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终身学习电子档案技术标准比较与信息模型设计

发布时间:2018-05-12 10:41

  本文选题:终身学习 + 电子学档 ; 参考:《开放教育研究》2016年03期


【摘要】:面对终身学习技术平台的多样性和终身学习项目的复杂性,如何全面连续记录终身教育参与者的学习过程,建立市民终身学习电子档案,是发展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内容。目前电子学档的应用大多基于某个学习阶段或某个学习机构,不同电子学档系统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学档内容进行描述,不利于电子学档在终身教育各个应用场景间进行交换和共享。为了实现电子学档内容在终身学习体系的全覆盖,并能够在不同系统之间共享,需要对电子学档的内容组件及其描述规范进行标准化,本研究在分析电子学档在终身学习中的应用及需求后,选取IMS、JISC以及一些开源组织提出的与电子学档相关的技术标准,从标准的信息模型(数据模型)、标准之间的关系等角度比较各类标准的特点、使用方式和应用情况,提出一种适用于终身学习的电子学档信息模型,包含能够基本覆盖终身学习的电子学档三大类九小类内容组件。文章最后提出电子学档信息模型应用于终身学习系统的建议,包括属性设计、词汇表设计和视图设计等。
[Abstract]:In the face of the diversity of lifelong learning technology platform and the complexity of lifelong learning projects, how to record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lifelong education participants in a comprehensive and continuous manner, and how to establish e-archives of lifelong learning for citizens, is to develop lifelong education.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building a learning city. At present, most of the applications of electronic archives are based on a certain learning stage or a learning institution. Different electronic file systems use different methods to describe the contents of the archives. It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exchange and sharing of electronic files among the applications of lifelong educ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full coverage of electronic file content in the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 and to be able to share among different systems, it is necessary to standardize the content components and description specifications of electronic files. After analyzing the applications and requirements of electronic files in lifelong learning, this study selects IMSU JISC and some open source organizations to put forward the technical standards related to electronic file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tandard information model (data mode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ndards, etc.),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characteristics, usage and application of all kinds of standards, and puts forward a kind of electronic file information model suitable for lifelong learning. Contains three categories and nine subcategories of content components that can cover life-long learning.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applying electronic file information model to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 including attribute design, vocabulary design and view design.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基金】: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基金项目“终身学习电子档案信息模型与技术标准”(SJJ14001) 上海市科委技术委员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能力提升项目“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DZ2280300)
【分类号】:G4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栾春晖,李靖,詹国梁;论网络时代的学习与创新[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2 李红美;;论网络教育环境下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J];继续教育;2006年11期

3 沈福新;;学习漫议[J];群众;2007年03期

4 李伟;;关于在学习过程中目标制定的思考[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5 韩笑;;学习就是快乐的体验[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2期

6 金惠;;从“快学习”到“慢学习”:尽享营养的学习盛宴[J];教学与管理;2013年04期

7 千洪范;;试论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质[J];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3期

8 吕文升;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9 F·J·笛凡司泰 ,赵兴中;学习过程的概念和理论[J];苏州大学学报;1983年04期

10 朱本 ,汪幼芳;大学生的学习观和学习法[J];齐鲁学刊;198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时龙;;把握分析学情是改进教学和促进学习的基础[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下)[C];2012年

2 卢智敏;;论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马建为;;网络媒体下的学习[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4 张应国;;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及几点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谢晓芳;;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周之良;;研究学习科学,改善学习状况[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7 付巧英;;浅论任务型教学[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8 陈宁;;一种学习心理模型的理论构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李荐;;友善用脑——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学习科学的新发展[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10 张娜;;国内外学习投入及其学校影响因素研究综述[A];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北师范大学 李瑾瑜;校长:如何引领和促进教师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 龚春燕;实施新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N];中国教育报;2013年

3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网院运管中心副主任 刘涛;移动学习成为员工培训新趋势[N];中国邮政报;2014年

4 张春(作者单位:广西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做学习型公民 不断提升人的素质[N];广西日报;2003年

5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金美福;学习的道德和道德地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北师大二附中 王元华;学习的三重境界[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许建华;学习流引擎 教育服务竞风流[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李亚杰;学习: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石[N];光明日报;2007年

9 陈志远;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合理运用[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孙厚高;学习心理辅导刻不容缓[N];连云港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亦宁;本科生深层学习过程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2 杨南昌;学习科学视域中的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玉静;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崔国富;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教育的使命[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弋文武;农村教师学习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孙传远;教师学习:期望与现实[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玉芳;基于媒体素材库的学习内容构建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8 王海澜;打开学生自我建构之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吴永和;学习资源服务生态环境构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周琰;大学生认识信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丰;教育管理视角下的高中生学习倦怠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于萌;基于移动MOOC平台的学习社区的研究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蔡懿敏;初中生学习风格与学习效果的关系[D];南京大学;2013年

4 琚琼;大学生基于智能手机的知识学习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5 王咏梅;微课资源设计开发的过程与现状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马艳萍;翻转课堂中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与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7 信忠义;听写困难儿童伴随学习生字词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崔荣;基于VR的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现与效果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伟娟;中文“慕课”发展现状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10 李庆林;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78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878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c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