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学硕士项目研究
本文关键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学硕士项目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职前教师教育 硕士层次 教学硕士项目 加拿大 多伦多大学
【摘要】:随着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世界各个主要国家的职前教师教育学历层次不断提升,其中,硕士层次职前教师教育是最新发展趋势,导致职前教师教育内涵发展变化。然而,由于受以往教师教育职前、入职以及职后教育三阶段发展划分方法的影响,目前相关研究依旧仅将硕士层次职前教师教育与其他层次职前教师教育统整于职前阶段进行研究,对其独特性关注不足,因此,本研究认为有必要将硕士层次职前教师教育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单独研究。此外,纵观已有相关研究,针对我国目前硕士层次职前教师教育主要代表形式——全日制教育专业硕士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对其实施过程中现状的调查,进行改进对策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厚的成果。但是由于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时间较短,缺乏可直接借鉴的经验,尤其是相关研究很少涉及国外具有可借鉴性的比较研究;此外,该项目是加拿大安大略省最早设立的硕士层次职前教师教育项目之一,与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具有极强的可比性。因此,本研究选取多伦多大学教学硕士项目(Master of Teaching Program)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整体性研究,发现其成效及特征,以期为我国硕士层次职前教师教育——全日制教育专业硕士发展提供有价值启示。因此本文着重研究了该项目设置的社会背景、项目组成、项目运行、项目成效和特征以及对我国的启示价值。教学硕士项目的设立,是在全球职前教师教育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北美职前教师教育日趋长期化大背景下开设的;其次,安大略省持续十年的教师资源缺乏现象,为设置更高层次职前教师教育项目,培养新一代教师领导者,提供了历史发展契机;再次,悠久而卓越的职前教师教育基础和两年制卓越教师项目的成功经验,为多伦多大学安大略省教育研究院开设新的两年制硕士层次职前教师教育项目提供必备资源和经验。历史和现实需求,促成了教学硕士项目的开设,亦决定了该项目构成、运行过程。项目设计理念方面,在加拿大各省独自负责各省教育事务的管理体制下,安大略省教师教育项目实行由安大略省教师学院所制定指导标准,由各大学教育学院作为培养主体具体实施。具体而言,教学硕士项目主要在安大略省教师学院颁布教学专业标准和伦理标准、多伦多大学安大略省教育研究院职前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项目自身独特目标指导下发展,在满足教学专业标准和研究院指导原则之外,还突出了对教育研究能力与教学实践能力双重要求的项目特色,使得学生同时符合研究生研究能力提升的要求和教师专业发展要求。项目内容方面,教学硕士项目组织了合理的课程体系、人员和其他保障资源。其中课程设置方面,组织了涵盖教学硕士教育理论、教学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各方面发展的课程,并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组织,努力促进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交叉进行、融汇研究能力培养于理论课程教学之中,很好地发展了教学硕士结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能力以及运用教育研究反思和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针对项目参与人员,教学硕士注重合作伙伴关系发展,不断协调各种项目相关人员,如研究院教师、基础学校指导教师、各种协调人员与教学硕士,且对各方权责进行具体明确的规范,保证了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秩序性。为保障教学硕士项目高质量运行,研究院还为其发展配备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如充足的合作实践学校、奖助学金、网络技术资源等。充足的教育资源和权责明确的人员协调方式,确保教学硕士项目取得明显的成果,亦为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提供借鉴价值。教学硕士项目有效提高了教学硕士的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适应性;促进了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合作伙伴学校的改革发展。该项目显示出四大突出特征:项目目标清晰而明确,注重研究与教学实践综合提升;课程结构与安排完善,沟通理论与实践;项目实施注重发展合作关系,权责明确;注重多样化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发展为追求。以上四点特征皆会为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发展提供直接借鉴,指导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突出培养特色;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融合理论与实践;进一步明确参与人员权责,整合合作各方资源;丰富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
【关键词】:职前教师教育 硕士层次 教学硕士项目 加拿大 多伦多大学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3;G40-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导论10-28
- (一)研究缘起10-12
- (二)核心概念界定12-13
- (三)相关文献综述13-23
- (四)研究设计23-28
- 一、多伦多大学教学硕士项目的设置背景28-32
- (一)北美教师专业发展日趋长期化与规范化28-30
- (二)安大略省教师缺乏呼吁新一代教师领导者30
- (三)先行两年制教师教育项目成效显著30-32
- 二、多伦多大学教学硕士项目的形成32-35
- (一)积淀时期32-33
- (二)萌芽期33-34
- (三)形成与发展期34-35
- 三、多伦多大学教学硕士项目的组成35-42
- (一)教学硕士项目的理念框架35-37
- 1.安大略省教师教学专业实践标准35-36
- 2.OISE/UT职前教师教育基本指导原则36
- 3.教学硕士项目注重学术研究与教学能力的融合36-37
