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战后初期日本教育改革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8-12-31 08:51
【摘要】:日本在二战结束后盟军的占领下进行了第二次国内教育改革,开启了民主化的大门。但在战后初期(20世纪50年代)的教育改革中,日本囫囵吞枣般照搬美国的教育模式,出现了不少的问题。通过对日本教育改革的思考,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或许能从中得到些许启发。
[Abstract]:Japan's second domestic education reform under Allied occupation after World War II opened the door to democratization. However, in the early postwar (1950s) education reform, Japan copied the American education model with a lot of problems. Through thinking about Japan's educational reform, China's current educational reform may be inspired by it.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自学考试办公室;
【分类号】:G53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思安;近代以来日本的高校引智与科技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2 魏峰;日本明治时期的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J];滨州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3 周谊;;1955~2002年日本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统计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谢小琼;日本的教育政策与经济发展[J];广州师院学报;1999年11期

5 周显宝;中日近现代音乐教育及其改革之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6 罗爱梅,朱明山;武士道教育——论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雏形[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马红霞,张帆,陈悦;浅析我国近代教育对科技发展的影响[J];江汉论坛;2004年01期

8 胡成功;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缺失述评[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黄曹华;;应对与适应——谈日本短期大学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3期

10 赵菊梅;中日高等教育的近代化比较[J];高教发展与评佑;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但昭彬;话语权与教育宗旨之共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关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游博;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谷峪;日本社会转型期的职业技术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孔炽;江户时代日本教育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7年

7 杜文倩;文化汇流中的抉择与超越[D];山东大学;2006年

8 教军章;中国近代国民性问题研究的理论视阈及其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赵云川;日本工艺文化与日本现代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朴今海;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殖民主义教育政策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觉民;西方教育理论在近代中国的移植应用和现实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谭艳红;夏目漱石和传统文化[D];湘潭大学;2001年

3 吴雨平;《万叶集》与中国古代诗文[D];苏州大学;2002年

4 刘舸;冲突之美[D];湘潭大学;2002年

5 袁盛财;井上靖与中国[D];湘潭大学;2002年

6 汪海燕;新中国义务教育历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尹怀志;日本企业内部工会产生原因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8 虞小强;日本素质教育研究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彭正文;文凭与社会资源交换的社会学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紫薇;大公司的经济犯罪与日本社会危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明远;当代工业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2 尼·绍尔扬,黄坤坊 ,蔡振生;南斯拉夫教育理论和政策的一些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3 仁文;瑞典的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6期

4 陈平;从爱因斯坦看人才培养[J];江淮论坛;1980年01期

5 蒲心文;近三十年国外教育的发展趋势[J];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03期

6 王越 ,周德昌;总结教育史上的经验教训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兼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RG[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7 王桂;明治时期的学制改革[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8 薛凤德;日本培养中小学师资的几项措施[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9 李淮霞;教育功能的重新认识[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4期

10 ;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成立[J];江苏教育;198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文介;;工程测量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原则[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2 彭省临;梁法安;;对有色地质高等教育改革的建议[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战略研究综述部分[C];1997年

3 田小燕;;病理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4 萧俊杰;;李先念在新四军第五师的教育实践初探[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5 张羽琼;;论戊戌时期的教育改革[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6 杨荫;;实施开放式外语教学的四要素[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李修仁;;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 把我省教育改革搞好——在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上的祝辞[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8 ;贺电祝辞[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9 赵立法;;陶行知思想与深化教育改革[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10 吴育桂;;论陶行知教学思想与当代学习心理学原理[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郑莉;民办教育到底能否营利?[N];工人日报;2002年

2 姚家群(作者为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局局长);教育创新呼唤发展个性[N];文汇报;2002年

3 李镇西;重建教育理想[N];人民政协报;2003年

4 湖北省武穴市教育局 甘纪雄 夏祖瑞;谁来改造我们的课堂[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徐静;润物细无声[N];眉山日报;2005年

6 江苏省教育厅职社处 马斌;深化理念创新 做强江苏职教[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7 郭树勋;听傅东缨谈教育[N];焦作日报;2006年

8 苏州市委教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 鲍寅初;师德是教育智慧之源[N];苏州日报;2007年

9 雷泓霈;什么人才是最优秀的人才?[N];无锡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庆刚;“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何敏;教育时空问题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鞠玉翠;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郑勤砚;中国传统美术教育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南钢;上海家庭教育的近代转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白文刚;清末新政时期的意识形态控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9 杨建华;中国近代教育期刊与近代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玉河;郑州市高中英语分层次教学实验的问题与对策[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裴文玲;清末新政社会教育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徐香花;试论何思源教育思想和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张杨;美国网络教育研究及启示[D];河北大学;2000年

5 黄向真;中学素质教育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梅珍兰;研究性课程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新志;论新时期我国教育体制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闫春梅;关于教育创新的理论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9 罗婉文;开放教育述评[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10 张春梅;基于Intranet的教学辅助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396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396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0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