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与现代教育技术学
本文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与现代教育技术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阐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产生、发展,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五个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哲学对传统哲学、西方现代哲学的批判,揭示了后现代主义的积极成果和消极因素。在此基础上,又讲到后现代主义与现代教育技术学这两个信息社会产物的关系,后现代主义对于现代教育学的影响,从而欲求为推进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论、课程论的建设,培养创新人才作出新的思考。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哲学 后现代 现代教育技术学 信息技术
【基金】: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新课改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与教学策略的探索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08CXB007)
【分类号】:G40-057
【正文快照】: 自上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传入中国,便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当代中国有人运用它撰写小说,法国建筑大师不但为北京建造了国家大剧院,而且还为奥运建造了“鸟巢”,著名歌唱家周杰伦运用后现代结构主义创新音乐、影视新艺术现代教育技术学与后现代主义思潮也有着密切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晓东;后现代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及方法论[J];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玉民,魏则云;整体论思想的泛化与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演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魏则云;R·罗蒂的后科学文化观评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闫听;;反思文学理论:从“本质诉求”到“反本质主义”诉求[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聂锦芳,刘秀萍;世界哲学图景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林乐香;;哲学与文化的和而不同关系[J];北方论丛;2007年04期
6 伍志燕;;从分离到联姻:事实与价值刍议[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7 崔丹;;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论析[J];北方论丛;2011年05期
8 亓校盛;;《存在与时间》的视觉概念[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5年03期
9 熊和平;课程:从"圈养"到"游牧"再到"传记"[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10 赵凌云;后现代科学观之审视与反思[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积银;;警惕娱乐化庸俗化新闻的后现代主义倾向[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赵克;;论“划界”何以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蓉;论库恩科学哲学的社会学转向[D];武汉大学;2010年
3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4 于永坤;传统辩证法的解构与批判的辩证法的重建[D];吉林大学;2011年
5 赵伟;广义科学哲学视野下中医本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操奇;主体视界中的文化发展论[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自雄;文学本质观:历史审视与当代重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伟;广义科学哲学视野中医本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源;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翟乃海;哈罗德·布鲁姆诗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虹;科技异化问题及其意义的重新审视[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海红;论萨义德的文学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于溟;詹姆士实用主义真理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妹;哲学视域下的文化宽容[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丹;马克思政治哲学视域下的罗尔斯正义理论[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于菲;德里克后殖民批评理论评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唐彬杰;文艺学研究中的反本质主义论争:维特根斯坦与中国[D];西南大学;2011年
8 王伟萍;费耶阿本德的批判性科学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耿飞飞;小学3-5年级数学教学中两个世界合理性关系的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闫听;文学理论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晓东;教育研究中实验方法的意义与局限性的研究[J];教育科学;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帆;;现代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2 余晓明;生态学与后现代主义哲学[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刘晓善;张汇澜;;论后现代管理之基础[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卢立涛;安传达;;从技术理性到话语理解——后现代主义课程教学观述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孙利天;辩证法与后现代主义哲学[J];天津社会科学;1995年02期
6 赵光武;后现代主义哲学初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7 屈菲;;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演进及影响[J];北方论丛;2007年03期
8 周e,
本文编号:4381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438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