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宿舍建筑设计的发展、演变与反思 ——以深港两地高校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04 05:52
大学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办学机制的不断完善,使得高校建筑逐渐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教育职责。然而大学教育实践的场所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教学楼、图书馆等传统的教学区内,以高校学生宿舍为中心的的学生生活区也是体现高校教育理念的重要阵地。反思高校宿舍建筑设计的目的和方法,让学生在宿舍生活中全面综合的成长和发展,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论文选题的背景原因和实际意义,界定并阐释了研究的相关概念和范围,同时提出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框架。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高校学生的需求类型特点和建设标准概况,回顾了国内外高校宿舍发展的历程,总结当前我国高校宿舍面临的问题。第三部分主要从实地案例调研和居住个案调查两个方面出发,对深港两地的部分高校宿舍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分析,对比两地的居住状况和特点,通过自己观察发现和学生使用反馈得出宿舍建筑的设计不足之处,为设计要点思考提供论据。第四部分以前面的调研分析成果为基础,从基本生活、环境育人和注重隐私三个角度分点论述,并总结相应的关于功能布局、教育理念和空间划分等方面设计策略和建议。通过对高校宿舍的研究,不仅是对行为、空间、...
【文章来源】:深圳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13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高校在校生、新生和毕业生人数图
间的关系需要结合规划布局和使用行为习惯。生活区及宿舍的功能关系的发展与演变也是受到长期以来社会进步、观念演变、政策标准、科技革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①从规划布局角度以生活区为主体时,联系最紧密的校园其它功能分区就主要是教学科研区和体育活动区,三个分区距离上的紧密程度,方便学生前往各个功能区。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经济、交通便利、校企合作等因素影响下,大学与城市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城市社区丰富的生活配套与校园生活区的活力形成互补,学生们对与校外交通连接便利性的需求也逐渐增强(图2-1)。以宿舍楼为主体时,宿舍楼之间、宿舍楼与其它生活区内设施的布局关系,也是讨论高校宿舍建筑的基本要素。利用建筑物的围合关系、道路流线、景观庭院等要素形成生活区内的邻里关系和居住环境。根据生活配套服务类设施的位图2-1生活区与其它功能区基本布局关系图
高校学生宿舍建筑设计的发展、演变与反思——以深港两地高校为例11置,大致可以将学生区内的布局模式分为散布式和集中式两种。图2-2生活区内功能基本布局关系图②从行为习惯角度结合学生个体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按照行为特点和使用习惯,将宿舍建筑单体内的需求类型具体分为睡眠休息、盥洗卫寓清洗晾晒、收纳储物、学习思考、活动交流等6个方面,提供学生基本学习生活的必要条件(表2-2)。表2-2:基本学习生活条件功能特点表需求类型功能特点相关设施1.睡眠休息提供学生最基本的睡眠和休息的区域,保证身体的健康个人床铺2.盥洗卫浴提供学生日常的洗漱、洗寓如厕等基本行为习惯卫生间、淋浴间、盥洗池3.清洗晾晒提供学生衣物被单等物品的清洗功能,并提供晒干功能;对学生个人居住环境的打扫清洁活动盥洗池/洗衣机、阳台/露台/烘干机拖把池4.收纳储物提供对学生个人物品存放,摆放功能,个人书桌、立柜、壁柜、吊柜、书架等5.学习思考提供学生完成作业、自习、思考研究的区域个人书桌/公共自习室6.活动交流提供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放松休闲、兴趣培养的区域公共空间部分,常包含居室单元内、走廊、平台、入口、公共活动用房、庭院等随着土地资源的短缺和使用效率的提高,宿舍楼、食堂、活动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集约组合形成的综合体式的宿舍开始出现,尤其以香港地区为多。原本分散布置在宿舍楼外的生活服务设施集中出现在同一座建筑中,生活区功能关系垂直化。2.1.3学生宿舍建设标准的变化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数量的不断增多,以及招收学生数量的迅速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香港集约式大学校园发展历程(1911—2017年)[J]. 戴叶子. 中国名城. 2018(12)
[2]中西文化交融下的中国近代大学校园规划[J]. 冯刚,王哲宁. 中国文化遗产. 2017(06)
[3]书院制视野下高校学生宿舍育人功能实现路径研究——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管理模式的启示[J]. 罗敏,沈玉洁. 教育观察. 2017(21)
[4]大学生独处偏好与积极情感的关系:独处能力的调节作用[J]. 江夏,赵必华.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3)
[5]独处不等于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基于潜在剖面分析[J]. 陈晓,孙凌.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6(12)
[6]环境心理学基础上的私密性与环境设计[J]. 周兵. 设计. 2016(15)
[7]激活“消极地带”的妙笔——解析库哈斯的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校园中心设计[J]. 郭焱. 建筑与文化. 2016(02)
[8]当代大学生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比较研究——以港粤两地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为例[J]. 赵静. 亚太教育. 2015(18)
[9]内地高校与香港高校宿舍管理同异浅析[J]. 李华琼. 教育艺术. 2015(06)
[10]中国古代书院斋舍管理对现代大学宿舍管理的启示[J]. 肖妍玎. 高校后勤研究. 2015(02)
硕士论文
[1]华南地区高校学生公寓设计研究[D]. 刘舒雅.深圳大学 2017
[2]基于深圳地域特色的当代大学校园建筑设计策略研究[D]. 曹昌宇.深圳大学 2017
