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心理学视野中的心理健康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心理学视野中的心理健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西方主流心理学的"科学"传统为心理健康的理解和测量制定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但是随着跨文化心理学的兴起,研究者们开始反思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否具有文化普适性,文化与心理疾病有什么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们如何理解心理健康;尝试减轻心理痛苦的手段是否植根于文化之中。本文通过对民族、文化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思考,试图对我国民族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帮助。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跨文化心理学 民族 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疾病 文化背景 文化群体 健康服务 宗教信仰 心理治疗 文化因素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发达国家促进民族教育均衡发展相关政策研究”(项目批准号:BMA0800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44
【正文快照】: 长期以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依靠的是根植于西方文化背景的心理学,测量和治疗等“科学”的基础理论,为追求所谓的“客观性”和文化“普适性”而拒绝考虑社会文化因素。这种心理健康理论研究的“科学”传统,严重影响着不同文化背景中,心理健康人员的诊断、护理、辅导和治疗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管健;;污名:研究现状与静态—动态模型构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2 常永才;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一种新趋势:对文化因素的日益重视——对海外多元文化心理咨询的评介[J];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3 于斌;;论文化与心理失调[J];南开大学法政学院学术论丛;1999年00期
4 叶浩生;西方心理学发展中的若干倾向之我见[J];心理学报;1998年02期
5 杨莉萍;从跨文化心理学到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心理学中文化意识的衍变[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跃;;人性与人格的人类学分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杨锐;心理学研究的社会化趋向[J];长白学刊;2003年06期
3 张知旭;;中国传统思想对高校心理咨询本土化的影响[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赵立双;王东;林占峰;;针对致病因素对1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探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张敏;;心理学的新视野——文化心理学的兴起[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6 尧国靖;黄希庭;;跨文化心理学的性质[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郑思明,阳志平;试论质的研究及其对当前心理学研究的意义[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4年01期
8 常永才;张亚萍;;试述文化与认知研究的理论范式[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3期
9 汪新建,张秋霞;关于心理咨询与治疗本土化的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10 吴素梅;心理咨询的全球化和本土化趋势[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奚彦辉;中国人文化成思想的本土心理学探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张静;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孟娟;走向人文科学心理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勇;西方心理学人文取向的生成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杨锐;论“自我”观念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D];吉林大学;2008年
6 陈芮;心理学与经济学的互涉[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杰;运动决策的描述性范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吴畛;人道主义与人的自我拯救[D];吉林大学;2006年
9 田浩;文化与心理学研究方式的变革[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孟维杰;心理学文化品性[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侠;心理行为干预对癌症化疗病人生活质量、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9年
2 田仁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冯娟娟;2-3岁幼儿依恋、气质特征与母亲依恋关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徐晖;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及其与服药依从性关系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5 来蓉;美国心理咨询师教育的新进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6 石丹丹;儒家与中医认知疗法的思想与方法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舒畅;“发愤著书”—中国古代文艺创作动力理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润强;成都高校心理咨询从业者咨询胜任特征质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刘昭雯;心理治疗中国化研究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慧玲;“四维一体”视野中的心理与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熠,岳英,宋立升;精神病患者家属病耻感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00年03期
2 管健;;身份污名的建构与社会表征——以天津N辖域的农民工为例[J];青年研究;2006年03期
3 行红芳;;熟人社会的污名与污名控制策略——以艾滋病为例[J];青年研究;2007年02期
4 刘能;艾滋病、污名和社会歧视:中国乡村社区中两类人群的一个定量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5年06期
5 陈永聪,陈莹,王学良,李崇善;AIDS相关羞辱与歧视的研究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年06期
6 曹晓斌,庞琳,吴尊友;AIDS相关歧视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及消除策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年03期
7 张智;污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2期
8 叶浩生;试析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文化转向[J];心理学报;2001年03期
9 张有春,李晓林;艾滋病宣传报道中歧视现象的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5年06期
10 蒋锋 ,汤宜朗,侯也之;精神疾病病耻感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方莲;大学生对一些典型社会污名的责任归因[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春燕;鲜为人知的民族[J];世界中学生文摘;2005年06期
2 吴荣先,Walter J.Lonner;论跨文化心理学的创立[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王亚同;论跨文化心理学[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4 王勋铭;关于“民族”的断想[J];民族研究;1986年06期
5 毛国锋;毛毛族与包包族[J];小学生导读;2002年Z2期
6 陈英敏;对跨文化心理学的分析与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7 杨庆镇;民族的概念和定义[J];民族研究;1990年06期
8 秋浦;世界民族是一个极其广阔的领域[J];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02期
9 何群;正确认识民族的差别[J];理论视野;1998年05期
10 文晔;鲜为人知的民族[J];第二课堂(初中);200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绍庄;吴斯清;;民族是怎样形成的[A];民族学研究第三辑[C];1982年
2 刘先志;;中国高癌发率民族,其远亲(异族)通婚程度较高[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颜咏;;关于钢琴教育民族化的思考[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4 陈业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初探[A];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张晓文;吴胜红;;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6 吴承义;吴德政;;浅议民族、宗教无小事[A];延安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刘桂云;;浅议退休职工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A];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范荣春;李知仁;姜永兴;;论民族的形成和发展[A];民族学研究第三辑[C];1982年
9 刘稚;;关于跨界民族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兼论中国与东南亚的跨界民族[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吴其全;姜蕙;;铭记历史 发奋强国[A];百年沧桑论香港——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忠东;热爱读书的民族[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佟小娟;民族声乐发声要领[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3 詹小洪;民族求统 民心存异[N];财经时报;2005年
4 记者 唐正鹏 通讯员 李杰;泸溪计生宣传巧打民族特色牌[N];团结报;2005年
5 梁占凯 河北省卫生厅副厅长;重视转型期心理健康问题[N];学习时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徐桂敬 实习生 刘霞;将民族民间工艺品做大做强[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5年
7 记者 朱振岳 通讯员 陈胜伟;不让一个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掉队[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李芸;保护民族文化的基因[N];科学时报;2005年
9 胡鸿保 马伟华;《跨国苗族研究—民族与国家的边界》评介[N];中国民族报;2005年
10 记者 聂传清;“民族之旅”得民心顺民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喜峰;清朝前期黑龙江民族研究[D];南开大学;2003年
2 王宪昭;中国民族神话母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宋颖;端午节研究:传统、国家与文化表述[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杨厚均;革命历史图景与民族国家想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毛丹武;现代性中的阶级和民族[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坤;LPL、LDL-R、CETP基因与新疆哈萨克、蒙古族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7 刘文亚;新疆汉维哈三个民族人群骨密度定量CT测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2年
8 许才明;民族乡政府管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李渤;当代俄罗斯与印度关系研究——从民族心理特征角度[D];外交学院;2003年
10 孙岿;中国突厥语族诸民族文化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素科;莱辛与德国启蒙运动[D];湘潭大学;2004年
2 刘大伟;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其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刘大海;当代民族价值观的总体态势及其构建[D];苏州大学;2004年
4 刘辉;音乐教育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蒋俊;村落视野中的族群与民族:关于O肴说奶镆把芯縖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栾海清;转型时期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7 逯登宇;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8 黄延军;中国少数民族典籍文化与文化旅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温静;他山之石——设计在借鉴中成长[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冯晓娟;民族图形的国际化研究[D];江南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心理学视野中的心理健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7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477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