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阶段教育思想与实践——读《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起步》
[Abstract]:......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分类号】:G5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丛林;吴汝纶医药观的文化表现及成因简论[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2 崔立中;刘丽娟;;桐城派的德育心理学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汪祚民;;《古文辞类纂》李刻本校勘原委与学术价值[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吴洪成;李占萍;;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失落——保定莲池书院个案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吴洪成;张彩云;;清代保定莲池书院的办学经费及其效益初探[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崔明海;;语言观念的变迁:北京语音如何成为近代国语标准音[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7 周宁;;吴汝纶与近代安徽教育[J];池州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陆德海;;林纾文法思想对桐城家法的坚持与突破[J];东方丛刊;2009年01期
9 柳春蕊;;莲池书院与以吴汝纶为中心的古文圈子的形成[J];东方论坛;2008年01期
10 慈波;;《古文辞类纂》系列选本及其文学史意义[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达敏;;张裕钊与清季文坛[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吴昭谦;;吴汝纶、吴芝瑛传播西学之贡献[A];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胤;近代学术的体制内进路[D];北京大学;2011年
2 卢敦基;李慈铭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晓川;从新知到常识[D];复旦大学;2011年
4 陈晓红;方东树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刘理想;近现代中医发展中的进化论思想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王宏超;学科与思想:中国现代美学的起源[D];复旦大学;2008年
7 吴伯雄;《古文辞通义》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吴微;桐城文章与新学的兴起[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占萍;清末学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10 杨波;晚清旅西记述研究(1840-1911)[D];河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黎黎;清代妇女的民事法律地位[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超;清末文字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晓纳;姚永朴文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贺庆为;晚清莲池书院研究(1840-1908)[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吉娜;桐城湘乡派使欧游记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余忠云;吴汝纶与西学本土化历程[D];安徽大学;2011年
7 郝志伟;曾国藩历史形象探微[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齐军;福泽谕吉的中国论和独立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莎莎;吴汝纶的人际关系与其教育思想的内在联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尹哲;吴汝纶教育改革思想[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皖辉;桐城中学创办人吴汝纶[J];安徽教育;1980年11期
2 周成平;陶鹏;;吴汝纶的教育思想浅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3 ;吴汝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桐城举行[J];学术界;2004年01期
4 翁飞;吴汝纶与京师大学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杨佑茂;吴汝纶与冀州的文教[J];衡水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6 潘务正;回归还是漂流——质疑吴汝纶对桐城文派的“复归”[J];江淮论坛;2004年03期
7 杨佑茂;近代文化名人贺涛[J];衡水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8 秦熠;吴汝纶国民教育思想论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李琳琦;储常连;;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阶段教育思想与实践——读《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起步》[J];历史档案;2009年04期
10 林培玲;;吴汝纶教育思想初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昭谦;;吴汝纶思想特质探析[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义峰;;吴汝纶与《尚书故》[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3 常海成;;清代冀州知州吴汝纶为民减赋禀文初考[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4 吴鸥;;关于《吴汝纶尺牍续编》[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黄根苗;;吴汝纶简论[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黄伟;;吴汝纶家教思想浅析[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剑华;;吴汝纶和清末中外教育文化交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汪维真;;吴汝纶的近世中西医认识及其对相关教育思想的影响[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何生根;;吴汝纶与清末学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李华龙;;试谈吴汝纶与张裕钊教育思想的共同点[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思球;吴汝纶匆匆谢世之谜[N];江淮时报;2011年
2 吴昭谦;吴汝纶考察日本的前前后后[N];团结报;2000年
3 安徽大学历史系 周崇云;吴汝纶与《天演论》[N];光明日报;2008年
4 李治亭;中国近代化的曙光[N];光明日报;2001年
5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苗建寅;孙中山 中国近代化的伟大设计师[N];北京日报;2001年
6 杨代春;湖湘文化与中国近代化[N];光明日报;2004年
7 常海成 衡水市文化局;清代冀州知州吴汝纶为民减赋禀文初考[N];衡水日报;2011年
8 章文;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研究的优秀著作[N];团结报;2000年
9 杨苏青 吴青青;洪仁s曈搿白收缕盵N];中国档案报;2004年
10 胡波;郑观应与中国近代化[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德罡;晚清军工企业管理机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吴微;桐城文章与新学的兴起[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吴淼;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吴承洛贡献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邰红红;曾国藩与桐城中兴[D];上海大学;2008年
5 吴永;晚清洋务派政治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洪海;《诗经》评点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韩胜;清代唐诗选本研究[D];南开大学;2005年
8 王少清;晚清上海:西方物质文明与新知识群体的近代体验(1843-1894年)[D];南开大学;2009年
9 徐庆利;功利主义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D];吉林大学;2005年
10 杨勇;近代中国公司治理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煜涵;吴汝纶政坛交游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2 余忠云;吴汝纶与西学本土化历程[D];安徽大学;2011年
3 李莎莎;吴汝纶的人际关系与其教育思想的内在联系[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尹哲;吴汝纶教育改革思想[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惠;论吴汝纶教育思想对桐城中学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陈兴德;近代教育家吴汝纶教育思想及实践活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黄海龙;吴汝纶的政治生涯与教育实践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8 孙兴娟;中学拓展型课程开发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秦熠;承先与启后[D];安徽大学;2005年
10 黄伟;有所变而后大[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36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436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