[3]基于性别差异视角的高校宿舍建筑使用调查与设计策略新探[D]. 周艺晶.东南大学 2017
[4]高校学生宿舍单元的适应性设计研究[D]. 陈玲.南京工业大学 2016
[5]书院制德育对构建“多元协同型”德育模式的启示[D]. 周琴.苏州大学 2016
[6]高院书院制住宿建筑规划及设计研究[D]. 温茜玥.浙江大学 2016
[7]基于人性化理念的高校学生宿舍家具设计研究[D]. 冯秀娟.东北林业大学 2015
[8]港澳高校书院建筑模式研究[D]. 曹少波.华南理工大学 2014
[9]中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比较研究[D]. 吴媛媛.南京农业大学 2013
[10]基于大学生心理行为特点的高校学生宿舍设计研究[D]. 罗莹英.华南理工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67791
【文章来源】:深圳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13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高校在校生、新生和毕业生人数图
间的关系需要结合规划布局和使用行为习惯。生活区及宿舍的功能关系的发展与演变也是受到长期以来社会进步、观念演变、政策标准、科技革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①从规划布局角度以生活区为主体时,联系最紧密的校园其它功能分区就主要是教学科研区和体育活动区,三个分区距离上的紧密程度,方便学生前往各个功能区。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经济、交通便利、校企合作等因素影响下,大学与城市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城市社区丰富的生活配套与校园生活区的活力形成互补,学生们对与校外交通连接便利性的需求也逐渐增强(图2-1)。以宿舍楼为主体时,宿舍楼之间、宿舍楼与其它生活区内设施的布局关系,也是讨论高校宿舍建筑的基本要素。利用建筑物的围合关系、道路流线、景观庭院等要素形成生活区内的邻里关系和居住环境。根据生活配套服务类设施的位图2-1生活区与其它功能区基本布局关系图
高校学生宿舍建筑设计的发展、演变与反思——以深港两地高校为例11置,大致可以将学生区内的布局模式分为散布式和集中式两种。图2-2生活区内功能基本布局关系图②从行为习惯角度结合学生个体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按照行为特点和使用习惯,将宿舍建筑单体内的需求类型具体分为睡眠休息、盥洗卫寓清洗晾晒、收纳储物、学习思考、活动交流等6个方面,提供学生基本学习生活的必要条件(表2-2)。表2-2:基本学习生活条件功能特点表需求类型功能特点相关设施1.睡眠休息提供学生最基本的睡眠和休息的区域,保证身体的健康个人床铺2.盥洗卫浴提供学生日常的洗漱、洗寓如厕等基本行为习惯卫生间、淋浴间、盥洗池3.清洗晾晒提供学生衣物被单等物品的清洗功能,并提供晒干功能;对学生个人居住环境的打扫清洁活动盥洗池/洗衣机、阳台/露台/烘干机拖把池4.收纳储物提供对学生个人物品存放,摆放功能,个人书桌、立柜、壁柜、吊柜、书架等5.学习思考提供学生完成作业、自习、思考研究的区域个人书桌/公共自习室6.活动交流提供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放松休闲、兴趣培养的区域公共空间部分,常包含居室单元内、走廊、平台、入口、公共活动用房、庭院等随着土地资源的短缺和使用效率的提高,宿舍楼、食堂、活动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集约组合形成的综合体式的宿舍开始出现,尤其以香港地区为多。原本分散布置在宿舍楼外的生活服务设施集中出现在同一座建筑中,生活区功能关系垂直化。2.1.3学生宿舍建设标准的变化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数量的不断增多,以及招收学生数量的迅速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香港集约式大学校园发展历程(1911—2017年)[J]. 戴叶子. 中国名城. 2018(12)
[2]中西文化交融下的中国近代大学校园规划[J]. 冯刚,王哲宁. 中国文化遗产. 2017(06)
[3]书院制视野下高校学生宿舍育人功能实现路径研究——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管理模式的启示[J]. 罗敏,沈玉洁. 教育观察. 2017(21)
[4]大学生独处偏好与积极情感的关系:独处能力的调节作用[J]. 江夏,赵必华.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3)
[5]独处不等于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基于潜在剖面分析[J]. 陈晓,孙凌.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6(12)
[6]环境心理学基础上的私密性与环境设计[J]. 周兵. 设计. 2016(15)
[7]激活“消极地带”的妙笔——解析库哈斯的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校园中心设计[J]. 郭焱. 建筑与文化. 2016(02)
[8]当代大学生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比较研究——以港粤两地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为例[J]. 赵静. 亚太教育. 2015(18)
[9]内地高校与香港高校宿舍管理同异浅析[J]. 李华琼. 教育艺术. 2015(06)
[10]中国古代书院斋舍管理对现代大学宿舍管理的启示[J]. 肖妍玎. 高校后勤研究. 2015(02)
硕士论文
[1]华南地区高校学生公寓设计研究[D]. 刘舒雅.深圳大学 2017
[2]基于深圳地域特色的当代大学校园建筑设计策略研究[D]. 曹昌宇.深圳大学 2017
[3]基于性别差异视角的高校宿舍建筑使用调查与设计策略新探[D]. 周艺晶.东南大学 2017
[4]高校学生宿舍单元的适应性设计研究[D]. 陈玲.南京工业大学 2016
[5]书院制德育对构建“多元协同型”德育模式的启示[D]. 周琴.苏州大学 2016
[6]高院书院制住宿建筑规划及设计研究[D]. 温茜玥.浙江大学 2016
[7]基于人性化理念的高校学生宿舍家具设计研究[D]. 冯秀娟.东北林业大学 2015
[8]港澳高校书院建筑模式研究[D]. 曹少波.华南理工大学 2014
[9]中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比较研究[D]. 吴媛媛.南京农业大学 2013
[10]基于大学生心理行为特点的高校学生宿舍设计研究[D]. 罗莹英.华南理工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67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567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