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虚拟学习社区的解读
本文关键词:对虚拟学习社区的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社区理念之于现代远程教育的意义早已引起国内外远程教育界有识之士的热切关注,然而,教育文献中对什么是虚拟学习社区和虚拟学习社区的特征是什么的讨论还非常少,而且在为数不多的讨论中还存在着严重的分歧。通过研究,笔者发现: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社区概念认识的混乱。因此,本文在解读社区、虚拟社区概念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界定了虚拟学习社区的基本内涵,分析了虚拟学习社区的基本特征,最后从社区的视角探究了虚拟学习社区中交互的特征,为后续进一步从社区的视角研究现代远程教育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关键词】: 虚拟学习社区 虚拟社区 特征 交互网络 现代远程教育 人与人 虚拟性 网络空间 教师群体 学习者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尽管虚拟学习社区(对应的英文表述有:V irtual Learn ingCommun ity、On line Learn ing Commun ity、E lectron ic Learn ingCommun ity、Networked Learn ing Commun ity等)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概念,但是教育文献中对什么是虚拟学习社区和虚拟学习社区的特征是什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丽;网络异步交互环境中学生间社会性交互的质量——远程教师培训在线讨论的案例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13期
2 詹姆斯·泰勒,王立勋;网上的教与学研究:积极者、旁观者和消极者[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9期
3 刘瑛,杨伯溆;互联网与虚拟社区[J];社会学研究;2003年05期
4 吴鹏森;社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域社会——与丁元竹、江汛清同志商榷[J];社会学研究;1992年02期
5 牛健;谁是远程高等教育的学习者[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海波;;网络环境下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特征分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2 刘克;;汉画像葬俗与早期民间群体行动动力机制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李少荣;;大学生集群行为的应对与德育反思[J];高教探索;2006年02期
4 马广海;;贫富差距背景下的社会心态简析[J];东岳论丛;2008年05期
5 王洪全;;对大强度训练的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雷诚;论城市文化意象创造[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王丽萍;;政治心理学中的态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韩玲,满朝辉,邵文;移动英语教学的构成、特征与评估[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23期
9 马德峰;准大学毕业生离校前夕越轨现象成因透视[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年01期
10 吴翠玲;;政治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J];时代教育;2007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曾凡斌;;互联网的“实名制”与虚拟社区的“治理”[A];媒介产业全球化·多样性·认同——第七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徐新林;;文化冲突、和谐校园与农村大学生社会化[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罗宝珍;;浅析叛逆期青少年对电视的逆反心理[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完颜华;;超越自我意识:公民意识的形成与培育[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杨伯溆;;现实的虚拟和虚拟的现实——社会人际关系网对电子媒介的扩散与应用的影响[A];2004第二届亚洲传媒论坛——新闻学与传播学全球化的研究、教育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王伟华;为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N];石家庄日报;2005年
2 吴志坚;筑牢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堤坝[N];石家庄日报;2005年
3 赵会省;加快城郊农村的城市化进程[N];石家庄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学敏;投资者教育与权益保护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卢旭;教育的现代性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英姿;传统与现代的变奏[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晓燕;“偏离”与“重构”[D];上海大学;2008年
5 林民旺;选择战争:基于规避损失的战争决策理论[D];外交学院;2008年
6 潘斌;社会风险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彭志越;高校学生社会支持的发生与扩展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于海琴;社会文化心理视野下的学术依附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郭林;主观写意与客观写实:中美电视产品文化语境差异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张立国;虚拟学习社区交互结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卡马力提·库尔曼汗;新疆乌鲁木齐少数民族同性恋族群认同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珊珊;内外公众对联通公司外在形象的认知差异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傅前景;当代中国农民审美心理特点及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孔猛;远程研修:教师培训模式的当代创新[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伟;基于成人个性化的虚拟学习社区设计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6 廉飞;基于WIKI的教师知识管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彩红;教育博客在大学生网络协作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保勇;运用校园网络辅助高校武术套路课堂教学的探讨[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9 李平;中小学隐性教育实施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惠;CSCL中学习者知识建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唐晓峰;文化转向与地理学[J];读书;2005年06期
