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04 04:5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生态、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中国参与世界的局面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深受其影响,这一现状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化给社会成员的思想带来巨大冲击,尤其是思维较为活跃的中学生,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接受能力处于鼎盛时期,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其克服因自身因素与环境因素导致的接受障碍,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近几年学者们较为关注的话题,它是以接受主体需要为起点、以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为接受客体、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接受为目标的能动活动。只有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有效接受,才能使社会倡导的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内化到接受主体的思想品德观念中,进而外化于行。在中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等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贴近中学生心理、生活实际,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接受效果。本文的研究融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利用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系统分析法等学术研究方法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进行分析探...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相关理论概述
2.1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
2.1.1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理论依据
2.1.2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内涵
2.1.3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特征
2.2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
2.3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
第三章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表现及原因分析
3.1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表现
3.1.1 理性认知经验缺乏
3.1.2 情感逆反现象突出
3.1.3 抵御诱惑能力薄弱
3.1.4 理想信念意识淡薄
3.1.5 道德践行不尽人意
3.2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原因分析
3.2.1 中学生波动性、逆反性与随众性特征突出
3.2.2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3.2.3 中学学校教育方式的单一性
3.2.4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环境的复杂性
第四章 化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对策
4.1 突出主导价值观教育地位,完善中学生理性认知
4.1.1 加强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4.1.2 加强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4.1.3 教育内容贴近中学生生活心理实际
4.2 提高教育者素质,加强中学生情感认同
4.2.1 坚定中学教师政治信念
4.2.2 增强中学教师道德人文关怀
4.3 丰富学校教育方式,优化中学生接受效果
4.3.1 采用情景教学模式,活跃中学生思维
4.3.2 引入新媒体技术,提高中学生兴趣
4.3.3 增加社会实践活动,磨练中学生意志
4.4 改善教育环境,引导中学生知行合一
4.4.1 净化环境,改良社会风气
4.4.2 课上课下,活跃学习气氛
4.4.3 重视沟通,和谐家庭氛围
4.4.4 加强管制,建设网络阵地
4.4.5 树立榜样,优化社交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918934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相关理论概述
2.1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
2.1.1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理论依据
2.1.2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内涵
2.1.3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特征
2.2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
2.3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
第三章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表现及原因分析
3.1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表现
3.1.1 理性认知经验缺乏
3.1.2 情感逆反现象突出
3.1.3 抵御诱惑能力薄弱
3.1.4 理想信念意识淡薄
3.1.5 道德践行不尽人意
3.2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原因分析
3.2.1 中学生波动性、逆反性与随众性特征突出
3.2.2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3.2.3 中学学校教育方式的单一性
3.2.4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环境的复杂性
第四章 化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障碍的对策
4.1 突出主导价值观教育地位,完善中学生理性认知
4.1.1 加强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4.1.2 加强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4.1.3 教育内容贴近中学生生活心理实际
4.2 提高教育者素质,加强中学生情感认同
4.2.1 坚定中学教师政治信念
4.2.2 增强中学教师道德人文关怀
4.3 丰富学校教育方式,优化中学生接受效果
4.3.1 采用情景教学模式,活跃中学生思维
4.3.2 引入新媒体技术,提高中学生兴趣
4.3.3 增加社会实践活动,磨练中学生意志
4.4 改善教育环境,引导中学生知行合一
4.4.1 净化环境,改良社会风气
4.4.2 课上课下,活跃学习气氛
4.4.3 重视沟通,和谐家庭氛围
4.4.4 加强管制,建设网络阵地
4.4.5 树立榜样,优化社交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918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918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