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把自学能力的培养纳入隐性课程体系

发布时间:2017-07-05 11:02

  本文关键词:把自学能力的培养纳入隐性课程体系


  更多相关文章: 自学能力 隐性课程 自学能力要素


【摘要】:自学能力的培养应该纳入课程体系,定位于隐性课程。要整体规划自学能力培养的隐性课程,按照学生的学习进程,逐步增加学生自学在教与学关系中的分量;在学生的不同年级,要有所侧重地中安排自学能力培养的要素;自学能力的培养要贯通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建设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
【关键词】自学能力 隐性课程 自学能力要素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一、把自学能力的培养定位于隐性课程的意义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其基本要义是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帮助学生创造自信、自强和朝气蓬勃的人生。因此,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就尤为必要。未来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国红;;工科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孙德彪,王德福,王光;以“三个代表”思想指导高校学风建设[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乔莉莉;刘方林;;新课改下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4 唐杰;张振华;;论四种学习理论在体育教育的贡献与缺陷[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许仙英;;浅谈提高护理学基础教学效果的方法[J];成功(教育);2009年10期

6 王广新,白成杰;教师的网上引领行为与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10期

7 顾小清;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8 原祥云;;高中地理等值线图案例的教学[J];福建地理;2006年01期

9 王丽华;吴玲玲;;多元法在《基础护理学》实训与考核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年08期

10 陈忠;;高职院校才艺课的实践与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广新;;教师的网上引领行为与策略:一种功能分析[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良环;论外语自主学习能力之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伟;职高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万进;县城重点高中学生厌学情况分析及对策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朱赛军;基于问题探究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陈鸿;高中生自主学习现状及指导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吴晓燕;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新探[D];苏州大学;2010年

6 要登霞;涉县二中英语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瑞清;中学生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潘小芹;高中历史学习“习得性无助感”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邱细荣;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应然与实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艳霞;高中文科倾向生解析几何学习策略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冀学锋;成人高师院校隐性课程本质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0年04期

2 何爱霞;成人教育隐性课程刍议[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曹志希,何玲梅;大学英语教育隐性课程研究的内容、意义及方法[J];教育科学;2002年06期

4 谷晓菲;中学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与隐性课程的开发[J];中学生物教学;2004年Z2期

5 张帆;隐性课程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杨丹妮;隐性课程与素质教育(Ⅱ)——有声无形的校园广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23期

7 李桂峰;开发《品德与社会》隐性课程的意义和途径[J];广西教育;2003年33期

8 王俊;论高校隐性课程建设与素质教育[J];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06期

9 李小夫;美术教育中的隐性课程[J];中国美术教育;1996年04期

10 贾坤;剑南路小学重视隐性课程建设[J];四川教育;199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发年;;高校英语隐性课程刍议[A];福建师范大学第八届科技节老师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陈忠勇;;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 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3 杨雪红;;试论网络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邓仕鸣;廖先平;廖亚南;;“挖掘隐性课程德育功能,,创建和谐校园环境”课题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5 谢燮;;论音乐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融合[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郭忠坤;;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建枫;;谈幼儿园的环境创设[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8 冯苹;马兵;周万芳;朱世辉;张玲娟;;烧伤ICU护士专科培训中隐性课程设置的初探[A];第7届全国重症监护专科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李烁;宋德懋;祝世功;管又飞;;生理学隐性课程设计的探索[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10 唐宏建;;搭建校园文化平台 营造和谐育人环境[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都中医药大学 张虹 马晓蓉 周海燕 佟枫;创建纵横结合 德智交融的隐性课程体系[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2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幼儿园 何艳玲 秦志敏;幼儿园的隐性课程:户外活动[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唐代清;高职师范院校隐性课程评价[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袁红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隐性课程的开发[N];光明日报;2007年

5 潘月丽 吕璐;将专业思想教育融入常规教学[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上海虹口教育局 常生龙;教师如何做一名知识分子[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陈成智 邵启发;特“学”特办打造一流高职院校[N];海南日报;2005年

8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 高广方;“国培”如何才能做得更好[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山丹县城陈户乡孙营小学 吴映海;教师如何转变角色[N];张掖日报;2005年

10 高祥龄;不断完善课程建设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N];济宁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谭伟平;大学人文教育与人文课程[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于晓东;整体性体育课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史光孝;隐性课程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苏延青;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隐性课程调查与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3 陈艳娜;大学新建校区隐性课程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延立军;高校隐性课程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刘卫卫;生态文化视野下语文隐性课程的开发[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石志华;幼儿园隐性课程研究和启示[D];河北大学;2011年

7 孙克岩;隐性课程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辅助性调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冯晓静;成人教育隐性课程设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9 兰梅林;中学音乐隐性课程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党建强;隐性课程因素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价值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521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521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1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