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民族融合的大趋势在唐朝教育中的体现
[Abstract]:The Tang Dynasty was an important period of development after the great national integration of Chinese feudal society. The educational thought of the Tang Dynasty is bound to reflect the trend of the great national integration. Th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policy of the Tang Dynasty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policy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th the Han nationality as the main body. Compared with the dynasties of Chinese feudal society, the education of Tang Dynasty sho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existence of the three religions to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religions, the prosperity of the official and private schools, and the emphasis on the education of foreign students, which fully reflec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nationalities of the Tang Dynasty. Educational thought is one of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forms between productive forces and productive relations of a society. Compared with the prosperity of literature and art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and the prosperity of academic education, the educational thought of the early Tang Dynasty is relatively scarce, which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in the Tang Dynasty are basically adapted.
【作者单位】: 海南师范大学;
【分类号】:G529;K2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小东;论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张之方;;儒家德育思想对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宋婷;;浅析高职教育教学方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4 程凤玲;;对《颜氏家训》中语文教育思想的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5 周婷;;人文精神视野下中国大学理念的嬗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6 孙帅;孟荀教育思想比较[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7 王凌皓,姚玉香;教育起源学说综述[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吴洪成;刘园园;;明代保定书院述论[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曹影,李秋;汉代教化的源起及其德育职能[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张鑫鑫;;用音乐点燃激情——论干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帅;;比较新罗与日本的遣唐留学生教育活动[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郑金洲;;教育起源研究十七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3 杜成宪;;对“中国教育史”的几层涵义及其相互关系的辨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4 杜成宪;;新文化运动与现代中国教育观念的变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黄英;吴洪成;;论近代史上的教育先驱容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杨秋梅;;卜子夏教育思想探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张洪高;;仁爱:传统道德教育的核心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姚少怀;;我国学校校长的历史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王宪平;;晚清“中体西用”教育方针之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熊明安;;元明时期设立社学开创了我国普及初等教育的先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建华;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刘会贵;基础教育名师职业幸福的文化场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晴;从“教化”到“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喻琴;国立杭州艺专校长林风眠素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牛文明;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斯义;创新型学校内涵式发展四维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洋;民国前期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周铁刚;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农村教育公平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蒋连香;关于教育惩戒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苏州大学;2010年
5 尹浩;黄炎培教育思想引领职业学校发展的实践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6 马豪华;修身课——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李怡;论教育惩罚在高校中的合理使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于庆军;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莉;苏南地区现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钟明彪;培训机构现状与发展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批“读书作官”论[J];天津教育;1974年04期
2 林植汉;;闻一多的教育思想述评[J];贵州社会科学;1989年04期
3 陈炳文;;“从做中学”应予以重新评价[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4 柳卫民;;略述袁世凯的警察教育思想[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郑茜;;浅谈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认识[J];语文学刊;2006年22期
6 黎霞;;盛宣怀的教育实践与特点[J];法制与社会;2007年12期
7 李春花;杨征;杜君楠;;略谈儒家文化思想对现代教育管理的影响[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8 王东;;以“教是为了不教”论大学英语教学[J];考试周刊;2010年16期
9 张虹;;浅谈冰心作品对儿童教育的启示[J];文学教育(中);2011年06期
10 张湘萍;;孔子教育思想的当代阐释[J];神州;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轩辕轲;;陈亮事功之学的教育思想简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赵蒙成;;斯宾塞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方晓东;;希腊化与罗马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覃壮才;;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演变模式的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李洪顺;;尝试教育思想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6 陈知义;;哲人其萎 思想长青——浅谈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A];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孔令琼;;论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中的和谐要义[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奥烈;;孔子的教育思想与高等教育的改革[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陈德安;;大同思想不是孔子的教育思想,而是汉儒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杨卫明;;简论墨家教育思想的实践特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康丽;时代呼唤教育家办学[N];中国教师报;2007年
2 刘雨晴;重视对引进教材中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研究[N];科技日报;2006年
3 记者 单宇;魏书生教育思想润“英才”[N];唐山劳动日报;2007年
4 柳斌;改革创新,笃学践行[N];中国教师报;2008年
5 记者 李江涛;清华迎来百年华诞,教育思想历久弥新[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陈厚丰 罗仲尤;为人民服务:教育思想理性回归[N];光明日报;2003年
7 ;罗晓明的“人格本位”教育思想及办学实践[N];文汇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陈亦冰邋沈祖芸;以赤子之心 办兴国之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沈剑平邋袁文辉 谢东海;儿童个体差异正被有意无意忽略[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陈瑞琳;设计人生[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建华;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冰;回眸与超越——先秦时期原创性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方高峰;六朝民族政策与民族融合[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尚洪波;大学的伦理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万峰;二十世纪初(1898-1937)文化守成主义的教育思想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5年
6 王彦力;走向“对话”[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关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蔡幸福;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庆昌;论教育思维[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英;江泽民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齐旭东;论王阳明“致良知”思想及其教育学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肖丽群;江泽民教育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4 吴韵;王韬的教育思想[D];苏州大学;2008年
5 张广明;刘基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吴文军;《论语》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7 周泉;鲁迅儿童教育思想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华丽;一个基督教人文主义者的治世梦[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衡军;《墨子》教育思想浅析[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蒲自林;论邓小平的教育思想[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31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331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