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尝试提取失败对初中生陈述性知识保持和迁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3-28 06:10
【摘要】:提取练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上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了众多研究的支持,而后续研究发现即使在提取练习中产生错误也能够促进学习,从而开启了尝试提取失败研究。由于所使用的实验材料多是词对或一般问题,尝试提取失败研究的研究对象集中在陈述性知识尤其是事实类知识上,而很少考察尝试提取失败对概念类知识上的影响;此外,之前的研究多考察尝试提取失败在知识保持方面的影响,很少涉及尝试提取失败在知识迁移方面的作用。本研究以概念类知识研究为切入点,通过操作反馈方式和尝试提取次数,考察尝试提取失败在事实类知识和概念类知识的保持和迁移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三个实验来考察尝试提取失败在事实类知识和概念类知识学习上的影响,实验一操作尝试提取失败后的反馈方式,考察脚手架反馈、标准反馈和重复学习三种学习方式对两类知识保持的影响;为了区别尝试提取次数和反馈方式本身对学习的影响,实验二增加一个标准反馈下尝试提取三次组,分别考察重复提取次数和反馈方式对知识保持的影响;实验三改变了最后测验的测验题目,将保持题目改为迁移题,包括事实类近迁移题和概念类远迁移题,考察尝试提取次数和反馈方式在知识迁移上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得到以下结论:1.尝试提取失败后呈现脚手架反馈的学习方式能够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其促进作用在事实类知识和概念类知识上都存在,且尝试提取练习后呈现脚手架反馈方式不仅促进陈述性知识的保持,还促进了陈述性知识的迁移。2.标准反馈时尝试提取三次能够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其促进作用在事实类知识和概念类知识上都存在,且重复尝试提取不仅促进陈述性知识的保持,还促进了陈述性知识的迁移。3.概念类知识不是尝试提取练习促进学习的边界条件,尝试提取失败是促进陈述性知识的有效学习方式。
【图文】:

学习方式,测验成绩,题目类型,概念类


图 3 -2 三种学习方式在事实类知识和概念类知识的最终测验成绩进一步对不同学习方式和不同题目类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检验1-1),结果发现在事实类题目上,F(2,95)=17.099,P<0.05,表明三种学习终测验成绩间存在显著差异,对三种学习方式的最终测验成绩进行事后,结果发现两个尝试提取事变组的最终测验成绩皆显著高于重复学习二终测验成绩,P<0.05;两个尝试提取失败组的最终测验成绩不存在显著差概念类问题上,F(2,95)=38.755,P<0.05,表明三种学习方式组的最终测存在显著差异,对三种学习方式组的最终测验成绩进行事后多重比较,重复学习二次组的最终测验成绩和标准反馈下尝试提取一次组的最终无显著差异,P>0.05;而脚手架反馈下尝试提取三次组的最终测验成绩习二次组、标准反馈下尝试提取一次组的最终测验成绩存在显著差0.05,脚手架反馈下尝试提取三次组的最终测验结果显著好于标准反馈下一次组和重复学习二次组的最终测验成绩。3.1.4 讨论

测验成绩,题目类型,事实,学习方式


硕士学位论文129)=25.499,P<0.05,被试在不同学习方式上的回忆最终测验成绩存在差异,四种学习方式后的最终测验成绩进行两两比较后发现,重复学习二次组的最终验成绩与三个尝试提取组的最终测验成绩皆存在显著差异,,P<0.05,重复学习次组的最终测验成绩差于三个尝试提取组的最终测验成绩;而在三个尝试提取中,标准反馈下尝试提取一次组的最终测验成绩与标准反馈下尝试提取三次组脚手架反馈下尝试提取三次组的最终测验成绩间也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准反馈下尝试提取三次组与脚手架反馈下尝试提取三次组的最终测验成绩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三个尝试提取失败组中,最终测验成绩最差的是标准馈下尝试提取一次组,标准反馈下尝试提取三次组与脚手架反馈下尝试提取三组的最终测验成绩间无差别。题目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129)=4.858,P<0.0最终测验中,四种学习条件在事实类题目上的最终测验成绩都高于在概念类题上的最终测验成绩。学习条件和题目类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F(3,129)=7.14P<0.05。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442;B8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艳;罗友;;精选信息加工材料 引领陈述性知识学习[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年22期

2 陆成伟;;摭谈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事例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01期

3 任凯;陈小莉;郭欣;周颖;;“谁是卧底”在翻转课堂课后深化阶段中的应用——以陈述性知识“物质构成的奥秘”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年02期

4 徐传良;;浅析高中地理陈述性知识教学[J];地理教育;2014年Z1期

5 王云生;;化学陈述性知识的认知方式与表征[J];化学教育;2014年15期

6 黄玮;;生物学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4年12期

7 李平香;;优化高中数学陈述性知识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上海中学数学;2015年05期

8 阿布都外力·阿布都克力木;卡吾力江·托合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陈述性技术知识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22期

9 李新华;;关注情感和意境下的比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年23期

10 钟鸣;蒋育芳;;在例题教学中积累经验模块[J];数学之友;201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小梅;;改变传统生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动脑与动手能力[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2 耿全英;;一切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3 马光娜;;浅议小语课堂即时评价[A];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9年

4 黄枫;徐钟庚;;知识及其学习与运用的过程——安德森的思维适应性控制理论评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艾买提江·吐尔逊;;初中历史课堂进行有效的复习策略[A];2017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6 王则深;罗新苑;;生物学教师有效教学技能的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六卷)[C];2018年

7 余乐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八卷)[C];2018年

8 褚丹;;对信息技术教与学应用现状的思考——以第五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为例[A];计算机与教育:应用促进学与教创新——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 梁桂;正视现实,选择中职教改的合适路径[N];中国教育报;2014年

2 林高明 福建省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别让“授之以法”成为另一种灌输[N];中国教师报;2015年

3 赵徽;哪些内容适合于研究性学习[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山东省梁山县小路口中学 王桂义;英语阅读的认知观[N];学知报;2010年

5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张梅玲;如何通过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智慧增长[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蒋建华;重视能力对 轻视知识错[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记者 李新龙邋通讯员 孙击翔;青少年急剧变化的心理如何应对[N];湖北日报;2007年

8 余小茅;问题的实质是教育如何回归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新时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N];天津教育报;2011年

10 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教研室 韩保席;微课应与传统教学有效融合[N];江苏教育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杜伟宇;复杂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虎;由遮蔽走向真实: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的反思与超越[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湛玉钊;反思与建构[D];西南大学;2013年

4 王晓辉;基于消费者认知视角的品牌选择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小萍;陈述性知识的视觉表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2 梁凤林;尝试提取失败对初中生陈述性知识保持和迁移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8年

3 张媛;九年级化学陈述性知识可视化教学策略研究[D];宁夏大学;2018年

4 江晓慧;高中政治陈述性知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年

5 张冠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个案转化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8年

6 李娟;地理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徐鹏昊;图示工具在高中生物陈述性知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8 王紫薇;基于地理科学素养的初中地理陈述性知识教学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9 武永洁;陈述性知识教学视频中概念图呈现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10 崔飞;高中化学学业不良学生问题解决的过程分析和对策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04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604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f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