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网络“微学习”参与者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05 11:55

  本文选题:网络 + 微学习 ; 参考:《情报杂志》2017年01期


【摘要】:[目的/意义]网络微学习作为一种自主学习方式,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微型、形式多样的知识资源为学习内容,使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正在推动着学习方式的变革。[方法/过程]通过对国内主要网络微学习平台使用者的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方法,分析了影响网络微学习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高收入、年轻人是网络微学习的主要参与者;学习情境对微学习行为起到最关键的影响;微学习体现出学习者的一种学习自觉性和习惯性,而非较强的目的性和动机性;学习平台的易用性是提升学习者兴趣并持续学习行为的前提。
[Abstract]:[Objective / meaning] network micro learning, as an autonomous learning method, is supported by Internet technology, with micro and diverse forms of knowledge resources as learning content, enabling learners to learn at any time and anywhere, and is promoting the change of learning methods. [method / process]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to the users of the main network micro learning platform in China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network micro learning behavior were analyzed by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ethod. [results / Conclus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high income and young people were the main participants in the network micro learning, and the learning situation had the most critical influence on the micro learning behavior, and the micro learning reflected the learning consciousness and habit of the learners, but not the stronger. The purpose and motivation of learning platform is the ease of use of learning platform, which is the premise to enhance learners' interest and continuous learning behavior.
【作者单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网络微信息知识化的形成机理与组织模式研究”(编号:12CTQ04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媒介融合环境下的微学习模式及实现机制研究”(编号:12YJCZH036)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黄越岭;朱德全;;网络学习情境性评价模型:建构与实施[J];远程教育杂志;2015年03期

2 吴军其;彭玉秋;吕爽;汪翠翠;;基于手机终端移动微学习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年19期

3 孙芳萍;陈传锋;;学业情绪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4 周岩;;基于TRA和TAM的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11期

5 刘儒德;高丙成;和美君;宋灵青;;论学习信念的形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莫闲;;学习动机整合理论的建构与研究展望[J];心理科学;2008年06期

7 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02期

8 王迎;彭华茂;黄荣怀;;远程学习者学习动机测量工具的编制与应用[J];开放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9 余胜泉,毛芳;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汪羽;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量表的编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2 齐利利;基于手持终端的微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彭玉秋;微学习资源的学习情境设计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杨建民;基于微博的微型学习资源共建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5 罗丹;微型课程的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倩;;智能手机在大学英语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2 黄小平;曾辉;李峰;文菊华;唐标;;探微微课在中医药院校生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举措[J];科技创新导报;2016年31期

3 罗兰英;;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微型移动学习设计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年01期

4 吕英娜;;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英语广场;2017年01期

5 李徽徽;贺文欣;常雪莲;杨小迪;;微课在《人体结构与功能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6 周勇祥;;基于移动终端的高职英语微学习可行性分析[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7 段雪薇;张裕鼎;宋丽萍;;大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内隐偏好的实验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50期

8 卢澎涛;;大学体育课程非正式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J];考试周刊;2016年A0期

9 甘忠伟;;非正式学习理念的历史溯源[J];职教通讯;2016年34期

10 王庆怡;周玉梅;樊家勇;;“微型学习”视域下英文医学文献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药导报;2016年3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晓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微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2 徐颖;移动MOOCs学习活动交互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刘芳芳;基于增强现实的体验式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姜玲;微课在宁夏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贾伟;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中学历史移动微型学习APP的设计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6 刘可心;中学生微学习现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7 蒋春玲;面向信息科技学困生的微课程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8 夏彦灵;基于移动终端的微资源设计与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许泽标;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微课件学习活动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卜凡;微视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越岭;朱德全;;复杂性与情境性的耦合:网络学习评价的新取向及其路径探求[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7期

2 赵雪晶;;基于听评课的教师评价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3年02期

3 王均霞;陈明选;;高校网络课程学习评价的设计与实现——以“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8期

4 杨方琦;杨改学;;近十年我国移动学习学术期刊论文的内容分析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0年06期

5 刘璐;;微型移动学习在返乡农民工职业再教育中的应用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6 尹睿;谢幼如;;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研究引论:涵义、课题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02期

7 李娟;刘彪;王鑫鹏;卢宪美;;基于微型移动终端的非正式学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10期

8 张浩;;微型学习:理念、环境与资源[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04期

9 徐先彩;龚少英;;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10 陆桂芝;庞丽华;;初中1~3年级学生的学业情绪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J];教育探索;2008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琴婷;中小学教师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及其初步应用[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2 卢如荣;影响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因素分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傅莉;对网络学习行为规律的分析建模和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4 苏丹丹;游戏化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金枝;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朱喜梅;成人英语移动微型学习系统的设计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巍;网络学习行为监控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傅健;我国移动学习现状及发展对策[D];吉林大学;2010年

9 李舒愫;微型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共建及其系统原型[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齐元沂;小学生集体智慧培养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远峰;成人学习动力探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王利;;网络环境与终身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11期

3 栾春晖,李靖,詹国梁;论网络时代的学习与创新[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4 罗锡武;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J];学习导报;2003年08期

5 何善平;从学习概念的不同理解看学习方式多样化[J];现代教育论丛;2004年04期

6 李红美;;论网络教育环境下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J];继续教育;2006年11期

7 沈福新;;学习漫议[J];群众;2007年03期

8 李伟;;关于在学习过程中目标制定的思考[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9 王玉喜;;数学课堂要关注“学习过程”的教学[J];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10 韩笑;;学习就是快乐的体验[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文;;让合作学习在逆境中重生[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2 吕启春;;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A];2014年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3 杜俊娟;;用学习动机培养策略课题的学习对体育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瞿春波;;浅议合作学习之误区[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时龙;;把握分析学情是改进教学和促进学习的基础[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下)[C];2012年

6 韦彩红;;如何组织学生共享学习成果[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7 格保耿;;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A];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钮荣荣;;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A];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陈妙;;让数学课堂效率得到真正的提高——浅谈新课改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10 黄春妙;;浅谈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把握[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农行浙江东阳支行 吴新国 周龙飞;银行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N];上海金融报;2003年

2 西北师范大学 李瑾瑜;校长:如何引领和促进教师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永寿县店头中学 刘俊锋;大力提倡合作学习 全面促进有效教学[N];咸阳日报;2009年

4 本报评论员;要在真学习上下功夫[N];酒泉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天然;学习应该是一种终身行为[N];大连日报;2010年

6 刘继芳;浅议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的“学习”内涵[N];伊犁日报(汉);2010年

7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 蒙硕;浅谈医院创建学习型党组织[N];黑龙江日报;2010年

8 翟爱霞;浅谈如何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N];太行日报;2011年

9 李振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制度变迁中的制度学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常务副会长 龚春燕;实施新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N];中国教育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峰;基于社会网络的大学生学习网络结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2 付亦宁;本科生深层学习过程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3 张钰e,

本文编号:19819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9819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c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