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青少年期是一个思考未来,准备向成年过渡的时期,是一个集中建构新思想、新观念、兴趣、责任、自我信念以及确立价值观的时期。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未来,自己的目标、愿望或期望是什么,这可称为“未来取向”。关于未来的设想对正处于过渡时期的青少年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 本论文首先综述了国外关于青少年未来取向发展的理论观点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文化背景修订了心理学家Jari-Erik Nurmi 的“未来取向问卷”,并采用修订后的问卷对大学、高中和初中三个年龄段近2000 名城乡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然后在调查数据和已有理论观点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在未来三大发展领域中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趋势、城乡与性别差异。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整体上,青少年提及的目标和担忧反映了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即未来受教育、职业和个人家庭。此外,青少年还更多地担忧家庭的安康和自我问题。青少年的目标和愿望的时间广度反映了青少年对关于毕生发展中事件顺序的文化模式的预期,即先完成学业,之后找到一份工作,然后考虑结婚、建立家庭。 2、青少年提及的关于未来职业和个人家庭的目标以及未来职业的担忧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有关未来受教育的目标和担忧却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在整个青少年期,个体对家庭安康和自我问题的担忧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变化。3、大学女青少年比大学男青少年更多地提及未来受教育和家庭领域的目标,并且女青少年更多地担忧家庭安康方面的问题。男青少年更多地提及与未来职业有关的目标。但男女青少年对未来受教育、职业以及自我问题的担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4、城市青少年对自我问题的担忧显著高于农村青少年。城乡青少年在其他方面的目标和担忧均没有差异。 5、青少年对未来受教育领域的探索和投入高于未来职业和家庭领域,对未来职业的探索高于家庭,但对家庭领域的投入高于未来职业领域。 6、青少年对未来受教育、职业和家庭领域的探索和投入随年龄的增加而表现出不同的趋势。 7、男女青少年在对未来受教育和职业领域的探索和投入上均不存在差异。整体上男青少年对未来家庭领域的探索和投入水平高于女青少年。
【关键词】:未来取向 探索 投入 归因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B844.2
【目录】:
- 目录3-5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10-26
- 1 文献综述10-21
- 1.1 未来取向的含义11
- 1.2 未来取向的理论观点11-16
- 1.3 国外有关未来取向的实证研究16-20
- 1.4 青少年期的界定20
- 1.5 未来取向对个体发展的作用20-21
- 2 中国的现状21-24
- 2.1 教育体制与现状21-23
- 2.2 就业与失业23-24
- 2.3 婚姻与家庭24
- 3 问题的提出24-26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26-35
- 1 被试26-28
- 2 研究工具28-34
- 2.1 问卷的翻译与回译28
- 2.2 对问卷的试测和必要的修订28-29
- 2.3 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包括的内容29
- 2.4 正式施测与问卷的测量学分析29-34
- 3 施测方法和程序34-35
- 3.1 培训主试34
- 3.2 施测34
- 3.3 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34-35
- 第三部分 结果35-61
- 1 青少年对未来所提及的目标和担忧35-39
- 1.1 青少年关于未来的目标和愿望的基本特点36-38
- 1.2 青少年对未来担忧的基本特点38-39
- 2 青少年在未来受教育、职业和个人家庭领域的探索和投入39-46
- 2.1 青少年在未来受教育、职业和家庭领域探索的基本特点39-43
- 2.2 青少年在未来受教育、职业和家庭领域投入的基本特点43-46
- 3 青少年对未来受教育、职业和家庭领域目标实现的归因和情感46-61
- 3.1 青少年对未来受教育领域目标实现的归因和情感的基本特点46-49
- 3.2 青少年对未来职业领域目标实现的归因和情感的基本特点49-52
- 3.3 青少年对个人家庭领域目标实现的归因和情感的基本特点52-54
- 3.4 青少年对未来受教育、职业和家庭领域目标实现的归因和相应的情感体验的比较54-58
- 3.5 青少年在未来受教育、职业和家庭领域未来取向发展的三个过程的关系58-61
- 第四部分 讨论61-73
- 1 青少年对未来所提及的目标和担忧的基本特点61-64
- 1.1 青少年对未来所提及的目标和担忧的年龄趋势62-63
- 1.2 青少年对未来所提及的目标和担忧的性别差异63-64
- 1.3 青少年对未来所提及的目标和担忧的城乡差异64
- 2 青少年在未来受教育、职业和家庭领域探索和投入的基本特点64-68
- 2.1 青少年对未来发展的三大领域探索和投入的年龄趋势65-66
- 2.2 青少年对未来发展的三大领域探索和投入的性别差异66-67
- 2.3 青少年对未来发展的三大领域探索和投入的城乡差异67-68
- 3 青少年对未来受教育、职业和家庭领域目标实现的归因和情感的基本特点68-71
- 3.1 青少年对未来发展的三大领域的归因和情感的年龄趋势69-70
- 3.2 青少年对未来发展的三大领域的归因和情感的性别差异70
- 3.3 青少年对未来发展的三大领域的归因和情感的城乡差异70-71
- 4 青少年未来取向发展的三个过程是一个有机系统71-72
- 5 研究启示及反思72-73
-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73-75
- 参考文献75-80
- 附录研究工具(部分)80-81
- 致谢81-8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8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缪佩君;程奇;;青少年前瞻适应现状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6期
2 欧阳永菲;周鹏生;;少数民族大一新生未来取向的比较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9期
3 沈莹;蒋京川;;未来取向研究回顾与展望[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03期
4 胡心怡;刘霞;冀巧玲;申继亮;张玲玲;;流动儿童的未来取向及与学业卷入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5期
5 胡心怡;刘霞;申继亮;;流动儿童未来取向的结构分析及对学业卷入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0年06期
6 刘霞;黄希庭;普彬;毕翠华;;未来取向研究概述[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3期
7 郑良怡;;关于青少年学业情绪与前瞻适应的初步探讨[J];现代交际;201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卓健;中学生职业未来取向对学业成绩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2 刘霞;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的编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超;蒙汉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跨文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光辉;初一学生外部问题行为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同伴拒绝的互动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高婷;青少年个人规划与同伴特征、学业适应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硕;高职生所学专业、职业选择和职业倾向的一致性与未来规划[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缪佩君;青少年前瞻适应量表的编制及状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文奕;城市失学失业青少年的社区服务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康元艺;地震对灾区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习动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何丽明;大学生未来取向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9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09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