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差异教学所蕴含的教学伦理思想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天宝;姜秀梅;;试论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及其教育[J];中国冶金教育;2007年06期
2 周建平;教学伦理价值探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4年05期
3 杨磊;;以学生的差异为契机开展教学活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阮成武;教师专业化与教师形象的重塑[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宋丹;英语学科中学生个体差异问题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吴玲,郭孝文;论教师专业化的拓展与推进策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谷贤林;国外儿童教育理论演进探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李子华;教师的教育机智及其培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龚建强;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改革[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7 金祥林,肖明;从经验到科学——素质教育原则探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8 刘亚军;杨永战;;差异教学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陈秀玲;董泽芳;;课堂是什么——几种不同的社会学研究取向[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阮成武;整合与分化:中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媛;;我国大学教师角色地位的历史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徐卫红;;黑格尔国家神话中的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王树婷;;差异教学——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与实践[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4 钟铧;;浅谈小学英语学习的走校制[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彭海蕾;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6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8 于国旦;少年司法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李跃新;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丛晓芳;中职实践课教师专业自主权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的嬗变与评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孟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思考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万小娟;中学教师专业伦理素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林升日;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丽霞;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7 王丽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班级管理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密建芳;外地生与本地生学习差异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黄正之;高一化学实施差异教学的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余静;校本课程下差异教学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璐;;让家长在“差异教学”中有所作为——来自美国的经验[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14期
2 王润馔;;“差异教学”的内涵[J];考试周刊;2011年40期
3 张伟,陆军;上好体育课需要关注“每一个”——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实施“差异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体育教学;2003年06期
4 许丽花;浅谈语文课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差异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5 周颖;潘轶;;音乐差异教学中的分组策略和评价原则[J];教学与管理;2009年33期
6 ;差异教学策略[J];教育;2009年33期
7 许红;;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差异教学[J];新教育;2011年04期
8 王辉,华国栋;差异教学的开展与全纳教育的实施[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8期
9 张丽霞,张立新;实施差异教学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差异教学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03年12期
10 郭宏;如何兼顾学生个体差异[J];青海师专学报;2005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炽;;简论中国传统哲学的伦理价值[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从“差异教学”原则出发推动音乐教学改革[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王树婷;;差异教学——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与实践[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4 任强;郑信军;;教师教学伦理的公众观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潘亚玲;;论爱国主义:内涵与伦理价值[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6 魏琦峰;任秀莲;陈玉杰;黄明湖;;化学教学中的差异教学策略[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7 岳永杰;;论信息化时代下的伦理建设[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晔;;浅谈如何在思维差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祝小宁;毛丹;;论公共政策系统中的伦理价值问题与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窦炎国;;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学思考[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国栋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实施差异教学 促进有效学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记者 计琳;上海对工读学生差异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见习记者 张超;让每个教师体验到职业幸福[N];天津教育报;2009年
4 汉滨高级中学 孙丽娟;以“差异教学”发掘学生才华[N];安康日报;2010年
5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 龚鉴瑛;法律要体现时代的伦理价值[N];法制日报;2011年
6 见习记者 张超;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N];天津教育报;2009年
7 福建省松溪县药监局 金希平;做经济人 更要做社会人[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王凤贤研究员;诚信的伦理价值与经济价值[N];浙江日报;2002年
9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华国栋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田立莉;差异是和谐课堂的细胞[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张建珍;简析家庭伦理剧中的伦理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玲;差异教学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斌武;课堂教学伦理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成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基础的规范性探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袁磊;“农远工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谢桂山;圣经犹太伦理与先秦儒家伦理之比较[D];山东大学;2005年
6 姜松荣;“第四条原则——设计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彭春凝;论经济法的伦理基础[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伍洪杏;行政问责的伦理审视[D];中南大学;2010年
9 闫建璋;我国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合理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吕星宇;论教育过程公平[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荣辉;差异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倪文蕾;中职差异教学现状及策略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任强;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及其干预对策研究[D];温州大学;2010年
4 巩天佐;普通高中差异教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D];鲁东大学;2012年
5 肖芬;差异教学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6 刘晶;初中美术差异教学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敏;高中信息技术课差异教学模式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竭蔚;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差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陆毅;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差异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余静;校本课程下差异教学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50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550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