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不同高校师生心理契约内容及其承诺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07:00

  本文关键词:不同高校师生心理契约内容及其承诺度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心理契约作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范畴,于1960年被引入管理领域。研究者使用这一概念是为了强调,在员工与组织的相互关系中除了正式的经济契约规定的内容之外,还存在着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和理解。随着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变革和企业变化,心理契约再次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和热烈讨论。我国引进和使用心理契约这一概念始于上世纪90年代,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领域,且多从单向视角针对营利组织展开研究,实证研究以及针对其他性质的非营利行组织的研究相对缺乏。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基地,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就像催化剂,它能促进教师认真教学,学生积极向上。将心理契约这一概念引入到高校,不仅有利于于学校的基础教学,同时也为高校管理工作者在注重保持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改进教学管理体系的不足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尤其是在高校学风滑坡的当今社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利用心理契约来分析问题并扭转局面,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对心理契约的重新定义以及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同时介绍了当前心理契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并提出自身的观点。开发出双向视角心理契约测量量表,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三所不同层次高校的师生心理契约内容的异同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心理契约承诺度这一新的概念,并对心理契约承诺度的高低与高校层次水平的高低是否具有关联度进行分析。拟为高校管理者运用师生心理契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条新思路。
【关键词】:双向视角 心理契约 高校师生 内容异同 承诺度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4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4
  • 1.1 本选题的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2-13
  • 1.4 论文的研究框架13-14
  • 第2章 相关理论回眸与我们的前期研究14-29
  • 2.1 心理契约研究领域的学派之争14-16
  • 2.1.1 心理契约概念提出和早期发展14-15
  • 2.1.2 Rousseau 学派的重新界定15
  • 2.1.3 古典学派坚持原意的呼吁15-16
  • 2.2 我们对心理契约概念的定义16-19
  • 2.2.1 对两大学派现行定义的审视16-17
  • 2.2.2 对心理契约概念的重新定义17-18
  • 2.2.3 心理契约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8-19
  • 2.3 心理契约研究的基本问题19-24
  • 2.3.1 心理契约的缔结过程19-21
  • 2.3.2 心理契约缔结主体的分类21-22
  • 2.3.3 心理契约的维度划分22-23
  • 2.3.4 心理契约的破裂与违背23-24
  • 2.4 心理契约的特点及其在组织中的功能24-26
  • 2.4.1 心理契约的特点24-25
  • 2.4.2 心理契约在组织中的功能25-26
  • 2.5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基本内容的实证研究26-29
  • 2.5.1 师生心理契约构建的理论假设26-27
  • 2.5.2 检验理论假设的技术路径27-28
  • 2.5.3 师生心理契约基本内容的验证结果28-29
  • 第3章 本文研究的理论假设与数据采集处理29-38
  • 3.1 相关理论假设的提出29-30
  • 3.1.1 不同高校师生心理契约内容异同的理论假设29
  • 3.1.2 不同高校师生心理契约承诺度差异的理论假设29-30
  • 3.2 师生心理契约问卷量表设计30-32
  • 3.2.1 无结构访谈30
  • 3.2.2 预测问卷量表30-32
  • 3.3 预测问卷信度、效度分析32-34
  • 3.3.1 预测问卷调查32
  • 3.3.2 问卷的效度32-34
  • 3.3.3 问卷的信度34
  • 3.4 正式量表的确定与数据收集34-38
  • 3.4.1 正式调查量表的编制34-35
  • 3.4.2 调查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收集35-36
  • 3.4.3 测量量表的期望维度划分36-38
  • 第4章 不同高校师生心理契约异同与承诺度差异的实证分析38-47
  • 4.1 三所高校师生心理契约内容差异的实证分析38-40
  • 4.1.1 三所高校各自师生数据样本的合并38
  • 4.1.2 O 校师生相互期望内容的T 检验38-39
  • 4.1.3 P 校师生相互期望内容的T 检验39-40
  • 4.1.4 Q 校师生相互期望内容的T 检验40
  • 4.2 三所高校师生心理契约相互责任的异同比较40-42
  • 4.2.1 不同学校心理契约学生责任的异同比较40-41
  • 4.2.2 不同学校心理契约教师责任的异同比较41-42
  • 4.3 不同高校师生心理契约承诺度问题的提出42-43
  • 4.3.1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承诺度概念的内涵42-43
  • 4.3.2 不同高校师生心理契约承诺度研究的意义43
  • 4.4 三所高校师生心理契约相同责任承诺程度差异的实证分析43-47
  • 4.4.1 对相同的教师责任与学生责任的单因素方差分析43-45
  • 4.4.2 三所高校师生心理契约相同责任承诺度的均值比较45-46
  • 4.4.3 承诺度均值比较结果的讨论分析46-47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后续研究47-49
  • 5.1 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创新点47-48
  • 5.2 若干不足与后续研究48-49
  • 参考文献49-52
  • 附录1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测量量表A 卷52-58
  • 附录2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测量量表B 卷58-65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65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林;心理契约理论视角下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晨;广西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不同高校师生心理契约内容及其承诺度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3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03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7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