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浅析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及未来方向的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23 11:26

  本文关键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历史成就及其发展方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教育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引擎,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与进步至关重要。而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出现各种问题,这都需要不断推进教育改革进行解决。本文首先对教育体制改革的概念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十二五”期间教育改革的发展指出了进一步的方向。


关键词:教育体制; 体制改革; 方向
  
  一、教育体制改革的内涵
  1.教育体制
  教育体制包含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两部分。其中,教育机构包括教育管理机构和教育实施机构。教育管理机构主要指各级以及各类的教育行政机构以及内部的管理机构;而教育实施机构则主要包括各级别及各类别进行教育实施的学校。而教育规范则指建立起来并且整个教育机构得以正常运转的制度、措施及方案等。各类教育管理机构与各类别的规范结合因此形成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体制。
  2.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指的是教育机构和教育规范的改革,也就是是即教育制度的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教育机构职责权限制度的改革。如果对教育体制改革进行进一步延伸,其外延是指各级别各类别的学校教育体制以及各级别各类别的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而该改革则包括教育行政体制及管理体制的改革。
  二、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然而与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教育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问题。
  1.教育运行机制尚不成熟
  现阶段,我国各类别的教育运行机制并未完全成熟。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例,我国还没有较为成熟的经验,而相关的师资队伍尚待建立,相关的教材、实习实训基地还不健全,并且培养模式以及教学计划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脱节。因此,虽然高等职业教育连续几年进行扩招并达到了大众化的教育水平,却并没有为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作好准备,因而高等职业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2.教育经费筹措仍面临困境
  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水平与力度,但是财政的教育投入占全国gdp总值的比例一直很低。并且,随着教育规模急剧扩大的情况下,财政性投入却并未实现同步增长。从总体上说,对一些地方院校来说,提高收费成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这却造成了部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同时,教育经费问题更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
  3.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相偏离
  整个教育体制以理论教学为主,并未与整个社会的需要紧密地联系起来。以高等院校为例,有些以学科分类为线索设置专业和课程,而相关的课程与社会实践脱节严重,偏离实用性以及社会对人才素质整体需要。近几年来,纵使很多高校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实际上却是单纯地进行教育灌输知识却忽视了能力培养,这导致了很多学生高分低能问题的出现。
  三、十二五期间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
  我国教育发展已经经历了十一五发展的阶段,“十一五”规划纲要表明,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三大主要任务。然而,鉴于我国目前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的问题,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阶段,进一步的教育改革势必要进一步加强。“十二五”阶段,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如下:
  1.科学规划教育发展体系
  “十二五”期间,我国应该科学规划国家教育发展,遵循分类清晰、布局均衡、结构合理的原则,从而形成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协调的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逐步从农业大国向新型工作大国转变,并且逐步向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阶段迈进。因此,对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而言,人才培养必须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也就是说,国家应该在力发展应用型、自主创新型人才,从而建立拥有自主技术与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的强有力的支撑体系。
  2.建立教育的有效竞争机制
  政府必须打破教育独家垄断格局,从而保证教育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公平竞争的教育供给机制。该做法的意义在于:1)强化教育与科研院所、企事业机构的联系;2)增加非政府部门与个人对教育的投资比例;3)加强私立或民办学校的作用,从而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
  3.继续加强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
教育的财政性投入是保证其发展的基础与手段。因此,我国还应继续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使教育事权与财政权相匹配,从而实现教育公平。为实现该目标,我国必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从而使每个公民都能够享受教育的权利。
  根据公共财政理论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原则,我国应进一步协调教育的管理体制与公共财政体制。也就是说,中英政府承担义务教育投资的责任,并实现相对集中的公共财政机制,然而,教育的管理工作由地方负责。与此同时,针对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的教育投入问题,,国家必须建立经费转移的制度。
 

 4.更新高考制度与学位管理模式
  我国应该更新高考制度与学位管理的模式,可初步采取一年多次高考的制度以及学分制的学位管理机制。教育人才的培养应该兼顾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而在实践中以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相应的人才选拔制度也应该适应人才培养的目标,即拥有两种培养潜质的人才都有机会被高等教育录取,而不能局限于参加高考的高中生。
  5.建立间接的教育管理体制
  我国将将教育权、行政权与学术权力分离,从而建立间接的教育管理体制。政府教育行政的职责主要应体现为:确立国家教育的资源布局,制定国家公共教育发展规划,调整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建立教育市场规范化管理体系。而对于教育行政机构与办学主体间的关系,不能够为行政上的隶属关系,而应为服务与被服务、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谈松华. 制度创新: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9.6
  [2] 杨东平.教育体制改革是核心[j].中国改革,2009.8
  [3] 杜育红、梁文艳.教育体制改革30年的辉煌与展望[j]. 人民教育,2008.19
  [4] 孙绵涛、康翠萍.关于教育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关系的探讨[j]. 教育科学研究,2009.8
  [5] 葛剑平.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j].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3
  [6] 孙霄兵.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历史成就及其发展方向[j].中国高等教育,2008.3

论文网在线

  本文关键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历史成就及其发展方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8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88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0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