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和谐社会看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师素养
本文关键词:从和谐社会看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师素养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师的素养都必须面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在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方式上实行转变,在知识素养、教育素养和人格素养上有新的提高。
【作者单位】: 株洲工学院科技学院
【关键词】: 和谐社会 语文教育 教师素养
【分类号】:G633.3
【正文快照】: 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随着社会向前发展,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在趋于多样化,因此,和谐社会实际上是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林生;释“帝”[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班吉庆;刘宝楠《论语正义》征引《说文解字》略论[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唐玄之;甲骨文所揭示的殷人的光学知识[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徐难于;善恶观形成初探[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李天道;文雅说"的现代美学绎义[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唐生周,杨庭硕;利用共时性造字符码破译古文字[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张二国;商周的神形[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贾文;甲骨文字考释三则[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9 贾文,贾加林;说“允”[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10 张道升;试析汉字婚俗现象[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恩好;青铜文化与《诗经》发生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彭邦本;先秦禅让传说新探[D];四川大学;2006年
3 申红义;出土楚简与传世典籍异文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张继军;先秦道德变迁论[D];黑龙江大学;2006年
5 曾文芳;先秦民族思想与民族政策[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包诗林;于省吾《新证》训诂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7 邵英;古文字形体考古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韩振华;王船山美学基础[D];复旦大学;2007年
9 傅海燕;《黄帝内经》首见医学词汇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3年
10 景盛轩;敦煌本《大般涅i镁费芯縖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平;母女情结[D];四川大学;2007年
2 马骁;春秋战国时期“象思维”的发展[D];四川大学;2007年
3 李芳;论视觉传达中的图形化文字[D];苏州大学;2006年
4 郭,
本文编号:5166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516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