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孤独症谱系障碍幼儿自发性共同注意的介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5 04:33
【摘要】:共同注意是幼儿的一种协调性注意能力,具体指涉及自我、他人及第三方物品或事件的注意调节。自发性共同注意是共同注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的语言、模仿、游戏及社会互动等能力关系密切,故成为现阶段孤独症谱系障碍幼儿研究的重点。本研究选取了两名孤独症谱系障碍幼儿为研究对象。在家庭环境中,由母亲运用系统提示的介入方法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幼儿的自发性共同注意行为进行介入,在10个相同的情境中观测被试自发性共同注意行为在基线期、介入期及维持期出现的次数,以探究该介入方法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单一被试实验法,并具体运用跨行为多基线的设计类型,同时辅以观察法及访谈法。研究工具为自编的《自发性共同注意观测表》和《家长自发性共同注意介入忠诚度检核表》。介入行为的顺序是视线转换、指示、展示。在基线期对被试做三轮观测,达到稳定水平后进入介入期。在介入期每次只对一个自发性共同注意行为进行介入,其他行为仍处于基线期,并由强到弱地运用五级提示系统。通过非结构化的测量方式确定被试的初始提示水平,在设置的10个相同的情境中,当被试的自发性共同注意行为连续三轮出现次数不少于8次时,即进入到下一提示水平,在结束第五级提示水平后,即进入维持期。在维持期再对被试的行为做三轮观测。每轮介入30分钟,每周三轮,具体介入轮数视被试对自发性共同注意行为掌握的情况而定。最终,对被试X共进行了41轮观测,研究持续了15周;对被试Y共进行了77轮观测,研究持续了26周。本研究通过研究者现场记录及录像的形式收集数据,通过回放录像,对收集数据进行了信效度检验,并将所得数据进行了视觉分析与C统计处理。最终得出结论:由家长在家庭环境中运用系统提示的介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幼儿的自发性共同注意能力。通过介入,被试X的指示行为及展示行为得到了提升,被试Y的视线转换行为、指示行为及展示行为得到了提升。此外,本研究还对介入产生的效果及产生差异性效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后续自发性共同注意的研究与养成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76;B844.12
【图文】:

孤独症谱系障碍幼儿自发性共同注意的介入研究


被试X介入现场打码图

共同注意,自发性,行为,基线


23图 2 被试 Y 介入现场打码图(1)对被试 X 自发性共同注意的观测每次观测都设置 10 个相同的情境,以观测被试在不同提示水平下出现自发性共同注意行为的次数。在基线期(A1)不对被试的自发性共同注意行为做提示,观测被试自发性共同注意行为的出现次数,待通过三轮观测并达到稳定水平后,即进入介入期。在介入期(B)每次只对一个自发性共同注意行为进行介入,其他行为仍处于基线期。根据被试水平,确定初始提示水平,并采用系统提示由强

折线图,折线图,共同注意,轮数


被试X介入变化折线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晓殷;张英;寇聪;齐云柯;肖舟;卢建平;;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孤独谱系障碍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年06期

2 江军;王晓璐;匡光涛;阮媛媛;梁菊芳;陈小红;林俊;邵剑波;;基于脑电图的孤独谱系障碍儿童的偏定向相干脑网络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年02期

3 王磊;冯建新;;面孔呈现特征对自闭谱系障碍面孔识别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17年03期

4 苏雪云;金永欢;王小慧;;美国小学阶段自闭谱系障碍儿童融合教育支持体系[J];基础教育;2016年02期

5 肖舟;柯晓燕;邱婷;肖湘;肖婷;梁凤晶;邹冰;方慧;储康康;张久平;;2~3岁孤独谱系障碍儿童的脑弥散张量成像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年12期

6 苏雪云;王小慧;;从脑科学到社会融合——自闭谱系障碍干预面临的困境和意义[J];教育生物学杂志;2014年03期

7 王广帅;鲁明辉;王广海;熊伟;;现代教育技术在自闭谱系障碍儿童干预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年02期

