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近代徽州地区女子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8 17:02

  本文关键词: 徽州 近代女子教育 教育特点 教育影响 出处:《南京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作为特殊时期的历史产物,中国近代女子教育诞生于清末,发展于民初,兴盛于五四运动后。其中,自古便有"东南邹鲁"、"文献之邦"之称的徽州地区,在女子教育发展方面亦跟上时代步伐。本文主要采用历史分析法、数据、图表结合运用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力求展现近代徽州地区女子教育从无到有的发展面貌,以及其发展特点和随之而来的历史影响。首先,叙述近代徽州地区女子教育兴起的历史背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地域特色,即当地文风昌盛,自古以来便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也包括对女性的教育,尤其是贤妻良母的教育;第二是时代因素,即不同时期政府的教育政策的颁布和制度的不断改善,都有助于促进女子教育的发展;第三是人力物力,即当地士绅和先进教育者的金钱资助、积极倡导以及亲自执教等,其中主要代表人物有:许承尧、陶行知、程宗泗、黄杏仙、汪瑞英、倪畅予。其次,以时间为轴线着重论述近代以来徽州女子教育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1905年至1911年为起步阶段,女子教育开始崭露头角,各地女子小学堂纷纷出现;1912年至1926年为初步发展阶段,女子初等教育数量与规模随之扩大,中等师范教育开始起步;1927年至1937年为进一步发展阶段,随着南京国民政府重视教育政策的颁布施行,女子初等、中等教育得到大大发展,作为学校教育的辅助手段,民众教育亦开始起步;1938年至1945年为特殊发展时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徽州并没有遭受日本侵略军的全面侵略,反而成为东南的小后方。随着东南沿海学校的迁入,这一时期女子教育也得到发展,主要表现为女子入学率升高、男女之防减弱;1946年到1949年为最后的余辉,这一阶段女子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歙县女子师范的创立上。再次,通过徽州女子教育与男子教育的对比、徽州女子教育与安庆女子教育的对比,总结归纳出徽州地区近代女子教育发展的一些鲜明特点。主要表现为徽州女子教育发展远远落后于男子但两者差距逐渐缩小,如教育宗旨、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男女人数等;受政治因素影响,安庆女子教育的发展先进于徽州地区,这主要体现在女校起步、女子师范教育发展以及女子职业教育发展上。复次,论述近代徽州女子教育的发展对女性产生的重要影响,主要包括职业、婚姻、思想等等。在职业方面,受过近代教育的女性勇敢走出家门,用自已的学识来谋生,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所从事的职业并不多,主要有教师、文职、护士等;在婚姻方面,徽州近代女性一改往日委曲求全姿态,主动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如积极追求婚姻自主、诉讼家暴、离婚争取、再婚自由等;在思想方面,她们一来主张女性自我解放,包括禁止缠足、蓄婢、溺女婴以及对健康体态的追求,二来主动争取自身在经济、政治上的权益,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尤其是战争时期,积极为国家献出自已的一份力量。最后,整体上对近代徽州女子教育与传统女子教育做一个比较,以显示近代女子教育的进步性。这主要体现在教育宗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影响上。在教育宗旨上,近代徽州女子教育尽管受到传统贤妻良母教育观的影响,但不断改善,逐渐向女国民思想靠近:在教育内容上,近代学校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道德和女红类教育,而是向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发展;在教育方式上,传统女子教育局限于家庭之中,主要包括有形教育和无形教化,到了近代,女性得以走出家门,如男子一般,到学堂、学校里接受系统教育,并逐渐向男女同校、同班趋势发展;在教育影响上,相较于中国古代社会传统女子教育的凝聚家庭宗族、稳定社会结构作用影响,如教育子女、主持家务、追求节烈、促进文学兴盛等,近代徽州女子教育的兴起发展更是对徽州女性自身产生深远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女性职业多元化发展;女性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积极追求婚姻幸福、身体和精神的解放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529;K2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朋;慈艳艳;;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孕期习俗的人类学解析[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2 郑义雨;;安东与徽州地区古文书的概况[J];徽学;2006年00期

3 王传满;;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宗族势力对节烈妇女的控制[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9年06期

4 谢冬霜;;清代民国时期徽州地区“斯文”简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5 徐学林;;试论徽州地区的古代刻书业[J];文献;1995年04期

6 邢湘臣;徽州茶道拾趣[J];农业考古;1997年02期

7 张海鹏;《徽商与明清徽州地区教育发展》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牛建强;明代徽州地区之社会变迁[J];史学月刊;1995年04期

9 关传友;;徽州地区林业文化的概况及形成原因[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朱平;翟屯建;;试论与方志有关的别种文献——以徽州地区为例[J];中国地方志;2012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朱筠;消费者“告状”咋这么难?[N];福建工商时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方棚;徽州地区居住建筑舒适性及节能潜力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2 郑红;近代徽州地区民间服饰文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3 高巧林;近代徽州地区女子教育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4 王晓涛;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茶叶传说及其民俗[D];安徽大学;2012年

5 凌翠萍;徽州地区历史人口数据集成与考释[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蓓蓓;明清徽州地区丧葬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7 张林;清初徽州地区动荡的探究[D];安徽大学;2013年

8 段晓莉;徽州地区小城镇住区建筑标准化的调研与思考[D];清华大学;2004年

9 马林华;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民间法[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10 杨朝迎;宋至清代徽州地区几件买卖契约文书初探[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481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5481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d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