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倦怠的影响 ——以自尊为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5-01-15 19:19
伴随着硕士研究生的扩招,硕士研究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浮现出来,摆到了各界教育人士面前。十九大报告中国家重要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学习倦怠这个问题目前普遍存在硕士研究生中,如不加以重视,将会越来越严重。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尊都对学习倦怠有重要影响,所以研究这它们之间的关系对解决学习倦怠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并参考以往的文献综述,构建了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和学习倦怠的关系模型。本研究以梁宇颂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罗森伯格编制的自尊量表、程陶编制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量表为研究工具,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证分析法对504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利用SPSS22.0对收回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得出以下结论:(1)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和学习倦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有差异。(2)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其两个维度与学习倦怠及其三个维度都有负相关影响;(3)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其两个维度与自尊都有正相关影响;(4)自尊与学习倦怠及其三个维度都有负相关影响。(5)自尊是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倦怠的中介变量。本文的创新点有(1)研究对象的创新。因为我国的应试教育制...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2.2 自尊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2.3 学习倦怠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2.4 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学习倦怠三者关系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和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研究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学业自我效能感
2.1.2 自尊
2.1.3 学习倦怠
2.2 研究基础
2.2.1 自我效能感理论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3.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3.1.1 研究模型构建
3.1.2 研究假设
3.2 研究变量设计
3.2.1 自变量:学业自我效能感
3.2.2 中介变量:自尊
3.2.3 因变量:学习倦怠
3.3 问卷设计与调研
3.3.1 研究对象
3.3.2 调查问卷设计
3.3.3 问卷预测试
3.3.4 问卷回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证分析
4.1 样本的描述性分析
4.2 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4.2.1 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4.2.2 自尊量表的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4.2.3 学习倦怠量表的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4.3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学习倦怠的现状
4.3.1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总体现状
4.3.2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自尊总体现状
4.3.3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总体现状
4.4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学习倦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4.4.1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学习倦怠在性别上的差异
4.4.2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学习倦怠在学校上的差异
4.4.3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学习倦怠在专业上的差异
4.4.4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学习倦怠在年级上的差异
4.4.5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学习倦怠在家庭所在地的差异
4.5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
4.6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
4.6.1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
4.6.2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对自尊的回归分析
4.6.3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自尊对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
4.7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自尊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倦怠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4.8 本章小节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1.1 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学习倦怠的现状结果讨论
5.1.2 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学习倦怠在人口学统计变量上的差异讨论
5.1.3 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学习倦怠关系的讨论
5.2 对策建议
5.2.1 引导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自我认知和合理定位,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
5.2.2 明确学习目标与专业定位,提升专业实用性
5.2.3 开展心理辅导教育,提高自尊水平
5.2.4 合理安排科研、学业任务
5.2.5 加强导师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监管
5.2.6 促进教学改革,营造良好学校氛围
5.2.7 加强就业教育,扩展职业认知
5.3 研究不足
5.4 未来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4027738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2.2 自尊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2.3 学习倦怠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2.4 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学习倦怠三者关系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和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研究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学业自我效能感
2.1.2 自尊
2.1.3 学习倦怠
2.2 研究基础
2.2.1 自我效能感理论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3.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3.1.1 研究模型构建
3.1.2 研究假设
3.2 研究变量设计
3.2.1 自变量:学业自我效能感
3.2.2 中介变量:自尊
3.2.3 因变量:学习倦怠
3.3 问卷设计与调研
3.3.1 研究对象
3.3.2 调查问卷设计
3.3.3 问卷预测试
3.3.4 问卷回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证分析
4.1 样本的描述性分析
4.2 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4.2.1 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4.2.2 自尊量表的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4.2.3 学习倦怠量表的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4.3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学习倦怠的现状
4.3.1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总体现状
4.3.2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自尊总体现状
4.3.3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总体现状
4.4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学习倦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4.4.1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学习倦怠在性别上的差异
4.4.2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学习倦怠在学校上的差异
4.4.3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学习倦怠在专业上的差异
4.4.4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学习倦怠在年级上的差异
4.4.5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学习倦怠在家庭所在地的差异
4.5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
4.6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
4.6.1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
4.6.2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对自尊的回归分析
4.6.3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自尊对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
4.7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自尊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倦怠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4.8 本章小节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1.1 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学习倦怠的现状结果讨论
5.1.2 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学习倦怠在人口学统计变量上的差异讨论
5.1.3 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学习倦怠关系的讨论
5.2 对策建议
5.2.1 引导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自我认知和合理定位,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
5.2.2 明确学习目标与专业定位,提升专业实用性
5.2.3 开展心理辅导教育,提高自尊水平
5.2.4 合理安排科研、学业任务
5.2.5 加强导师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监管
5.2.6 促进教学改革,营造良好学校氛围
5.2.7 加强就业教育,扩展职业认知
5.3 研究不足
5.4 未来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4027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4027738.html
上一篇:教育评价的浮华与贫困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