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体制论文 >

超越物理主义与实用主义:寻找教育学的哲学之根

发布时间:2017-08-13 05:01

  本文关键词:超越物理主义与实用主义:寻找教育学的哲学之根


  更多相关文章: 物理主义 实用主义 生命主义 哲学之根


【摘要】: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对现代教育学的哲学基础的思考仍比较贫乏;受科学主义的影响,对现代教育学的哲学基础的思考出现了偏差。因此,以笔者的理解,现代教育学的哲学之根主要可以解读为物理主义与实用主义。教育学是一门探讨教育规律与现象的科学,教育规律与现象主要包括三方面:教育与人、教育与知识、教育与社会。教育学的哲学之根是以哲学为工具,对这些教育现象进行事实与价值分析,进而指导教育学的完善。基于此,教育学哲学之根包含四个基本问题:关于人的立场,关于知识的立场,关于教育的立场,关于人的社会化的立场。物理主义以探索客观世界规律为目的,以逻辑思辨、实证实验为手段,以人的理性为驱动系统,以得到稳定的、系统的思想体系为结果。它的教育立场是:人是客观状态的存在,知识是逻辑体系的存在,教育是给予与接受,人的社会化是一种理性的机械体系。其作用在于促进了教育学体系的结构化与科学化。但由于其过于追求普遍真理,而有贬低个体的知觉与经验的倾向,导致了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实用主义以追求实际需要为目的,以利益为驱动系统,以创造利益的大小与满足需要的程度为评价标准,以绩效评价与目标管理为手段。它的教育立场是:人是工具形式的存在,知识是有用的存在,教育是获取效用与利益,人的社会化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实用主义重视社会需要、价值与实践,但容易陷入利益、功用与绩效主义泥沼。生命主义作为一种包容性的哲学,并非完全与物理主义与实用主义对立,而是一种继承与超越。同时,也为人、知识、教育与人的社会化提供了新的解释:人的本质是生命的存在;知识是生命绵延的结果;教育是生命的敞开;社会化是生命绵延的过程。生命主义能够复归人的生命性质、彰显知识的生成性质、还原教育的生命意蕴、尊重人的社会化的生命过程。因此,生命主义对生命的尊重将使其具备超越的可能,使教育散发出人性的光辉。
【关键词】:物理主义 实用主义 生命主义 哲学之根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40-0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0
  • 1.1 研究的背景11-12
  • 1.2 研究的意义12
  • 1.2.1 理论意义12
  • 1.2.2 现实意义12
  • 1.3 文献综述12-18
  • 1.3.1 关于物理主义及其对教育学的影响研究13-14
  • 1.3.2 关于实用主义及其对教育学的影响研究14-16
  • 1.3.3 关于教育学哲学根基的其他相关研究16-18
  • 1.4 研究内容、方法18-20
  • 1.4.1 研究内容18-19
  • 1.4.2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19-20
  • 第2章 关于教育学的哲学之根20-26
  • 2.1 教育学的哲学之根的内涵20-21
  • 2.1.1 教育学的内涵20
  • 2.1.2 教育学的哲学之根的内涵20-21
  • 2.2 教育学的哲学之根的意义21-23
  • 2.2.1 解释意义21-22
  • 2.2.2 反思意义22
  • 2.2.3 建构意义22-23
  • 2.3 教育学哲学之根的四个基本问题23-26
  • 2.3.1 关于人的立场23
  • 2.3.2 关于知识的立场23-24
  • 2.3.3 关于教育的立场24
  • 2.3.4 关于人的社会化的立场24-26
  • 第3章 物理主义作为教育学哲学之根26-33
  • 3.1 物理主义概述26-28
  • 3.1.1 物理主义的产生及演变26-27
  • 3.1.2 物理主义的核心思想27-28
  • 3.2 物理主义作为教育学哲学之根的立场28-31
  • 3.2.1 物理主义中的人:客观状态28-29
  • 3.2.2 物理主义中的知识:逻辑体系的存在29
  • 3.2.3 物理主义中的教育:给予与接受29-30
  • 3.2.4 物理主义中的人的社会化:理性的机械体系30-31
  • 3.3 物理主义作为教育学哲学之根的评价31-33
  • 3.3.1 贡献31
  • 3.3.2 局限31-33
  • 第4章 实用主义作为教育学哲学之根33-40
  • 4.1 实用主义概述33-35
  • 4.1.1 实用主义的产生及演变33-34
  • 4.1.2 实用主义的核心思想34-35
  • 4.2 实用主义作为教育学哲学之根的立场35-38
  • 4.2.1 实用主义中的人:工具形式35-36
  • 4.2.2 实用主义中的知识:有用的存在36-37
  • 4.2.3 实用主义中的教育:追求效用37
  • 4.2.4 实用主义中的人的社会化:满足社会需要37-38
  • 4.3 实用主义作为教育学哲学之根的评价38-40
  • 4.3.1 贡献38
  • 4.3.2 局限38-40
  • 第5章 物理主义与实用主义的问题及分析40-48
  • 5.1 物理主义作为教育学哲学之根的问题分析40-43
  • 5.1.1 人的主体性被抑制40-41
  • 5.1.2 知识的霸权41-42
  • 5.1.3 教育的机械化42
  • 5.1.4 社会化过程的同质化42-43
  • 5.2 实用主义作为教育学哲学之根的问题分析43-48
  • 5.2.1 人的终极价值被遮蔽43-44
  • 5.2.2 知识的商品化44-45
  • 5.2.3 教育的绩效化45-46
  • 5.2.4 社会化过程的功利化46-48
  • 第6章 超越:生命主义作为教育学哲学之根的思考48-56
  • 6.1 生命主义概述:一种包容的哲学48-51
  • 6.1.1 生命主义的产生及演变48-49
  • 6.1.2 生命主义的核心思想49-51
  • 6.2 生命主义作为教育学哲学之根的立场51-53
  • 6.2.1 生命主义中的人:生命的存在51
  • 6.2.2 生命主义中的知识:生命能量绵延的结果51-52
  • 6.2.3 生命主义中的教育:生命的敞开52
  • 6.2.4 生命主义中的人的社会化:生命绵延的过程52-53
  • 6.3 生命主义作为教育学哲学之根的超越性意义53-56
  • 6.3.1 复归人的生命性质53
  • 6.3.2 彰显知识的生成性质53-54
  • 6.3.3 还原教育的生命意蕴54
  • 6.3.4 尊重人的社会化的生命过程54-56
  • 结论56-57
  • 参考文献57-61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1


本文编号:665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665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4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