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社区学员社会临场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8 21:29
本文关键词:网上社区学员社会临场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在线讨论 异步交互 社会临场感 社会性交互 网上人际关系
【摘要】: 在现代远程教育蓬勃发展和终身学习理念全球倡导的大环境下,虚拟学习社区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虚拟学习社区满足了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求知欲望和终身学习需求,并成为远程教学的重要平台。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师生、生生互动是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活动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支助服务系统中的核心要素,是社区成员产生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必要条件。 本研究以中华会计网校中的“中级会计资格考试辅导综合讨论区”作为研究的主要平台,以该论坛中参与在线异步交互的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做个案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测量社区中的社会临场感、分析学员社会临场感知程度和网上人际关系,尝试总结影响学员社会临场感和网上人际关系的因素,探索虚拟学习社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研究发现,(1)多数学员形成了较高水平的社会临场感,“中级会计资格考试辅导综合讨论区”已发展成为较活跃的网上社区;(2)学员间在线异步交互以社会性交流内容为主,学习性交流内容为辅;(3)学员社会性交流中,以交互响应为主,但交互层次有限;(4)学员的社会临场感和网上人际关系相互影响;(5)学员网上交流时间越长,社会临场感水平越高;与女性学员相比,男性学员的网上人际关系质量更高;(6)学员网上人际关系发展呈现阶段性特点。 综合上述研究发现,研究者对学员在线异步社会性交互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网上辅导教师和学员间的交流互动;(2)制定监督机制,根据学员学习情况的不同,网上辅导教师给予个性化建议;(3)建立地区网上讨论板块,增进学员的交流和沟通;(4)定期组织大型的见面活动或网上交流活动。
【关键词】:在线讨论 异步交互 社会临场感 社会性交互 网上人际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10-13
- 1.1.1 网络远程教育已成为世界众多国家关注的焦点10-11
- 1.1.2 虚拟学习社区是远程教与学过程中的重要平台11
- 1.1.3 异步文本交互是师生网上交互的常用形式之一11-12
- 1.1.4 社会性人际交互在远程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2
- 1.1.5 远程学习者社会临场感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13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13-14
- 1.3 研究设计概述14
- 1.4 研究意义和价值14-16
- 1.4.1 丰富我国远程教育中虚拟学习社区领域的理论研究15
- 1.4.2 丰富我国社会网络助学机构在线异步文本交互的实证研究15-16
- 1.4.3 为我国虚拟学习社区社会临场感的研究提供测量方法和工具16
- 1.5 研究的创新点16-18
- 1.5.1 探索性研究社会网络助学机构的自组织虚拟学习社区16
- 1.5.2 改编形成适合我国虚拟学习社区社会临场感测量的研究工具16-18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18-30
- 2.1 相关概念界定18-21
- 2.1.1 社区,虚拟社区,虚拟学习社区18-19
- 2.1.2 交互19
- 2.1.3 社会临场感19-20
- 2.1.4 网上人际关系20-21
- 2.2 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21-27
- 2.2.1 虚拟学习社区中社会临场感的研究21-25
- 2.2.2 虚拟学习社区中异步文本交互的研究25-26
- 2.2.3 虚拟学习社区中网上人际关系的研究26-27
- 2.3 主要理论基础27-30
- 2.3.1 远程交互理论27-28
- 2.3.2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28
- 2.3.3 协作学习理论28-29
- 2.3.4 情景学习理论29-30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过程30-42
- 3.1 研究问题的界定30
- 3.2 研究环境和研究对象30-34
- 3.2.1 研究环境31-32
- 3.2.2 研究对象32-34
- 3.3 研究方法34-35
- 3.3.1 文献综述34
- 3.3.2 观察法34
- 3.3.3 内容分析法34-35
- 3.3.4 问卷调查法35
- 3.4 研究过程35-42
- 3.4.1 内容分析法过程35-39
- 3.4.2 问卷调查法过程39-42
- 第四章 学员在线异步社会性交互分析42-64
- 4.1 学员交互基本情况42-44
- 4.2 学员社会性交互基本情况分析44-58
- 4.2.1 情感表达二级类目分析46-49
- 4.2.2 凝聚响应二级类目分析49-52
- 4.2.3 交互响应二级类目分析52-58
- 4.3 个案学员在线异步交互层次分析58-64
- 4.3.1 个案学员在线异步交互基本情况58-59
- 4.3.2 个案学员在线异步交互随时间变化规律59-60
- 4.3.3 个案学员间异步交互层次分析60-62
- 4.3.4 个案学员网上好友关系分析62-64
- 第五章 学员社会临场感和网上人际关系研究64-74
- 5.1 调查问卷信度64
- 5.2 学员基本情况64-66
- 5.2.1 学员性别基本情况64-65
- 5.2.2 学员工龄基本情况65
- 5.2.3 学员中级综合论坛使用时间基本情况65-66
- 5.2.4 学员每天网上学习基本情况66
- 5.3 学员社会临场感和网上人际关系66-74
- 5.3.1 学员社会临场感水平66-67
- 5.3.2 学员网上人际关系质量67
- 5.3.3 积差相关分析67-68
- 5.3.4 不同性别学员各因素差异性分析68-71
- 5.3.5 学员工龄差异性分析71
- 5.3.6 学员中级综合论坛使用时间差异性分析71-72
- 5.3.7 学员每天网上学习时间差异性分析72-74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74-78
- 6.1 研究结论74-75
- 6.2 意见与建议75-76
- 6.3 研究局限76
- 6.4 今后的工作76-78
- 参考文献78-84
- 中文参考文献78-80
- 英文参考文献80-84
- 附录84-88
- 致谢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强;;虚拟学习社区的有效性反思及其发展思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2 李翠白;;西方情境学习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3 黎加厚;赵怡;王珏;;网络时代教育传播学研究的新方法:社会网络分析——以苏州教育博客学习发展共同体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4 陈丽;仝艳蕊;;远程学习中社会性交互策略和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8期
5 马红亮;;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9期
6 曹良亮;陈丽;;异步交互中远程学习者教学交互水平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2期
7 陈丽;远程教育中教学媒体的交互性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7期
8 陈丽;网络异步交互环境中学生间社会性交互的质量——远程教师培训在线讨论的案例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13期
9 张海波;王成涛;;关于我国网络高等教育现状与前景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6年03期
10 章文捷;;当前网上学习社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749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49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