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正念团体对自杀倾向大学生生存理由的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5 10:15

  本文关键词:正念团体对自杀倾向大学生生存理由的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第一章前言大学生自杀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屡见报道,自杀已成为大学生意外死亡的首要原因。研究显示,每一位自杀死亡者至少会给6个亲友带来严重影响,而这种心理伤害平均持续十年。大学生肩负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的重任,其自杀行为更易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其影响也更深远。为预防自杀行为,许多研究者对自杀的成因进行探索。自杀行为的产生是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博弈的结果,研究并消除自杀的危险因素固然重要,但发现那些可以阻断自杀进程的保护因素也应受到重视。从自杀保护因素影响自杀行为的角度,“应激-易感素质”模型(the stress-diathesis model)提出:应激性生活事件是自杀的重要诱因,但并不必然导致自杀意念和行为的产生。在相同生活事件影响下,有高易感性如采用消极认知系统的个体,更易产生自杀行为。因此,在生活事件与自杀风险间,心理机制如乐观、社会支持和积极生存信念等发挥着重要的保护作用。生存理由是由外国学者Linehan提出的概念,从认知信念的角度,评估个体不自杀的原因,是自杀预防的重要保护因素。目前国内外有关生存理由与自杀风险的研究较多,多是探究乐观主义、文化背景和生命意义感等因素与自杀风险的关系,缺少针对生存理由的干预性研究,无法全面评估生存理由多项因子对自杀行为的保护作用。研究发现,生存理由可阻断自杀发展进程,是自杀意念者放弃自杀行为的有效保护因素,提升生存理由可预防自杀。然而,目前自杀预防研究重经验轻实证,基于循证基础的大学生自杀早期预防方法缺乏,无法对自杀的预防和干预做出实践指导。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致力于探索适合自杀早期干预的形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心理学家开始关注“正念”。正念训练的理念在于将注意关注于当下,不批判或排斥,以宽容平和的心态接纳自我并面对和承认现实发生的一切,其核心在于对自我的关爱,对生命的感恩,构建自我内在的和谐,维系自我与环境的融洽。研究发现,正念练习可引发积极心理效应,包括提高主观幸福感、减轻心理症状和情绪反应,并增进行为规范。正念训练可帮助参与者降低抑郁复发率、缓解焦虑、承认和面对痛苦,进而降低自杀风险,可能是自杀预防的有效保护因素和可行的干预形式。目前,国内外有许多正念团体研究,但针对正念团体影响自杀风险的研究较少,尚无针对自杀倾向大学生的正念团体干预研究。综上所述,目前关于自杀干预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主要聚焦于危险因素的控制,缺乏对保护因素的关注,尤其缺乏以积极心理为取向以保护因素提升为核心的早期自杀干预方法研究;2.基于经验基础的自杀干预策略居多,基于循证基础的自杀早期干预方法较少,国内尤其缺乏以循证为基础的针对自杀倾向大学生群体的早期自杀干预研究。3.单一的个体咨询效率低且不能满足早期自杀预防的需求,团体咨询可能是适合自杀早期干预的形式,但一般的团体干预缺少直接针对自杀干预这一特殊主题的活动内涵与形式载体。鉴于正念训练的核心理念和训练形式,在探究大学生自杀风险干预的道路上,正念训练应用于自杀保护因素的提升从而降低自杀风险是一个潜在的新的研究领域。鉴于此,本课题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分析正念、生存理由与自杀风险的关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以正念为核心理念与形式载体,以团体咨询为主要形式,以自杀倾向大学生群体为对象,以提升生存理由为目标,探究正念团体对自杀倾向大学生生存理由的干预效果,为探索适合自杀倾向大学生的自杀早期干预策略提供实证基础和科学依据。第二章正念、生存理由与自杀风险关系的调查研究目的从“应激—易感模型”的理念出发,分析生活事件、正念、生存理由和自杀风险之间的关系,探究提升正念水平对于提升生存理由和降低自杀风险的作用,为制定正念团体干预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对象与方法以某高校全体2989名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人口社会学问卷、青少年生存理由量表、五因素正念量表、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BQ-R)以及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进行调查,共收取有效问卷2948份。