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角色类型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7 10:04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角色类型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大学生处在合法延缓期里,并利用这一时间学习并试验各种角色,学习各种本领,以及接触各种思想、人生观和价值观,尝试着做出选择,在反复尝试中决定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将来的职业,最终形成自我同一性。角色扮演网络游戏成为了大学生角色试验的平台,他们在游戏里面试验各种他们理想的角色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那么大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网络游戏的动机有哪些,他们会在游戏中扮演哪些角色呢?大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与角色类型和自我同一性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是本研究试图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其中修订了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问卷和角色类型问卷,问卷反映了游戏玩家参与角色扮演网络游戏的动机和选择扮演的角色类型。修订后,问卷达到了一定的信度和效度标准,且更适合本土化相关研究。本研究分别在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乐山师院、内江师院选取文理两个专业,一到三年级的共700大学生进行施测,最后收回有效问卷461份。 本研究发现,(1)大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主要有:娱乐与社交动机、自我肯定动机、逃避约束动机和社会规范动机,大学生选择的角色类型主要有:社交者、探险者、杀手、成就者和升级者;(2)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各维度在性别、专业并无显著差异,玩家网游经验在自我肯定动机显著差异;角色类型的各维度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探险者在每周游戏时间上有显著差异;(3)在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角色类型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会通过其扮演的角色类型影响自我同一性状态,也就是说角色类型起到了中介作用;通过路径分析得出了角色扮演网络游戏、角色类型与自我同一性关系的四条路径,动机通过探险者正向预测弥散型同一性,同样娱乐与社交、逃避约束动机通过杀手也对弥散型同一性有正向预测作用;娱乐与社交、自我肯定动机通过探险者对排他型自我同一性有正向预测作用;娱乐与社交、自我肯定动机通过升级者对延缓型自我同一性有正向预测作用;娱乐与社交、社会规范动机通过社交者对成就型自我同一性有正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 角色类型 自我同一性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8-26
- 1.1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文献综述8-12
- 1.1.1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的起源与发展8-9
- 1.1.2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的特点9-10
- 1.1.3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的参与动机10-11
- 1.1.4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里的角色扮演11-12
- 1.1.5 动机与角色类型选择12
- 1.2 自我同一性文献综述12-22
- 1.2.1 自我同一性概念的提出12-16
- 1.2.2 自我同一性的理论16-18
- 1.2.3 大学时期是同一性形成的重要阶段18-19
- 1.2.4 自我同一性的影响因素研究19-22
- 1.3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22-23
- 1.4 已有研究的不足23-24
- 1.5 问题提出24-26
- 1.5.1 研究目的24
- 1.5.2 研究假设24-25
- 1.5.3 研究意义25-26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26-34
- 2.1 研究工具26
- 2.1.1 对问卷的初测和修订26
- 2.2 施测方法与程序26-27
- 2.2.1 培训主试26-27
- 2.2.2 施测27
- 2.2.3 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27
- 2.3 问卷测量学分析27-34
- 2.3.1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问卷27-30
- 2.3.2 角色类型问卷30-32
- 2.3.3 自我同一性问卷32-34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34-42
- 3.1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各维度的描述性分析34-36
- 3.2 角色类型各维度的描述性分析36-37
- 3.3 大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的特点37-38
- 3.4 大学生选择角色类型的特点38-39
- 3.5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角色类型与自我同一性的相关分析39
- 3.6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角色类型与自我同一性的回归分析39-40
- 3.7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角色类型与自我同一性的路径分析40-42
- 第四部分 讨论42-46
- 4.1 大学生网络游戏动机特点42
- 4.2 大学生网络游戏角色类型的特点42-43
- 4.3 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角色类型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43-46
- 第五部分 总结46-48
- 5.1 结论46
- 5.2 建议46-47
- 5.3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47-48
- 参考文献48-53
- 附录一 角色扮演动机问卷53-54
- 附录二 角色类型问卷54-55
- 附录三 自我同一性问卷55-57
- 后记5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孔敏;情绪智力、自我同一性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沈美;以公会模式探析网络游戏环境下的群体交往[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桑望鑫;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杨岚;网络游戏中的角色扮演[D];兰州大学;2009年
5 孔芳;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晓蕾;自我同一性状态和自我呈现技巧与大学生社交网站受欢迎程度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梅岑;MMORPG玩家自我概念和游戏化身的关联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蒋黎;网络游戏环境下的人际交往及其社会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9 夏德馨;初二学生自尊、父母教养方式与网络游戏使用程度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角色扮演网络游戏动机、角色类型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2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252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