教育影响力,以全方位的考评机制确保学校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从家庭基础功能来看,家长应提高自身媒介素养,管理青少年使用媒介时间及内容,并经常与其探讨交流媒介信息,形成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来看,不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是提升其媒介素养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各教育主体协同合作,交叉影响,青少年媒介素养的提升效果才能得以显现。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 媒介素养 提升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06;G45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21
- 1.1 主要概念界定9-12
- 1.1.1 青少年及青少年学生9
- 1.1.2 媒介素养9-11
- 1.1.3 媒介素养教育11-12
- 1.2 选题背景和意义12-14
- 1.2.1 选题背景12-13
- 1.2.2 选题意义13-14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7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6-17
- 1.4 理论基础17-18
- 1.4.1 马克思主义实践中介论17-18
- 1.4.2 “沉默的螺旋”理论18
- 1.5 研究目标及内容18-19
- 1.5.1 研究目标18
- 1.5.2 研究内容18-19
- 1.6 研究思路及方法19-21
- 1.6.1 研究思路19
- 1.6.2 研究方法19-21
- 第2章 青少年学生媒介素养状况调研分析21-36
- 2.1.调研设计21-22
- 2.1.1 问卷设计21
- 2.1.2 调研地点选择21-22
- 2.1.3 调研及统计方法22
- 2.2 调研对象基本信息22-23
- 2.3 青少年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分析23-28
- 2.3.1 媒介接触和使用状况23-25
- 2.3.2 媒介信息理解状况25-27
- 2.3.3 媒介信息批判能力27-28
- 2.4 青少年学生媒介素养状况相关因素交互分析28-34
- 2.4.1 性别差异28-30
- 2.4.2 学历差异30-32
- 2.4.3 地区差异32-34
- 2.5 青少年学生对媒介素养教育和思想品德的基本认知34-36
- 2.5.1 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认知34
- 2.5.2 对思想品德与媒介素养关系的认知34
- 2.5.3 主要结论34-36
- 第3章 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经验借鉴36-40
- 3.1 政府支持是确保媒介素养教育有据可循的重要保证36-37
- 3.2 媒介素养教育进课堂是必然选择37
- 3.3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根本思路37-38
- 3.4 教育主体联合交流是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途径38-40
- 第4章 青少年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目标及原则40-45
- 4.1 青少年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目标40-42
- 4.1.1 帮助青少年认识传媒性质40
- 4.1.2 提高青少年对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40-41
- 4.1.3 强化青少年使用媒介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41-42
- 4.1.4 引导青少年正确利用媒介为个人成长服务42
- 4.2 青少年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原则42-45
- 4.2.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42-43
- 4.2.2 差异化教育原则43
- 4.2.3 方向性原则43-44
- 4.2.4 疏导原则44
- 4.2.5 协同合作原则44-45
- 第5章 青少年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策略45-54
- 5.1 突出政府强有力的主导作用45-46
- 5.1.1 制定法律优化媒介素养教育环境45
- 5.1.2 相关部门制定科学且严格的分级制度45-46
- 5.2 发挥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46-47
- 5.2.1 媒体机构承担构建良好社会氛围的责任46-47
- 5.2.2 社会公益组织发挥第三方推动和监督作用47
- 5.3 巩固学校的主阵地地位47-51
- 5.3.1 制定符合国情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47-48
- 5.3.2 将媒介素养教育内容融入课堂教学48-49
- 5.3.3 不断提高教师媒介素养水平49
- 5.3.4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教育影响力49-50
- 5.3.5 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50-51
- 5.4 强化家庭的基础性功能51-52
- 5.4.1 家长提高自身媒介素养51
- 5.4.2 管理青少年使用媒介时间及内容51-52
- 5.4.3 积极与青少年探讨交流媒介信息52
- 5.5 提高青少年学生自我教育能力52-54
- 5.5.1 强化青少年对于媒介素养教育的认知52-53
- 5.5.2 提高青少年自我教育主动性53-54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54-56
- 参考文献56-59
- 附录59-6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63-64
- 致谢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连利;王佳琦;;我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进展与缺失[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刘丹;;论高职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培养[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仇加勉;王平原;;媒介素养教育之我见——从“媒介素养要从青少年抓起”谈起[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道格拉斯·凯尔纳;杰夫·谢尔;刘晶晶;王莹;;迈向批判性媒介素养:核心理念、争鸣、组织与政策[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11期
5 陈梅芬;范颖;;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漳州师范学院为例[J];软件导刊;2007年24期
6 桂琳;;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辨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24期
7 肯斯汀·大卫;王X;卢楠楠;;媒介素养:美国的发展和国际溯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02期
8 陈晓煌;;大学生媒介素养欠缺问题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Z2期
9 李昱;;试论儿童媒介素养及其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10 史雅娟;;媒介素养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旦;郭丽华;;媒介观念与媒介素养研究——20世纪西方媒介素养研究综述[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2 凯丽·巴查尔格特;;媒介素养与媒介[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路鹏程;骆杲;王敏晨;付三军;;我国中部城乡青少年媒介素养比较研究——以湖北省武汉市、红安县两地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4 林火灿;邓靖;高健;黄冲;余易安;邢佰英;;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媒介素养差异比较——对京皖两所中学农民工子女的实证研究[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5 李晶;;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居民媒介素养——对浙江金华农村居民媒介素养现状的实证调查[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6 倪琳;;中国小学媒介素养调查及课程实施策略——一份来自上海的报告[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7 单晓红;;城市女性媒介素养状况调查——以昆明市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8 李德刚;;新媒介素养:参与式文化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的转向[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9 周葆华;;从媒介使用到媒介参与:中国公众媒介素养的基本现状[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10 何村;白悦;;农村中小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的启示与思考[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大勇;媒介素养相关概念及内涵[N];吉林日报;2010年
2 75100部队政治部 马必强;多样化军事任务呼唤高媒介素养[N];解放军报;2011年
3 郑福汉;提升领导媒介素养“功夫在诗外”[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陈睿姣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媒介素养与包容性社会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华中师大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博导 江作苏;媒介素养应成为大学生必备常识[N];光明日报;2013年
6 周宗顺;重视提升官兵媒介素养[N];解放军报;2013年
7 河南省灵宝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蒋小平;提升媒介素养理念先行[N];检察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侯丽;区别对待“新闻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张 楠;网络:推动媒介素养发展[N];中华新闻报;2004年
10 骆敏 徐小立;媒介素养:信息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N];中华新闻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晓华;媒介素养与少数民族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2 江宇;家庭社会化视角下媒介素养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3 吴靖;小学媒介素养“晶体”课程实施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菁;兰州市中学生媒介素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彭晨霞;信息社会背景下的媒介素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孙文彬;媒介素养内涵演变与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朱佶;基于创感教育的高中生媒介素养培养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谭浪;青少年媒介素养现状和趋势[D];暨南大学;2010年
6 姚磊磊;潍坊市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平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村官媒介素养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8 闫乔;山东民营企业家媒介素养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9 赵丽;小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许明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17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017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