采用课题组自主研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系统统一进行测试,使用SPSS13.0、Amos20.0处理数据,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结果1. SBQ-R总分为(4.44±1.70)分;正念总分(123.63±12.41)分;生存理由总分(162.71±18.72)分;生活事件总分(33.25±6.58)分。2.生活事件总分与自杀风险呈显著正相关(r=0.32, P0.05)。生活事件总分与生存理由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16,P0.05)。生存理由总分以及其各维度与自杀风险呈显著负相关(-0.32≤r≤-0.21,P0.05)。正念总分与生存理由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32,P0.05),与自杀风险呈显著负相关(r=-0.22,P0.05)。3.以生活事件为自变量,以自杀风险为因变量,以生存理由为中介变量,以正念为调节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模型拟合良好(RMSEA=0.42,GFI=0.96, AGFI=0.94,NFI=0.95,RFI=0.93,CFI=0.96)。生存理由在生活事件与自杀风险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通过生存理由的中介作用,生活事件对自杀行为的直接作用路径系数由原来的0.43变为了0.36,且具有显著性。生存理由在生活事件与自杀行为所起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5.17%。4.正念在生存理由与自杀风险中起着调节作用。正念水平等级*生存理由等级得分上的交互作用显著,生存理由得分越低的大学生,自杀风险越高。在低、中、高三个不同等级的生存理由水平上,大学生的正念水平越高,自杀风险越低,且都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1.生存理由总分及五个因子分与自杀风险关系密切,生存理由越高,自杀风险越低。其中,自我接纳因子和家庭凝聚力因子与自杀风险关系最密切。2.正念水平与生存理由和自杀风险均关系密切,正念水平越高的大学生,生存理由越高而自杀风险越低。3.生存理由在生活事件与自杀风险之间起中介作用,正念在生存理由与自杀风险之间起调节作用。生活事件、生存理由、正念和自杀风险的关系是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第三章 正念团体对自杀倾向大学生生存理由的干预研究目的找出以积极心理取向主的、基于实证研究的大学生自杀早期预防方法,探究正念团体对自杀倾向大学生生存理由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将提升自杀保护因素应用于帮助大学生的自杀预防工作中。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的筛选。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通过调查研究结果和访谈,从全部3144名大一新生中,筛查出327名自杀倾向大学生。通过宣讲的方式,在327名自杀倾向大学生中招募被试60人。将60名被试随机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团体结束半个月后,选取12名实验组成员进行深入访谈。2.正念团体方案的制定。研究者本人参加MBSR训练及坚持日常练习正念,通过大量阅读正念训练研究和书籍,以正念为基础,经过预实验和专家论证反复调整,制定八周正念训练方案。3.干预效果的评估。量化评估通过八周团体干预的前后测数据评估,评估工具包括自编人口学调查问卷、SBQ-R、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青少年生存理由量表、五因素正念量表。质性评估通过团体结束后的质性访谈资料评估。结果1.八周正念团体可显著提升参与者的正念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后测差异在五因素正念量表总分(F=22.39,P0.05)和“观察”(F=11.21,P0.05)、“不反应”(F=11.97,P0.05)两个因子分的差异显著;而在“描述”(F=2.37,P0.05)、“有觉知地行动”(F=2.68,P0.05)和“不评判”(F=2.81,P0.05)三个因子分的差异不显著。2.八周正念团体可显著提升参与者的生存理由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的前后测成绩差异在生存理由量表总分(F=12.15,P0.05)和“家庭凝聚力”(F=7.75,P0.05)、“自杀恐惧”(F=7.45,P0.05)、“自我接纳”(F=11.37,P0.05)和“同伴接纳”(F=5.45,P0.05)四个因子分的差异性均显著;而在“未来乐观”(F=3.22,P0.05)因子分的差异不显著。结论1.正念团体是适合在自杀倾向大学生中开展的干预形式。2.参加正念团体能够显著提高自杀倾向大学生的正念水平。3.参加正念团体能够提升自杀倾向大学生的生存理由量水平。创新性与下一步研究设想创新性1.研究内容创新。从自杀保护因素的取向,利用正念的理念,分析生存理由、正念水平与自杀风险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找出何种干预方法适合于提升自杀倾向大学生群体的生存理由。