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学论学派
发布时间:2025-04-14 23:00
教学论学派作为教学论研究的有效形式,对繁荣教学论研究,发展与完 善教学理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后,国外涌现出的众多教 学论学派,推动着教学论由传统教学论迈入现代教学论时期。对国外教学论 学派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有重要现实意义,将有助于我国教学论学科建设。 教学论学派研究领域非常宽泛,本论文仅就教学论学派的形成过程、基本特 征、功能等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成功的经验,为我国教学论研究队伍建设 提供有益借鉴。 教学论学派产生于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在对教学的研究过程中,人 们提出了关于教学理论的不同看法与主张,逐渐形成各自的体系,发展为不 同的教学论派别。本论文对国外教学论学派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其 所具有的一些共同规律。 教学论学派形成的外部条件:(1)二次大战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2)国际间竞争加剧,加速了各国...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39674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 将教育技术视为人类绩效技术的子领域
达成共识&但()*与教育技术学的关系如何#()*在教育技术学科体系中的定位如何#以及我们所讨论的()*与+,-的关系如何等问题#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国外人士对()*的学科定位的认识在国外#有一部分人认为教育技术是()*的一个分支领域#这种观点的体现如图#所示&在这种思想....
图来表示:
还需考虑学习者的三个内隐因素:学习者的认知结构(CognitiveStructure),指学习者的已有知识(包括完成学习任务所必须具备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和学习者记忆系统的性质(包括记忆的容量和知识在大脑中的存储方式);学习加工过程(Learningproce....
图11980年至今中国知网中关于“赫尔巴特”“教育学”主题相关论文历年数量曲线图
教育学自其假借日本教育学传入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一直或深或浅地影响着中国教育学的建构与发展。与此同时,中国教育学者对赫尔巴特教育学的研究也从未停止过。中国教育学研究者对赫尔巴特教育学的研究成果数量颇丰,研究人员层次众多,研究领域广泛。通过“中国知网”对“赫尔巴特”以及“教育学....
图4 素质教育时期教与学的动态关系模型
交往教学论学派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突出强调活动的双主体性、合作互动性和社会性。在共时性上,教学过程体现教导活动与学习活动的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与相互助益,力求实现师生之间的共识、共享、共进;在历时性上,由于学生生理与心理年龄的增长、课程内容的更新、评价制度的改革等,教与....
本文编号:4039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4039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