- (二)教学硕士项目的课程内容37-39
- 1.方法课37
- 2.基本理论课37-38
- 3.教学学科课程38
- 4.实践课程38
- 5.宗教课程及选修课程38-39
- (三)教学硕士项目的资源39-40
- 1.教学与学习辅助资源39
- 2.经济支持39
- 3.合作学校39-40
- (四)教学硕士项目的人员40-42
- 1.研究院师资40
- 2.合作指导教师40
- 3.其他管理与协调人员40-42
- 四、多伦多大学教学硕士项目的运行42-49
- (一)教学硕士项目的运行准备42-43
- 1.准教师的选取42-43
- 2.合作学校与指导教师的选择43
- (二)教学硕士项目的运行过程43-47
- 1.分配参与人员职责43-45
- 2.安排与组织课程实施45-47
- (三)教学硕士项目的运行评价47-49
- 1.项目的评价47
- 2.准教师评价47-49
- 五、多伦多大学教学硕士项目的成效及特点49-59
- (一)教学硕士项目的成效49-53
- 1.培养了高质量的教学硕士毕业生49-50
- 2.提升了合作指导教师专业发展水平50-52
- 3.促进了合作伙伴学校的专业发展52-53
- (二)教学硕士项目的特点53-59
- 1.项目目标明确具体,融合教学与研究能力53-55
- 2.课程内容结构与安排合理,沟通理论与实践55-56
- 3.项目实施注重合作,发展伙伴关系56-57
- 4.评价旨在促进发展,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57-59
- 六、多伦多大学教学硕士项目对我国的启示59-64
- (一)明确培养目标,突出项目特色59-60
- (二)优化课程体系,融合理论与实践60-61
- (三)明确权责,整合合作各方资源61-62
- (四)丰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62-64
- 结语64-66
- 参考文献66-74
- 附录74-85
- 后记85-86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飞;;何谓硕士之“硕”[J];教学研究;2008年03期
2 白雪;汤明哲;;寻求务实创新的美国企管硕士教育[J];世界教育信息;1995年10期
3 宋亮;;缩短硕士学制与“各方利益”[J];教育;2013年08期
4 樊军,程瑛;对我国法律硕士教育的思考[J];北京成人教育;2001年09期
5 顾则娟;英国护理硕士教育的特色[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齐天宇;;开展法律硕士教育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4年05期
7 董士忠;;法律硕士教育现存问题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05期
8 徐善荣;邱飞岳;;中职硕士教育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18期
9 成乔明;;中国硕士教育的当代走向[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21期
10 付春杨;;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从问卷调查看法律硕士教育存在的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唐继卫;;加强翻译硕士教育工作 适应翻译产业发展需要[A];全国首届翻译硕士(MTI)教育与翻译产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靖培栋;王英;;从iSchool硕士种类及核心课程看LIS教育发展[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3 李伟;傅凝洲;;德国的税法教育及其启示[A];财税法论丛(第9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硕士教育学制变化意味着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娜;林业硕士能否在主战场堪当大任[N];中国绿色时报;2013年
3 吴情树;在职法律硕士教育的思考[N];法制日报;2014年
4 毕诗成;迷失在“大硕士小硕士”之间的教育理念[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5 盛翔;研究生学制变化的“尺蠖效应”[N];人民法院报;2007年
6 李慧颖 罗博;硕士读两年,,学生社会都还不适应[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7 本报记者 邱瑞贤 实习生 黄嵩;两年制硕士初现“速成”之痛[N];广州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毛帽;硕士教育学制改革该如何推进[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梅志清 实习生 魏晖晖 通讯员 李汉荣;打破专业高墙培养新型硕士[N];南方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汪瑞林;中国首个“管理硕士”学位项目在清华大学启动[N];中国教育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学硕士项目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2 张丽;贵州省全日制法律硕士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3 高青青;基于内容分析的情报学硕士教育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陆晓冰;广西高校首届翻译硕士就业情况调查报告[D];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
5 肖丹;来沪硕士留学生培养模式的分析与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高先燕;职教硕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年
7 聂其苗;论我国法律硕士教育的现状与改革[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董方;职业实践导向的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开发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周美丽;基于实践能力的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10 徐燕敏;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41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741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