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卢梭公民教育思想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7-11-13 03:23

  本文关键词:卢梭公民教育思想及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卢梭 公民 公民教育 道德共同体


【摘要】: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也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和启蒙运动的卓越代表之一。他的公民教育思想在其“道德共同体”的政治构想中占据重要位置,被认为是教育领域的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对法国乃至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公民教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卢梭公民教育思想,对于培养我国的公民意识和破解我国当前道德教育的困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卢梭公民教育思想及启示。首先,文章第一部分阐述了卢梭公民教育思想的产生。这一部分主要是对卢梭公民教育思想得以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基础的梳理。由于卢梭的个人经历对其思想的形成影响较大。因此,要阐述卢梭的公民教育思想得以产生的原因,就必须了解其个人经历并阐释这些经历在卢梭一生中的重要影响。此外,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卢梭的自然哲学思想也对其公民教育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也是卢梭思想一致性的一种体现。当然,卢梭公民教育思想的产生也有其重要的理论基础,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公民教育思想对卢梭产生的重要影响。只有厘清这些关系,我们才能很好的阐释卢梭公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其次,文章第二部分旨在阐述卢梭公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卢梭的著作,我们可以发现,他的公民教育思想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和一致性。就卢梭培育“好公民”的方式来讲,主要以他设定的三个阶段——自然教育阶段、社会教育阶段和公民教育阶段为主轴来进行。因此,卢梭公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从这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即自然教育是其公民教育的逻辑起点,社会教育是其公民教育的现实准备,而公民教育则是公民的养成和“道德共同体”构建的关键环节。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卢梭公民教育思想的系统性及其公民教育的目标和宗旨。而只有充分了解卢梭公民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我们才会理解卢梭为什么要提出公民教育的实践路径。第三,文章第三部分阐释了卢梭公民教育思想的实践路径。卢梭公民教育思想的实践路径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来讲,即公民和国家各自在公民教育过程中应该发挥的不同作用。具体来讲,国家应该充分开展公共育和创建公民宗教,这不仅有利于国家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也为公民自觉接受公民教育和认可公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保障。较之于国家来讲,公民作为个体在公民教育过程中要做到的是:自觉接受公意的最高指导和进行适龄阶段的社会游历。卢梭提出的这种公民教育思想的实践路径,不仅充分发挥了国家的保障作用,也促进了公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公民意识的培养。而只有在国家和公民的合力作用下,公民教育思想才能得以顺利践行。第四,文章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卢梭公民教育思想的影响与启示。通过对文章前三部分内容的梳理,我们可以得知卢梭公民教育思想的积极性及历史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来挖掘其公民教育思想的精华部分,以此来阐述卢梭公民教育思想对我国公民教育思想的启示。当然,这些启示必须是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依据来展开论述的。虽然卢梭公民教育思想有其不可逾越的历史局限性。但总体来讲,其公民教育思想仍以积极性为主。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卢梭公民教育思想的精华部分为我国的公民教育所用,并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1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少良,彭庆红;大学生 公民意识的调查与思考[J];求索;2001年04期

2 周松华;对学生要进行公民教育[J];机械职业教育;2002年02期

3 叶长茂,谢舒潇;网络时代下的公民教育与环境建设[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洪明,许明;国际视野中公民教育的内涵与成因[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5 付轶男;俄罗斯公民教育概观[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6 朱琳;世界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教育[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7 李慎之;公民教育之必要[J];教师之友;2003年06期

8 赵明玉;法国公民教育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9 曾盛聪;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公民教育的价值理念[J];思想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10 何晓芳;澳大利亚公民教育概观[J];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刚;;国际视野中的公民意识与公民教育[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2 单文经;;澳门公民教育简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撷影(2006年6月·香港)[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香灼玑;;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开幕词[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雄;;公民教育:新的起点与探索——2005年中国内地公民教育现状概述[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蓝维;;公民教育的社会背景与实践要素分析[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谢文;;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教育是中国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赵达仕;;纵论公民教育的基本取向[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彭敬慈;;推动公民教育,从何人手?[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谢均才;;公民社会与政府,相生相克:香港推广公民教育的经验[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公民教育推进成效显著[N];人民政协报;2005年

2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杨启华;转型期公民教育问题引发专家关注[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周敦文;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公民教育[N];湖北日报;2008年

4 皓夫;江苏省“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项目介绍[N];江苏教育报;2009年

5 鲁军 杨雅彬 中国文化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建立公民教育制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李瑞兰;应该大力倡行公民教育[N];天津教育报;2011年

7 杨云香;公民教育要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N];人民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石影;用公民教育成就素质教育[N];遵义日报;2011年

9 李友唐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美国的“公民教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大学教师 齐问;严管须运行于公民教育的环境中[N];东莞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姬振旗;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朱志萍;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视域中的积极公民身份培育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苏守波;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付轶男;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新月;我国大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8 崔贞姬;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公民教育[D];吉林大学;2007年

9 赵明玉;现代化进程中的英国公民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敖洁;我国大学生公民教育实效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海霞;2007年英国公民教育改革及其启示[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薛艳芳;网络时代的公民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3 潘莉;区域性推进中小学公民教育的实践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仲柳靖;我国现阶段学校实施公民教育的问题与对策[D];扬州大学;2008年

5 张鹏燕;香港学校公民教育的演进透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吕宏倩;澳大利亚中小学公民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吴利运;英国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于永梅;全球化视域下的公民教育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9 杨倩;美国公民教育理论(2000-2010)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10 岳书杰;澳大利亚中小学公民教育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78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178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4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