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0 06:46
【摘要】: 上世纪产生于美国的教育技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其理论体系和内容愈加丰富,同时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规模地开展一系列研究和探索工作使得教育技术的本土化也由弱渐强,使其在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上都愈加成熟。近二十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技术与课程的结合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上。 本文结合物理学科特点,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实践研究法从理论研究入手,总结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方法以及策略,探索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道路: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教学到实验教学,从现状到反思并在文章中体现特色:努力挖掘理论内涵使其紧贴物理教学,直接指导教学实践。 文章共分四部分,从目前该领域国际国内研究现状开始,在第一章中着重介绍目前教育技术领域专家的观点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现状。第二章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和本人在几年学习中的体会对教育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相关问题和理论进行回答和梳理。在第三章中,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给出了两个具体的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教学案例。在最后一章中,对目前现状进行了总结、反思并对今后发展进行展望。以期能在有限的篇幅内,试探性的对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解答,对发展现状进行剖析,对发展前景进行预测。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434
【图文】:

实验平台,数据处理中心,计算机,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同时开始下落:将薄纸团成纸团和粉笔头一起头几乎同时落地大家分析得出讨论结论慢由重力决定慢受空气阻力影响实验系统演示可能会有同学觉得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有,通过直观的数据计算,给出自由落体的重要是一套功能齐备,接口众多的数字化实验平台中“带屏自由落体运动”简介如下: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毛钱管实验

后羽,铜钱,同时到达,玻璃管


图6、抽真空后羽毛和铜钱几乎同时到达玻璃管底端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图片讲述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以及伽利略如何用推翻亚里士多德的推断(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一块大石头的下落速块小石头的下落速度大。假定大石头的下落速度为8,小石头的下落速我们把两块石头捆在一起时,大石头会被小石头拖着面减慢,结果整下落速度应该小于8:但两块石头捆在一起,总的重力比大石头还要重,个系统下落的速度要比8还大。这样,就从“重物比轻物落得快”的前了互相矛盾的结论,这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为了摆脱这种困略认为只有一种可能性,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由落体运动加速度(地球上不同位置g值不同)戏例题:抓下落的尺子测反应速度(笔者课前找了一根一米长的教学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向东;;教育信息技术有效性应用探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6期

2 ;本刊创刊30周年纪念座谈会暨“外语教育技术”专题论坛启事[J];外语电化教学;2011年03期

3 蓝塞;;教育技术西部论坛暨东、西部教育技术院长/系主任研讨会9月举行[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4期

4 林格;;教育在教育之外[J];教育;2011年21期

5 孙静;;教育技术之我见[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5期

6 苏显;陈捷;张帆;;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中作用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年07期

7 陈晨;;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浅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3期

8 燕振刚;李广;刘强;;信息技术在农业学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11年07期

9 陶春媛;;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艺术;2011年07期

10 邹宁;;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凤增;;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黄维;;用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化校园——小议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江秀伟;;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教育信息[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凡;;化学教师的神奇魔杖——信息技术[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5 李礼;肖静华;谢康;;高层管理者影响信息技术应用模型与研究脉络[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张丽军;;课程整合——“痛并快乐着”的尝试[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余乃言;;第十届中国化工学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序言)[A];第十届全国信息技术化工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丽军;;课程整合——“痛并快乐着"的尝试[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9 张文雄;;探索农业信息化助推湖南新农村建设之路[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10 张小静;;企业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及内部审计对策[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7年度全国“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巴桑次仁;我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节节高[N];西藏日报(汉);2010年

2 谭军;我市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结硕果[N];韶关日报;2011年

3 黄荣怀 曾兰芳 余冠仕;教育技术大检阅(下)[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黄荣怀 曾兰芳 余冠仕;教育技术大检阅(中)[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马朝宏;教育技术是承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向前飞奔的一条铁轨[N];中国教师报;2009年

6 刘丽英;全国信息技术应用会议召开[N];中国电子报;2004年

7 黄荣怀 曾兰芳 余冠仕;教育技术大检阅(下)[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赵海军;搭建信息技术应用的桥梁[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9 黄荣怀 曾兰芳 余冠仕;教育技术大检阅(上)[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李怀龙;什么是教育技术[N];中国教育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郝兆杰;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聂竹明;从共享到共生的e-Learning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左明章;论教育技术的发展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立新;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D];河北大学;2002年

7 张学波;媒体素养教育的课程发展取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徐军玲;信息技术应用的组织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张一春;高校教师ET能力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玮;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2 吴涛;项目管理在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冯文成;甘肃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技术应用现状调查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课程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晓娟;生命哲学视野中的教育技术[D];吉林大学;2009年

6 高晶;基于Moodle平台的课程设计与开发[D];吉林大学;2010年

7 杨靖;中等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魏丹丹;教育技术资源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新春;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整合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朱震;基于教育技术的电子政务系统设计与开发[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976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7976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4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