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流动人口子女公立学校适应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10 12:06
【摘要】:本文利用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探讨流动人口子女公立学校适应性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子女在公立学校人际适应、学习适应、行为习惯适应良好。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级、媒介接触、城市体验、流动参与对流动人口子女公立学校适应性有显著性影响。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aptabilit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loating children in public schools. This study found that floating children adapt to interpersonal, learning and behavioral habits in public schools. The result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grade, media contact, urban experience and mobile participation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adaptability of floating children in public schools.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2007年度国家青年课题“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公立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CGA07021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G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伯良,王燕,张雷;班级环境变量对儿童社会行为与学校适应间关系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述蓉;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震虹;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和人格指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何瑞菲;陈世永;;解读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徐文策;;转型期大众传媒失范前因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孙显元;;总体社会、主体社会和社会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何文尧;运动员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2期

6 谢泽明;网络社会组织的特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朱士群;唐克;;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程[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方怀胜;中小学生的学校适应及教师的指导[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钟亚妮;霍姆斯与埃德蒙·金比较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10 郭建如,马林霞;社会学的制度与教育制度研究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吴清芳;;大众传播·社会角色·和谐社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邹桂斌;;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策略初探[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杨靖;;医院自治 和谐社区——让社区居民成为社区医院隶属的主体[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宫浩钦;;产品中的社会分层结构[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6 朱汉国;;关于社会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以民国时期的社会史研究为例[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7 关富余;李美;;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滑雪场经营管理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施钢;宋京晶;周蜜;;团体辅导在经济困难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延东;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与再就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梁栋;网络组织的兴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李卫;中国竞技体育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4 卢晓梅;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5 李艳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竞技体育运行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6 白喜林;中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7 潘迎旭;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8 刘平青;转轨期中国家族企业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9 蓝宇蕴;都市里的村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毕天云;社会福利场域的惯习[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平钧;江西城市社区治理改革实践及路径分析[D];南昌大学;2007年

2 程么娥;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大众体育需求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张福平;新闻出版文化学研究[D];郑州大学;2000年

4 兰喜阳;关于新世纪党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5 姚巧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雅丽;黑社会(性质)犯罪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7 胡吉红;当前我国农村的贫困与文化扶贫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榕芳;4-5岁幼儿气质、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张鸿;促进高新区发展的社会控制研究[D];福州大学;2002年

10 谭卫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福州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怀胜;中小学生的学校适应及教师的指导[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王东宇;小学“留守孩”个性特征及教育对策初探[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5期

3 荆建华;同伴交往在小学生主体性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初探[J];教育科学;1999年01期

4 王艳波,吴新林;农村“留守孩”现象个案调查报告[J];青年探索;2003年04期

5 杜鹏;聚焦“386199”现象关注农村留守家庭[J];人口研究;2004年04期

6 李全棉;农村劳动力外流背景下“隔代家庭”初探——基于江西省波阳县的实地调查[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4年06期

7 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来自湖南、河南、江西三地的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09期

8 贾晓波;心理适应的本质与机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史克学;小学生人际交往研究述评[J];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10 赵燕鹰,张东生,白波,吉如河;大学新生学校适应与家庭环境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文龙;;英国保守党的教育政策[J];外国教育研究;1980年01期

2 克恩特·姆·莱万 ,张振国;埃及的教育现状[J];比较教育研究;1981年04期

3 侯明君;美国高等教育状况[J];比较教育研究;1981年05期

4 ;从统计看两年制大学(社区大学)[J];科技导报;1981年03期

5 文进;南美洲北部四国教育一瞥[J];比较教育研究;1982年03期

6 晓晴;美国第十三届盖洛普公民投票结果揭晓[J];比较教育研究;1982年03期

7 石瑞元;迅速发展中的委内瑞拉教育事业[J];比较教育研究;1982年06期

8 霞清;;美国教育制度的法律基础[J];外国教育研究;1982年01期

9 特尔·霍华德·贝尔;李维;;移情和美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2年01期

10 藤田昌士;凌娟;;英美德育理论的动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198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奎;;中国民办教育的十大利好因素——提交亚洲民办(私立)教育论坛[A];2004年亚洲民办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2 田汉族;;教育服务:从观念到实践[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3 曹夕多;;弗里德曼的教育券思想与浙江长兴的教育券实践[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4 袁连生;;我国教育财政问题的政治经济学解释[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5 李露;吴靖;;20年来我国地方教育与经济问题研究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6 王凤秋;;关于我国公立学校转制问题的思考[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7 肖惠敏;;让天文走进中学校园、走进日常生活[A];第六届海峡两岸天文推广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彭子建;李小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推动律师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会议暨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道东;吴瑞云;;论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A];推动律师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会议暨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张昆仑;;“产业”新论——从马克思的“产业”思想论起[A];全国高师《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鹏;私立学校不同于私营企业[N];中国工商报;2000年

2 舒平;美国总统选举和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李丽;他们的课桌在哪里[N];工人日报;2000年

4 邓敏敏;民办高校遭遇“寒流”[N];工人日报;2000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杨清;透视中小学生留学热[N];广西日报;2000年

6 乔磊 邬秀基;小留学生在美国[N];华东旅游报;2000年

7 严纪哲;小留学生极难升入美国理想大学[N];经济日报;2000年

8 通讯员 王建运;民工子弟小学成了被遗忘的一角[N];联合时报;2000年

9 记者 汤水富;希望留学人员回国服务[N];人民日报;2000年

10 特约记者 骆晓;警惕西部大开发中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现象[N];人民政协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利霞;国家观念、市场逻辑与公共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梅;公立学校的一次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段素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公共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敏;美国教育政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司洪昌;嵌入村庄的学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全军;中国农村义务教育供给制度研究(1978-2005)[D];复旦大学;2006年

7 杨琼;学校法人治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方钧君;基于教育券思想的政府投资幼儿教育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娜;基础教育产权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海生;教育券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丞;我国新时期私立学校运行机制探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梁瑞红;战后美国城市公立学校中种族合校的困境[D];厦门大学;2002年

3 李伟梁;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孙华梅;美国密尔沃基市公助教育券政策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5 林平;美国公共教育新论:卡茨的观点[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沈逸;在沪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对闵行区的个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7 许继芳;地方利益对地方执行中央政策的影响及对策[D];苏州大学;2003年

8 罗程远;北京市打工子弟就学问题透视[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马晓凤;“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任芳;民办西京大学核心竞争力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062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4062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a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