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转型期我国青少年性别角色取向的偏移与引领研究

发布时间:2019-12-03 13:22
【摘要】:性别角色是后天形成的社会性别,不仅影响到个体的成长,也关系到民族人格特征和素质的发展。近十年来我国青少年性别角色发生了严重偏移,与性别一致的传统类型男性化和女性化大量减少,而男性正性特质和女性正性特质都弱的未分化类型则急剧增加。男性正性特质和女性正性特质都高的双性化是我国性别角色的理想类型,男性化特质则在双性化特质中起主导作用。在针对偏移现状及原因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引领对策:(1)在性别角色的认识和宣传上需大力纠偏;(2)大力进行未分化的预防教育和干预教育;(3)全面开展理想化类别的双性化特质塑造教育;(4)加强体育活动,增强男性特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熊明生;;体育运动影响健康性别角色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年01期

2 付迎春;李娇丽;牛宏伟;;大学生性别角色调查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8年02期

3 李少梅;大学生双性化性别特质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4 杨炯;胡怀林;俞乐笑;;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两性交往质量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2期

5 蔡华俭;黄玄凤;宋海荣;;性别角色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基于中国大学生的检验[J];心理学报;2008年04期

6 王学;当代大学生人格建构的理想模式——双性化人格[J];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04期

7 石艳玲;;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及相关因素研究综述[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剑梅;浅谈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李磊;;大学生对弱势青少年群体态度的调查研究——兼论弱势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卢勤,苏彦捷;性别角色与基本人格维度的相关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4 郭志平;李正中;刘劲松;彭彦铭;;师范院校大学生体育倾向性的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5 李静;;我国女性运动员性别角色冲突状况及对训练投入的影响[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贺映丹;;高中生性别角色的比较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年02期

7 李曙光;郑艳;;社会转型期儿童新型社会人格塑造模式的思考[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彭丹;;大学生性别角色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1期

9 邹萍,王明德,马冲,王国辉;女大学生性度取向再探[J];大连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10 邹萍;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莉;女性管理者的性别角色与人格特征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t,

本文编号:25692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5692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3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