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大学生族群认同对社会适应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
本文选题:族群认同 + 自尊 ; 参考:《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11期
【摘要】:采用彝族大学生族群认同问卷、自尊问卷及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调查了958名在校彝族大学生,探讨了彝族大学生族群认同对社会适应的影响,以及自尊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彝族大学生族群认同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自尊和积极社会适应,显著负向预测消极社会适应.(2)彝族大学生自尊在族群认同对社会适应的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通过同时提高彝族大学生族群认同和自尊水平能够显著提高其社会适应水平.
[Abstract]:A total of 958 Yi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questionnaire of ethnic identity of Yi nationality, the questionnaire of self-esteem and the assessment of social adaptation of adolescents. The effects of ethnic identity on social adaptation of Yi nationality college students were discussed.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lf-esteem between the two.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ethnic identity of Yi nationality students can significantly predict positive self-esteem and positive social adaptation, and significantly negative prediction of negative social adaptation. 2) Self-esteem of Yi nationality college students plays a part of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influence of ethnic identity on social adaptation. By improving the ethnic identity and self-esteem of Yi nationality college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level of social adaptation can b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实验室/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BBA120016) 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课题(16SKB029)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亚红;王有忠;;社会适应问题研究述评[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2年03期
2 于景琮;;社会适应与心身性疾病预防[J];中国社会医学;1988年05期
3 王学臣,牛庆忠;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状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4期
4 曾守锤;李其维;;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现状、问题及解决办法[J];心理科学;2007年06期
5 江巧瑜;许能锋;;大学生社会适应状况量表研制及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8年09期
6 江君琴;;论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心理危机[J];法制与社会;2009年07期
7 李彩娜;邱莎莎;王文霞;;大学生自主性与社会适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6期
8 曾守锤;;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状况及其风险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2010年02期
9 邹泓;余益兵;周晖;刘艳;;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评估的理论模型建构与验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陆芳;陈国鹏;;青少年自主-联结的发展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晖;邹泓;张冲;许志星;;中国七城市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的综合评估[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周明宝;;心理断乳与社会融入:毕业大学生的初始社会适应研究[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俊;邹泓;刘乔;;青少年情感自主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孙鹏;邹泓;;人格、问题解决能力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余益兵;邹泓;周晖;侯娟;;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王其明;李彩娜;;纵向研究:中学新生的社会适应[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王明粤;陈会昌;;11岁儿童在群体游戏中的资源竞争类型与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杨阿丽;方晓义;;父母冲突、儿童的认知评价和应对风格及其与儿童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范惠玲;;谈谈优等生的心理问题及矫正[A];浙江省推广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论文集[C];2005年
10 杨颖;邹泓;余益兵;任磊;;青少年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及其对社会适应的预测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袁浩龙;“心理防卫过度”不利健康[N];中国老年报;2003年
2 袁浩龙;心理·心理活动·心理健康[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美萍;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联系:遗传与环境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飞斌;菲律宾华族中学生族群认同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鲁雅静;大学生自我概念清晰性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河北大学;2015年
3 高传俊;城镇化进程中新市民歧视知觉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毕玉;留守初中生自尊和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漫漫;父亲参与教养与儿童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任晶晶;社会排斥对社会适应的影响:人际好奇的调节作用[D];西南大学;2016年
7 黎淑晶;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生态微系统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6年
8 高志旭;父母心理控制、越轨同伴交往、网络社会支持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6年
9 郭丽萍;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城市社会适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10 郑宗妹;贫困大学生自我认同和自我分化对社会适应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798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798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