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网络课程研发群体“分工协作”模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01:00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校网络课程研发群体“分工协作”模式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逐步渗透、为了适应教育过程中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教学模式,网络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课程研发主体是课程研发的基本构成要素,“如何培养一支精良的研发队伍”理所当然成为了网络课程研究的重点问题。 网络课程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与传统课程相比,其所涉及到的共时态的基本要素与历时态的动态运作都发生了变化,这必然引起其研发群体的构成及互动模式也随之转变。而我们以往对网络课程研发群体的研究大多只说明了“该做什么”,没有全面的阐述过“由什么样的人去做、什么时候做、怎样配合做、怎样能既提高效率又保证质量”等等一系列与分工协作相关的具体问题。这种缺乏合理分工协作体系规范的研发队伍导致我国高校自主开发的大部分网络课程不是在设计风格、框架结构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就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安排上不符合教学规律,或是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特色,质量和效率更是无法兼顾。因此,正确认识并理顺“分工协作关系”成为研究网络课程研发群体的突破口。 本研究从“研发群体的内部关系”入手审视我国高校网络课程的研发过程,以“分工协作”为视角探讨群体内部具体的分工内容与协作关系模式,希望能通过研发人员之间良好的分工协作将“网络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各学科的自然属性和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有机的融合,拟为我国高校网络课程研发群体的组建和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论文首先对“网络课程研发过程、分工协作理论关于群体内部关系的主要观点、课程综合共同体”等概念和基础理论进行了相关的阐述。继而从网络课程的研发过程和研发特点等方面具体探讨了网络课程研发各环节中对研发队伍结构的需求。同时,通过借鉴传统课程研发群体内部关系、剖析如何发挥群体效能以及总结以往研究和实践工作的经验等,对网络课程研发群体的有效运行机制、个体分工细则、个体间协作关系细则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 本研究通过历史研究、比较研究和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得出:1、研发群体最好由“项目管理人员、网络教学设计人员、专业学科教师、信息媒体技术人员”这四类人员构成。2、群体成员间要通过有效分工和贯穿始终的协作来达到群体的最终目标。3、群体成员在不同的研发阶段有着各自不同的责权分工,并详细描述。4、在网络课程研发的各个环节,群体成员间均存在着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的协作关系,并看描述出具体的协作方式,这些均有利于群体目标实现的质量与效率。 在论文的最后部分,还将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即网络课程研发群体内部具体的分工协作关系,用模式图的方式加以总结描绘,同时又从内容和应用层面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补充说明。用文字性的理论研究来展现研究过程,用示意图的表现方式来呈现研究结论,文字与示意图相呼应,使研究过程更具有支撑性、研究结论更具有表现力。 本论文研究视角的选择、跨学科理论的结合应用、描绘模式图的结论表达方式,均在网络课程研究的领域中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性。
【关键词】:网络课程 研发群体 内部关系 分工协作 模式(图)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434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1
- 1 问题的提出11-24
- 1.1 研究选题的背景11-13
- 1.1.1 教育信息化发展成果——网络教育11-12
- 1.1.2 网络教育资源需求—网络课程12-13
- 1.2 问题的缘起13-14
- 1.2.1 优质的网络课程呼唤精良的研发群体13
- 1.2.2 课程开发主体的共同体走向13
- 1.2.3 个人工作经验与兴趣所在13-14
- 1.3 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14-15
- 1.3.1 研究的理论意义14
- 1.3.2 研究的实践价值14-15
- 1.4 研究现状综述15-22
- 1.4.1 课程(研发)与网络课程(研发)的特点及关系15-19
- 1.4.2 课程研发群体和网络课程研发群体的结构19-20
- 1.4.3 群体内部关系与分工协作理论20-21
- 1.4.4 网络课程研发群体的内部关系21-22
- 1.5 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22-24
- 2 研究设计24-28
- 2.1 核心概念24-26
- 2.2 研究目的与中心问题26
- 2.3 研究内容与基本假设26-27
- 2.4 研究程序与研究方法27
- 2.5 研究的可行性与局限性27-28
- 3 研究的理论基础28-33
- 3.1 网络课程研发过程28-29
- 3.2 课程综合共同体理论29-30
- 3.3 分工协作理论30-33
- 3.3.1 古典分工协作理论31-32
- 3.3.2 现代分工协作理论32-33
- 4 我国高校网络课程研发群体的人员及素养结构33-40
- 4.1 从网络课程的功能结构看人员及素养需求33-34
- 4.2 从网络课程的研发过程看人员及素养需求34-35
- 4.3 从网络课程的主要研发特点看人员及素养需求35-39
- 4.3.1 网络课程的设计特点35-38
- 4.3.2 网络课程特殊的交互性38-39
- 4.4 小结39-40
- 5 我国高校网络课程研发群体的有效运行模式40-45
- 5.1 对传统课程研发群体运行模式的借鉴与超越40-41
- 5.2 群体效能41-43
- 5.3 小结43-45
- 6 我国高校网络课程研发群体的分工协作关系细则45-52
- 6.1 分工细则45-48
- 6.1.1 项目管理人员45-46
- 6.1.2 网络教学设计人员46
- 6.1.3 学科专业教师46-47
- 6.1.4 信息媒体技术人员47-48
- 6.2 协作关系细则48-51
- 6.2.1 项目筹备阶段49
- 6.2.2 课程策划阶段49-50
- 6.2.3 课程制作阶段50-51
- 6.2.4 课程测试与修订阶段51
- 6.3 群体协作中的注意事项51-52
- 7 研究结论52-54
- 7.1 网络课程研发群体分工协作关系模式图52-53
- 7.2 补充说明53-54
- 8 研究的创新性和不足之处54-55
- 8.1 研究的创新性54
- 8.2 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54-55
- 参考文献55-58
- 致谢58-59
- 附件59
- 附1: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前后发表的相关领域论文目录59
- 附2: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前后参与的课题研究情况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国宏,朱新梅;论网络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5期
2 胡晓虹;建设优秀的网络课程开发队伍[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8期
3 徐t$,陈庚,袁希岚;网络课程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15期
4 徐t$;远程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1期
5 南国农;80年代以来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12期
6 董艳,黄荣怀,李晓明,申瑞民;《网络课程课件质量认证标准》的研制与修订[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7 蒋家傅;网络课程的特性、构建原则及其构建模式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8 陈珲,丁穗娟;网络课程的设计策略与整合[J];高教论坛;2004年04期
9 周川;;关于课程综合化问题的再探讨[J];教育评论;1993年01期
10 郑光远;蒋逢春;;谈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教育与职业;2005年01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校网络课程研发群体“分工协作”模式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96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09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