8 陆林;;让我们谈谈儿童精神卫生[J];幼儿100(教师版);2016年11期

9 苏雪云;严淑琼;罗玉清;;自闭谱系障碍儿童家庭需求调查[J];幼儿教育;2014年12期

10 樊越波;侯锬枝;易莉;黄丹;范楷;揭晓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面孔识别的眼动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峗;钱璐;肖运华;武巧荣;常琛;肖湘;方慧;储康康;柯晓燕;;6~16岁高功能孤独谱系障碍儿童的全脑白质结构网络特征[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2 李艺;彭英;郑东;;虾青素对小鼠胎儿酒精谱系障碍的保护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14年

3 段桂琴;姚梅玲;靳彦琴;潘凯;李正华;;婴幼儿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发现[A];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4 徐洁;邹彬;翁美玲;高黎;孙雪瑶;伍修娥;董顺琴;李年琼;;婴幼儿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的听力学特征及病因分析[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首届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第十届深圳呼吸论坛论文汇编[C];2016年

5 陈雪;;机器人介入治疗在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应用[A];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C];2015年

6 阮雯聪;卢晓芳;陈彤;于海燕;朱薇;董庆;徐仁爱;;中医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治疗进展[A];第十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7 周秉睿;徐琼;鲁萍;徐秀;;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合并感觉处理障碍的分型研究[A];第十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8 陈珊;韦臻;何慧静;何曼玉;唐劲松;陈晓岗;万国斌;;孤独症谱系障碍临床特征分析[A];2014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4年

9 赵晓宁;胡金生;;基于眼动研究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预测指标[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10 刘静;徐秀;;社交沟通问卷在孤独症谱系障碍一级筛查中的应用研究[A];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单士兵;“特殊学生”去留之争不妨将心比心[N];济南日报;2014年

2 宗华;科学七日[N];中国科学报;2018年

3 王建芳 浙江省湖州市飞英小学;时光不语 静待花开[N];美术报;2019年

4 实习记者 王翠 本报记者 白玉兰;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单[N];大庆日报;2012年

5 单士兵;谁把家长逼到了联名投诉的地步[N];中国青年报;2014年

6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冯卫东;论文未发 争议先至[N];科技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改智;孤独谱系障碍男孩的认知结构与脑影像学特征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2 卜笑松;SIRT1/PGC-1α在孤独症谱系障碍线粒体氧化应激中的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3 陈恒;基于多中心大样本静息态fMRI数据的孤独症谱系障碍脑连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4 郭敏;维生素A与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症状的相关性和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5 张秋静;婴幼儿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儿临床遗传特征及病因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6 吕梦;生态化融合背景下自闭谱系障碍儿童人际支持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7 苏怡;汉语正常儿童与孤独谱系障碍儿童逻辑词习得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8 韩钰;孕期环境危险因素暴露、机体转硫代谢异常及免疫功能失调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关系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9 汪俊萍;神经垂体激素受体的基因变异对正常人脑结构和功能的调控机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沙鹏;孤独症谱系障碍幼儿自发性共同注意的介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年

2 周志杰;基于“肠脑轴”理论应用运脾法治疗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3 武宇琦;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诊疗情况与早期诊断影响因素分析[D];遵义医科大学;2019年

4 仇娜娜;高危孤独症谱系障碍幼儿的静止脸试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9年

5 顾鹤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家长社会支持和心理压力的关系: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6 陈昕慧;3-6岁自闭谱系障碍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7 郭惠;多感官训练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干预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年

8 董晓鹏;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睡眠特点及重复经颅磁刺激个案干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8年

9 黄薇;耳蜗微音电位及相关听力学检查在鉴别诊断婴幼儿听神经病谱系障碍中的应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10 赖媛;不同程度孤独症谱系障碍婴幼儿气质及早期养育环境特征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032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8032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8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