2 马红亮;;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9期
3 张鸿雁;城市空间的社会与“城市文化资本”论——城市公共空间市民属性研究[J];城市问题;2005年05期
4 王颉;社区研究十年[J];社会学研究;1989年03期
5 叶启政;虚拟与真实的浑沌化——网路世界的实作理路[J];社会学研究;1998年03期
6 陆扬;析索亚“第三空间”理论[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7 李爽;陈丽;郑勤华;;基于网上教学的案例研究──对网络交互质量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07期
8 王海东;丁兴富;;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构建学习社区[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义浩;虚拟社区及虚拟社区交往初探[J];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李爽;国际资讯[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03期
3 黄莉,韩树新,贾美枝;试论数学素质教育的特征[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介新玲;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特征[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5 韦慧民;浅谈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新特征[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王陆,杨卉,董乐;网络学习环境──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与应用[J];天津电大学报;2001年03期
7 卢宝华,吉临荣;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特征初探[J];辽宁教育研究;2001年07期
8 罗长青;现代德育及其特征[J];探求;2002年04期
9 鲍有斌;学习型组织与虚拟学习社区[J];远程教育杂志;2004年03期
10 晋玉梅;正确认识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的特征[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凡斌;;互联网的“实名制”与虚拟社区的“治理”[A];媒介产业全球化·多样性·认同——第七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周晴杰;徐立鸿;吴启迪;;虚拟社区中的MU~*技术研究[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8年
3 张劲梅;;茂名地区强对流天气气候及大尺度环流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4 曹永利;仲伟周;刘仲琼;;国外污水资源化现状及其经验借鉴[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周晴杰;欧阳春;肖晴;徐立鸿;吴启迪;钦培坚;;虚拟社区及其支撑技术[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8年
6 孟魁;王粤;张旭;肖晓春;张根度;;基于时效的虚拟社区信任管理[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祖金杰;;现代企业风险特征与风险管理的必要性[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8 张光文;;城中村改造中的思考与启示[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9 楼庆西;;乡土建筑装饰的特征与价值[A];建筑史论文集(第11辑)[C];1999年
10 张繁荣;;中华传统服饰色彩文化探索[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凯;虚拟社区与多元化社会的治理[N];法制日报;2009年
2 李广宇;“虚拟社区”未来不是梦[N];福建邮电报;2000年
3 王瑞斌;虚拟社区的繁荣[N];中国经营报;2007年
4 马迎华;如何挖掘社区价值?[N];计算机世界;2007年
5 厉林;虚拟社区营销 春节非旺季[N];中国经营报;2006年
6 怡申惟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刘培欣;建置虚拟社区的要点与陷阱[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7 吴晓燕;“部落主义”时代来临[N];中国经营报;2006年
8 顾薇薇 张侃侃;扎稳电子商务的根[N];通信产业报;2000年
9 ;虚拟社区的命运[N];电脑报;2001年
10 ;请您进入“虚拟社区”[N];科技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涛;互联网上的“作家迷”虚拟社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2 赵一夫;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胡志;集贸市场摊贩性病/艾滋病KAB特征与干预试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4 詹川;反垃圾邮件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5 陈世宁;中西绘画形神观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6 李锦;唐代幽默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邱枫;基于GIS的宁波城市肌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由明言;邪教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花永兰;当代世界民族主义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何善蒙;魏晋情论[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居好;社区成员视角的虚拟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陈龙;互联网安全管理模式的重构:虚拟社区警务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彭智琨;虚拟学习社区:构筑信息技术教师成长的平台[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江红霞;基于JXTA的P2P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孟聚才;虚拟社区的思想文化建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6 曾美霞;面向教育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裘涵;政府虚拟社区构建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张艳;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6年
9 王国旭;论童话的语体特征[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袁兵;论意识形态的特征与功能[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对虚拟学习社区的解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02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500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