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和自我同一性相关研究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和自我同一性相关研究 出处:《天津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对初中生而言,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关系到他们能否形成积极正面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家庭作为其生长发展的首要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根据以往的文献,家庭教养方式对初中生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个体在不同背景环境下发展,受到地区经济文化差异的作用,会导致心理上的差异。本文选取城市和乡村不同类型学校的初中生进行研究,对其家庭教养方式和自我同一性的特点、差异和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比较研究。希望能够对初中生性别和年级差异的问题进行丰富,为不同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实证性的资料。本研究以秦皇岛市三所不同类型的学校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对50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20份。研究结论如下:1.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和自我同一性均存在性别差异。2.初中生教养方式在年级上不存在差异,存在城乡差异。初中生自我同一性发展具有年级差异和城乡差异。3.就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我同一性关系而言,除了父亲干涉这一因子外,家庭教养方式的其他因子均与自我同一性各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
[Abstract]: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development of self-identity is related to whether they can form positive personality and good mental health level. Family as the primary environment for thei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impact on the individual is deep bone marrow.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literature, family rearing style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elf-ident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ut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 in different backgrounds is affected by region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It will lead to psychological differences. This paper selects different type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family rearing style and self-identity. The difference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to carry on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Hoped to be able to carry on the rich question to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gender and the grade difference. This study takes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schools in Qinhuangdao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dopts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Family rearing style scale (EMBU) and adolescent self-identity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500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re are gender differences in family rearing style and self-ident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2.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the grad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upbringing style.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development of self-ident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has grade difference and urban-rural difference .3. as far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rearing style and self-ident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s concerned, in addition to the factor of father intervention. There wa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other factors of family rearing style and self-identity.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78;G4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永东;青少年自我同一性达成的途径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吴婷婷;杨一平;;生涯发展辅导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影响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Z1期
3 马兰;张兴红;;当代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调查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Z1期
4 安秋玲;;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4期
5 张建平;刘强;;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危机及其解除[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6 宫贤平;林向英;;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干预研究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12期
7 邢辉燕;王琳;张巧明;;毕业后女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赵晓红;;国内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李红梅;;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心理策略[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林少惠;陈晓斌;朱秋莹;陈俊;;潮汕贫困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个人评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薇;;自我同一性状态范式的模型述评[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树青;陈会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分离-个体化、人格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安秋玲;;青少年同伴认同与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石莹;;自我同一性——概念和理论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树青;陈会昌;张光珍;;大学生分离-个体化、人格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孙大强;李军素;郑日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存在焦虑感关联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陆敏;姚本先;姚本先;;研究生自我同一性的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赵娟;;我国城乡文化差异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确立和发展的影响[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雁军;毕月花;罗桑平措;汪念念;;11-24岁藏族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英永青;从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浅谈大学生自杀现象[N];山西青年报;2013年
2 申菏亮:主任编辑 秋 实:副编审;制造神秘是恶意的谎骗[N];大众科技报;2003年
3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王斐;青少年在疾风骤雨中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王付友;老师批评错了咋办[N];吉林日报;2005年
5 胡晓明 张玲;什么是真正的人格成长?[N];文汇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安秋玲;青少年非正式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勾金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危机研究[D];上海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2 何静;大学工科新生自我同一性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4年
3 陈曼;高职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同伴依恋与自我同一性的特点及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力维;自我同一性对职业生涯决策过程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5年
5 刘县兰;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及其与孤独感、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6 李静静;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及其与心理弹性、班级环境的关系研究[D];温州大学;2015年
7 胡敏洁;体育类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及同一性危机发展现状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6年
8 张扬;大学生自尊与心理健康—自我同一性的中介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李丹;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团体辅导及其对成就动机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10 田璐敏;小组工作介入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作用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35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435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