2.研究方法创新。研究设计上,调查研究与干预研究相结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展开干预方案;效果评估上,量化与质性的方法相结合,通过深入访谈补充团体效果的评估,二者方法优劣互补,探究团体对于自杀倾向大学生生存理由的影响。下一步的研究设想1.单纯的前后测研究很难探究干预的保持性和练习的持续性。今后研究可以针对干预效果的延续性进行追踪研究,探讨正念团体这样一种形式对于生存理由干预的作用效力及持续时间,以及大学生练习正念的频率等。2.测量结果可加入生物学指标和行为学指标,以完善正念团体的干预效果评估。3.此外,只是针对一所高校的大一新生的干预调查很难了解全面的信息,今后研究可以探究更多高校的全部年级的大学生,探索更加适宜自杀倾向大学生的干预方案,从而不断完善,可以更好地起到预防大学生自杀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 自杀 生存理由 正念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9
  • ABSTRACT9-20
  • 第一章 前言20-32
  • 1.1 研究背景20-22
  • 1.2 概念界定22-23
  • 1.3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23-29
  • 1.3.1 国内外自杀干预研究23-25
  • 1.3.2 国内外生存理由研究25-27
  • 1.3.3 国内外正念训练研究27-29
  • 1.4 研究思路29-32
  • 1.4.1 问题提出29
  • 1.4.2 研究假设29-30
  • 1.4.3 研究内容30
  • 1.4.4 研究意义30-31
  • 1.4.5 技术路线31-32
  • 第二章 正念、生存理由与自杀风险关系的调查研究32-42
  •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33-35
  • 2.1.1 研究对象33
  • 2.1.2 研究工具33-35
  • 2.1.3 研究方法35
  • 2.2 研究结果35-39
  • 2.2.1 大学生生活事件、正念、生存理由和自杀风险的总体状况35-36
  • 2.2.2 大学生生活事件、正念、生存理由与自杀风险的相关分析36
  • 2.2.3 生存理由的中介作用36-38
  • 2.2.4 正念的调节作用38-39
  • 2.3 讨论39-41
  • 2.4 小结41-42
  • 第三章 正念团体对自杀倾向大学生生存理由的干预研究42-75
  • 3.1 研究对象的筛选与干预流程42-47
  • 3.1.1 初筛对象与工具42-43
  • 3.1.2 二次筛查对象与工具43-45
  • 3.1.3 干预流程45-47
  • 3.2 正念团体方案的制定47-53
  • 3.3 干预效果的量化评估53-54
  • 3.4 干预效果的质性评估54-58
  • 3.4.1 质性研究对象54-55
  • 3.4.2 质性研究工具55-56
  • 3.4.3 质性研究方法56-57
  • 3.4.4 质性研究过程57-58
  • 3.5 结果58-70
  • 3.5.1 实验组与对照组同质性检验58-59
  • 3.5.2 正念团体对自杀倾向大学生正念水平的干预结果59-63
  • 3.5.3 正念团体对自杀倾向大学生生存理由水平的干预结果63-70
  • 3.6 讨论70-75
  • 3.6.1 正念团体对自杀倾向大学生正念水平的影响70-72
  • 3.6.2 正念团体对自杀倾向大学生生存理由水平的影响72-75
  • 第四章 全文总结75-78
  • 4.1 主要结论75-76
  • 4.2 研究创新点76
  • 4.3 不足和展望76-78
  • 参考文献78-83
  • 附录一:调查表一83-85
  • 附录二:调查表二85-88
  • 附录三:访谈提纲88-91
  • 成果91-92
  • 致谢92-9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建军;孙守飞;;基督教自杀观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09期

2 胡泽卿;自杀的概念及分类[J];华西医学;1995年01期

3 郑扬波;;从儒家孝道思想解读大学生自杀现象[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05期

4 刘奋;段卫东;胡赤怡;;深圳市中学生生存理由量表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10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正念团体对自杀倾向大学生生存理由的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6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26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c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