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导下的教育分配正义实践:批判与检省
本文选题:教育分配正义 + 国家主导 ; 参考:《教育发展研究》2017年06期
【摘要】:自国家成为治理教育正义问题的行动主体后,教育正义便在国家构境中获取意义并简约、等价为教育分配正义,从而构建了现代教育分配正义的理论与实践范式。分配正义范式以本质主义、绝对主义、标准主义、程序主义等现代性思维为导引,通过国家理性能力建构了一套绝对、普适的正义标准,使教育分配正义成为一种受控、设定的正义观。然而理性的滥用与自负致使国家权力不断生长,教育分配正义演变为一门权力政治学;教育分配正义的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而成为一种毫无价值意义的语汇;理性的"必然无知"意味着教育分配正义的完备实现只能是一种幻想;表面上正义的分配规则实质上演绎的是非正义的教育幻象。本质上而论,教育正义并非资源简单分配的"物化"形态,而是关注教育生活中人的生存状态和感知的"人化"形态;教育正义并非追逐绝对化的正义标准,而是以一种"否定性正义观"消除教育生活中的非正义行为。
[Abstract]:Since the country became the main body of action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educational justice, the educational justice has acquired meaning and simplicity in the national context, which is equivalent to the educational distributive justice, thus constructing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aradigm of modern educational distributive justice. Guided by modern thinking, such as essentialism, absolutism, standardism and procedural doctrine, the paradigm of distributive justice constructs a set of absolute and universal standards of justice through the national rational ability, which makes the justice of educational distribution a kind of control. Set a view of justice. However, the abuse and conceit of reason leads to the constant growth of state powe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distribution justice into a political science of power, the substitution of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for value rationality by the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of educational distribution justice, and the formation of a meaningless vocabulary. Rational "inevitable ignorance" means that the complete re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distribution justice can only be a fantasy; on the surface, the distribution rules of justice deduce the educational illusion of non-justice in essence. In essence, educational justice is not a materialized form of simpl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but concerned about the living state and perceived humanization of human beings in educational life, and educational justice is not the criterion of pursuing absolute justice. Instead, a view of negative justice is used to eliminate injustice in educational life.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G40-0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栋;;底线与上限:论教育公平的立场、内涵和限度——兼论新教育公平的实践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7年02期
2 高伟;;从追求绝对正义到反对非正义——教育正义论的范式转换[J];教育研究;2016年08期
3 颜玉凡;叶南客;;文化治理视域下的公共文化服务——基于政府的行动逻辑[J];开放时代;2016年02期
4 石中英;;教育公平政策终极价值指向反思[J];探索与争鸣;2015年05期
5 魏干;;哈耶克进化论理性主义法律观探究[J];经典中的法理;2014年01期
6 闫静;;福柯哲学思想的体育解读——关于统治技术、自我技术和治理术的诠释[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4年01期
7 李猛;论抽象社会[J];社会学研究;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进;;国家主导下的教育分配正义实践:批判与检省[J];教育发展研究;2017年06期
2 程猛;;寻找联合生活——人类学视野下农民加入家庭教会的原因探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7年03期
3 程天君;;新教育公平引论——基于我国教育公平模式变迁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7年02期
4 王建华;;新教育公平的旨趣[J];教育发展研究;2017年02期
5 迟帅;;诸神之争的再阐释:一个社会学的结构视角[J];社会;2017年01期
6 刘继青;;基于“获得感”思想的教育改革[J];教育发展研究;2017年01期
7 王建华;;教育公平的两种概念[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年06期
8 谢立中;;《社会学研究》与当代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6年06期
9 陈军;;鄱阳湖生态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黄河之声;2016年14期
10 黄雪丽;;农家书屋政策执行:困境分析与破解之道[J];图书馆论坛;201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秀兰;白雪;;向农村倾斜的高校专项招生政策:争论、反思与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6年01期
2 蒯大申;;关于公共文化的三个基本问题[J];民主;2015年07期
3 程天君;陈栋;;自主抑或依傍:困境中的“省部共建”高校[J];高等教育研究;2015年05期
4 李路路;钟智锋;;“分化的后权威主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政治价值观及其变迁分析[J];开放时代;2015年01期
5 徐一超;;“文化治理”:文化研究的“新”视域[J];文化艺术研究;2014年03期
6 赵旭东;;人类学与文化转型——对分离技术的逃避与“在一起”哲学的回归[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7 陈卫星;;从“文化工业”到“文化产业”——关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一种概念转型[J];国际新闻界;2009年08期
8 林尚立;;社会主义与国家建设——基于中国的立场和实践[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6期
9 周怡;;强范式与弱范式:文化社会学的双视角——解读J.C.亚历山大的文化观[J];社会学研究;2008年06期
10 李姗姗;;福柯的自我建构理论及其教育意义[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凌云;分配正义的实现[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2 文小勇;龚尉红;;当前中国分配正义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理论月刊;2008年06期
3 戴剑波;;权利分配正义若干问题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李泳波;;论分配正义的本质特征及内在要求[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朱琳;;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分配正义[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段忠桥;;关于分配正义的三个问题——与姚大志教授商榷[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7 朱春晖;;伦理学意义上的分配正义范畴探微[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8 张怀民;杨丹;;论分配正义:以“资源—机会—财富”为框架[J];学术交流;2013年03期
9 向玉乔;;论分配正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3期
10 段忠桥;;也谈分配正义、平等和应得——答姚大志教授[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吴海瑾;;解读邓小平社会主义分配正义理论[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2 任晓莉;;实现分配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3 郑永奎;;社会保障是分配正义的延伸[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4 蔡春;;分配正义与教育公正[A];全面小康:发展与公平——第六届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12)论文集[C];2012年
5 蔡春;;分配正义与教育公正[A];全面小康:发展与公平——第六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12年
6 游海疆;;和谐决策:善与善的冲突与路向[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后 阮思余;程序正义不解决,分配正义难兑现[N];东莞日报;2010年
2 朱四倍;“富人多交税”彰显分配正义[N];厦门日报;2006年
3 江西省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吴钢邋伍春辉;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N];人民法院报;2008年
4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 邓聿文;挂职锻炼与分配正义[N];中国经营报;2008年
5 龚蔚红 吉林大学社会公正与政府治理研究中心;慈善不能代替分配正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雷颐;“分配正义”的前提[N];南方周末;2007年
7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政治学博士 郭忠华;激活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动力[N];南方日报;2007年
8 本报评论员 易艳刚;分配正义与阶层固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9 王培刚;分配正义与构建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6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 龚群;分配正义与消除贫困[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有璋;论当代中国分配正义[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李志江;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晓明;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分配正义问题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2 顾明霞;作为观念与叙事的分配正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蓉丽;论分配正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匡芳芳;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5 梁贤华;哈耶克对罗尔斯分配正义思想的批判[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玉田;基于关系视角对分配正义的批判与补充[D];吉林大学;2016年
7 陈颖;荀子分配正义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8 王晓蕾;马克思恩格斯分配正义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9 王实;论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的两个原则[D];内蒙古大学;2016年
10 丁晨曦;论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分配正义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10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010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