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dmodo平台的非正式科学教育模式设计与应用成效分析
本文关键词: Edmodo平台 非正式科学教育 模式设计 成效分析 出处:《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科学教育旨在促进人的发展,但是人们的思想并没有与科技的发展相同步,在很多地区,有很多人还不能分辨迷信与伪科学,缺少理性的科学精神与科学观念,这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是不容乐观的。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目前科技馆的科学教育的模式还比较单一,科技馆的科学教育只注重科学传播的内容缺乏对过程的引导,导致科学教育效果不明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非正式科学教育不仅仅是可以去科技馆参观,还包括在工作、学习之余,用网络或者自学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科学知识,科技馆的科学教育可以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这是因为选用网络软件等学习工具,能加强科学传播过程中学生与科学知识的交互,学生与展品的交互,不断的激发学生开动大脑,活跃思维能力,能够弥补科技馆科学教育传播方式的不足。Edmodo平台与其他的网络平台相比尤其具有交互性强、无限开放和资源共享的特点,因此,本文选用Edmodo平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来提升科技馆科学教育的效果。本文一共分为五章进行论述。第一章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对非正式科学教育和Edmodo平台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其中包括Edmodo平台的特点、功能等,证明了利用Edmodo平台开展科学教育的优势所在。第三章本文从学生、科学教育内容两个方面出发,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其中包括学习设计的原则、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内容和目标分析、学习方法的设计、学习过程的设计,能为下一步非正式科学教育的活动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第四章把非正式科学教育的活动模式应用与实践并进行成效分析,首先选定开展科学教育的内容进行非正式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设计,然后,对参加科学教育活动的同学些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个人特征更加了解是为下一步的活动设计奠定基础,接着,把科学教育活动的教学设计应用于实践,最后进行成效,并总结了非正式科学教育模式能增强科技馆科学教育的效果。本文第五章对研究的意义和问题所在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指明了下一步可能的发展方向。
[Abstract]:Science education aims to promote human development, but people's thoughts are not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many areas, many people are unable to distinguish superstition from pseudoscience, and lack rational scientific spirit and scientific concept. This is not optimistic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is phenomenon is mainly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current science education model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is relatively simple, and the science education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on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content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and lacks the guidance of the proces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on-formal science education can not only visit the science museum, but also improve their own scientific knowledge by means of network or self-study after work and study. Science education in the science museum can be combined with network technology. This is because learning tools such as network software can enhanc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scientific knowledge in the process of science transmissi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exhibits, and constantly stimulate students to start their brains. Active thinking ability, can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science education dissemination mode of science museum. Edmodo platform is especially interactive, infinite open and resource sharing compared with other network platforms, therefore, This paper chooses Edmodo platform to carry out science education activitie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science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describes the research objectives and contents of this paper, research ideas, The second chapter review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on-form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Edmodo platform at home and abroad, inclu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Edmodo platform. In chapter three, the author designs the teaching mode of non-formal science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students and contents of science education, including the principles of learning design. Analysis of learner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learning content and objectives, design of learning methods, design of learning process, It can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next non-formal science education activity design. Chapter 4th applies and practices the non-formal science education activity pattern and carries on the result analysis. First of all, the contents of science education are selected for the design of non-formal science education activities. Then, some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 in science education activities are investigated with a questionnair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i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next step in the design of activities. Then, the teaching design of scientific education activities is applied to practice, and finally, the results are carried out. Chapter 5th summarizes and reflects the significance and problems of the research, and points out the possibl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in the next step.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434;G642;G3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献平;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09期
2 施农农;英国中学的科学教育[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李江源,周凤岗;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内在可能性[J];教育与现代化;2000年01期
4 中国科学院学部“面向21世纪发展我国科学教育的建议”研究组,路甬祥,师昌绪,陈佳洱,国光,朱清时,赵鹏大,王梓坤,杨叔子,吴咏诗,阎沐霖,倪光炯,董光璧,张建新,张国刚,蒋国华,邹泓,饶子和,赵世荣;面向21世纪发展我国科学教育的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0年05期
5 唐丽芳;科学教育忧思——由英国、美国、加拿大科学教育引发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年11期
6 尹淑兰;试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7 刘开源;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的实现途径[J];辽宁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8 欧阳雪梅,周虹冰,陈移峰;论完整的科学教育观[J];高等建筑教育;2004年02期
9 秦斯,曾宝成;论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J];邵阳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代建军 ,谢利民;中美科学教育目标的比较研究——基于《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和我国《2049行动计划》的思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壮伟;;我国科学教育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刘冠杰;;从科学发展观解读科学教育[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杜智萍;;杨杏佛科学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仇国政;;科学探究——科学教育的有效方式[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5 何丽;;对小学生在学校科学教育中的感受调查[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6 寇小满;;高中阶段科学教育三种教育形式下学生学习任务胜任情况的比较分析[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邓磊;;我国科学教育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现状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杨宝山;;欧美国家开展科学教育对我国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9 曾铁;;科学教育与科学发展关系的现实思考[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10 赵睿;;浅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途径——关于科学教育教学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李翔;商业模式设计关乎企业成败[N];中国电子报;2011年
2 王化丰;民营企业 二次创业 管理先行[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3 本报记者 李传涛;向服务倾斜成为互联网重建赢利模式的契机[N];通信信息报;2005年
4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杨光 林峰;旅游投资的商业模式研究(一)[N];中国旅游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宏佳;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建平;中国现代语境下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李朝晖;知识与控制:中国古代科学教育的社会学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奎奎;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构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晓芬;建构主义视域下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柴觐;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4 孟涛;科技馆表演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5 葛江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17年
6 刘昱希;幼儿园大班教师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学准备的调查研究[D];河北大学;2017年
7 邹艳青;论大学科学教育的人文目标[D];中南大学;2010年
8 于胜浩;艾伯特·维尼奇奥·拜雅的科学教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晓兰;产业革命后英国科学教育滞后原因探析[D];河北大学;2006年
10 马慧琴;我国高教发展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065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506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