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普遍语用学对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12-29 16:46
【摘要】:普遍语用学是以重建言语的普遍有效性基础为目的的研究,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核心内容。教育活动是一种以主体间性为基础的交往活动,本文将以普遍语用学为基点,探讨教育交往的普遍有效性基础,总结教育领域中的各种交往模式,构建教育交往的理想言语情境。
[Abstract]:Universal pragmatics, which aims to reconstruct the universal validity of speech, is the core of Habermas's communicative behavior theory. Educational activity is a kind of communicative activity based on intersubjectivity. Based on universal pragmatic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s of universal validity of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summarizes various communication mode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Construct the ideal speech situation of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G4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白春阳;全球化语境中的“交往”理论初探[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李庆霞,关健;理性的演进与哲学的回映[J];北方论丛;2001年06期

4 刘晖;;政府绩效对合法性水平层级差异的作用机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比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蒋凯;中美高等教育交流中的民族性与相互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6 郑富兴;范增钍;;比较教育研究与教育理论的中国原创[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7 张天宝;试论教育对话及其基本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8 吴向东;;价值观视域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林志鹏;论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政策参与[J];长白学刊;2003年05期

10 汪博武;;试论邓小平执政合法性思想[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赵静;;关于邓小平政治合法性理论的思考[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2 孙承叔;;资本与现代性——马克思的回答[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3 田云刚;李卫朝;;对话的和谐意蕴[A];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07年山西省哲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薛冰;;试论公共管理的逻辑结构[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倪星;;政府合法性基础的现代转型与政绩追求[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吕有志;张淑锵;;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和长期执政[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今社会主义实践”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唐勇;;共识规划——通往和谐社会之路[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鲍嵘;高深学问与国家治理[D];厦门大学;2004年

6 王庆利;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治权力合法化路径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7 张彭松;社会乌托邦理论反思[D];清华大学;2004年

8 李伟言;当代中国德育价值取向转型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建琼;课堂教学行为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关锋;论马克思的实践理性[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育红;当代知识管理观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2 薛孝宏;论教学交往——理论的探究与现实的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唐建军;电视剧的心理疗慰功能[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顾建亚;道德变迁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浙江大学;2002年

5 曹永国;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曹炳志;教学中师生主体性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岳伟;交往理论的教育意义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灵;杜威教师观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9 岳天明;政治合法性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斌华;文化习得与语言习得:跨文化的外语教学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冬梅;李明书;刘建强;;主体间性:女性主体性的继承和超越[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0年01期

2 范涌峰;廖其发;;比较教育学的文化规约与超越[J];教育学报;2010年01期

3 王帅;;论校本知识创造与校本能力建构[J];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01期

4 吴岳军;;主体间性:建构现代德育师生关系的价值取向[J];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01期

5 张秀红;;基于现象学视阈下的对话教学研究[J];教育科学;2010年01期

6 李国毅;冯广国;;审美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灵魂[J];教育导刊;2010年02期

7 李育球;;主体性教育的三重性:主体性·主体间性·他者性——后形而上学主体性教育内涵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4期

8 李坤;;论自我教育中的四对关系[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王巨光;;论民主主义教育哲学的建构[J];理论月刊;2010年02期

10 方跃平;谢刚;;构建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途径[J];煤炭高等教育;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将;周宁;;当代心理学的主体间性转向[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张琳;;主体间性视角中的翻译主体[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翟鹏玉;;左右江流域“那”文化生态审美资本的历史运演及其对广西和谐社会建构的作用[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鹏周;;树、山、水:布依民族主体间性审美特质[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红;;从康德到皮尔士——皮尔士对康德哲学的符号学改造[A];康德哲学及其现代意义——纪念康德逝世2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许平;;从禅的图形到东方文化中的主体间性[A];“岁寒三友——诗意的设计”——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冯炜;;主体间性: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传播学的影响[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圣晗;建设网络文学的诗学[N];文艺报;2010年

2 武汉大学哲学系 朱传h,

本文编号:23950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3950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e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