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品德测评的反思与重构——档案袋评价理念的解读与应用
本文关键词:学生品德测评的反思与重构——档案袋评价理念的解读与应用
【摘要】:品德测评是各校德育工作与德育效果的契合点,对整个德育过程起着一种调控作用。本文对学生品德测评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引入档案袋评价的理念和方法,以求突破传统的品德测评模式,使得学校品德测评工作取得新进展。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学生品德测评 反思 重构 档案袋评价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学生的品德测评不但能够客观反映教师的德育效果、学生的品德素质和修养水平,还可以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德育内容和方法乃至德育目标的自觉改进。然而,实际的测评过程却可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品德测评自身很难解决这些问题、突破局限。“它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维新,刘玉娟;高中学生道德品质档案袋式评价初探[J];教育探索;2003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之婧;朱春阳;冯艺佳;;原风景对景观感知影响的量表设计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3期
2 师慧超;;浅析课程与教学的评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3 高建;许杜娟;夏泉;刘颖;高昌琨;葛朝亮;金涌;李俊;;中药炮制学试卷分析及思考[J];安徽医药;2010年08期
4 万安;黄兴帅;;高校教学管理中影响学生评价相关因素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贺世杰;上官修敏;王传远;;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1期
6 程红;;行为表现评估在体育专业写作课程中应用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7 冯海波;吉玉;杨国庆;;高校体教专业篮球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0年05期
8 黎爱萍;;浅谈形成性评价在艺术生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9 孙燕;;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2期
10 侯中太;;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教学理念与潜在风险辨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郝玲玲;孙河川;;教师评价意义的研究[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庆涛;我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孙继红;我国区域教育发展状况评价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陈畅;顾客满意度视阈下高考命题质量的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徐红;新政策背景下专家型教师素质与行为标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丽;小学生基本数学能力发展水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吴根洲;高考效度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张亮;普通高中学生增值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武;公共服务接受者满意度指数模型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9 安晓镜;民族地区初中阶段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孔祥沛;基于江苏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丽;小学教师自我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旭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孟苓莉;小学数学实施档案袋评价的个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傅瑜;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概率统计认知水平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董晓莹;通用试卷质量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陈晓;基于VFP组卷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张学芹;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侯雪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高中语文的剧本教学[D];苏州大学;2010年
9 张瑞兴;基于AHP-FCE的课程考试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徐辉;高职网上考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玲英;;反思与重构:后现代主义对教师角色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2期
2 罗祖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反思与重构[J];江西教育科研;2003年04期
3 王兴安;;检察官自由裁量权的反思与重构——以司法能动性为逻辑起点[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4 叶媛秀;古小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反思与重构[J];沧桑;2008年05期
5 丁念金;;课程与教学论体系结构的反思与重构[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年03期
6 李红恩;靳玉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环境的反思与重构[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年06期
7 冯虹;蔡阳阳;;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张瑜;刘芳;;生命视野中课堂教学之重构[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9 韩敏;;法律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反思与重构[J];卫生职业教育;2007年21期
10 庞秀艳;刘恩民;;现代高校校园文化的反思与重构[J];教育与职业;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华;;我国现行矛盾纠纷处理行政机制的反思与重构[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琛;;论中国旅游容量研究的误区[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梁大明;;关于防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反思[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回盛生物”杯全国养猪技术论文大赛论文集[C];2009年
4 陈海昌;;注重解题后反思,提高思维品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5 兰卓;郑清贤;;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反思[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6 刘自武;吴冬平;;浅谈山洪风险管理——“6.10沙兰镇山洪灾害”的反思[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水旱灾害风险管理[C];2005年
7 王恩界;;实践社会心理学的内涵与建构[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罗章;涂春元;;反思“政府责任”理论研究的现状——“政府责任”理论研究综述[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常松;;对中医诊断学相关研究的困惑[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胡邓;王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国华;痛失“蚕”机的反思[N];中国特产报;2000年
2 山西省忻州市公安局;从反思中崛起[N];人民公安报;2002年
3 陕西师范大学 张迎春 孙婷;应反思评价环节[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张振楣;对旅游文化热的反思[N];华东旅游报;2002年
5 ;金属业对电子商务的反思[N];世界金属导报;2000年
6 记者 刘坚 王义伟;厦华反思技术创新[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7 商义;关于网络经济神话的反思[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8 赵东辉 王攀;关于“安加现象”的社会反思[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9 浙江省宁海闻裕顺幼儿园 童海安;借鉴探索反思[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10 李宝林 何毅;对FDI“超国民待遇”的反思[N];云南经济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珠;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制度的重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付小平;重构资本结构[D];复旦大学;2005年
3 王大英;中药对心肌梗死后大鼠血管新生和心室重构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5年
4 马卫平;体育与人[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金宝;德育生态论——当代德育生态危机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9年
6 贾海丽;经济利益多元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类淑志;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变迁与重构[D];复旦大学;2005年
8 刘东生;行政复议制度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严墨;碎片化到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王澍;寻求恰当的知识论立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涛;我国民事简易程序的现实反思与制度重构[D];四川大学;2005年
2 吴江;累犯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尹连博;语文教育的文化生态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高娜;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建构[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5 高良;我国反诉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山东大学;2007年
6 陈艳;行政给付概念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韦鹏;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河北大学;2005年
8 段灵芝;论民事程序选择权[D];太原科技大学;2007年
9 闫丽杰;我国情况判决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郭祥超;关于我国教育本质研究认识论的反思与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86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686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