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间性视阈下的感恩教育范式
本文关键词:主体间性视阈下的感恩教育范式
【摘要】:主体间性理论作为社会交往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门学科。当前,如何用新的方法和手段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理论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试就主体间性理论视阈下探讨感恩教育的范式,为感恩教育提供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议,以切实提高感恩教育实效,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键词】: 主体间性理论 感恩教育 范式
【基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课题(09020)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一、引言所谓“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即是所谓“交互主体性”,它打破了主体的孤立状态,建构起了多个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主体间性是对“占有式”主体性的一种超越,以“平等、对话、沟通、理解和共识”为基本特征。现代教育是主体间性教育,主体间性即师生间的交互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一虹;徐锋华;;论大学生感恩思想教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坦;论道德伦理与经济利益──“义利”观念的时代演化与市场经济伦理的建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董元篪;;关于创新教育的工作实践及发展思路[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徐孝霞;道德情感教育中的“同情”与“移情”[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王海明;公正:以德治国的最重要原则[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5 刘喜珍;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李文富;从新世纪教育对教师的挑战看教师发展方向[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12期
7 李兆群;试论教师形象审美自塑[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8 吕孟仁;对《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关系的理解[J];长春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9 熊德平,朱银芳;经济发展中制度创新的逻辑[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8期
10 荣雪涛;从“经济人”到现代制度伦理学[J];长沙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王生;校长决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文勇;民营资本发展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王万山;软件产品价格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5 龚天平;走向卓越[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胡忠雄;正其谊以谋其利[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匡安荣;“道法自然”与经济自由——一项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蒙宇;核心竞争力与金融企业文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9 亢安毅;人的全面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周书俊;选择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登峰;法治的人性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马会梅;宁夏回族小学生品行偏差问题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等菊;道德教育:生态学视界的研究及其合理性论证[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文正东;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教育的现存问题和发展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沈嘉祺;道德情感教育探究——关于道德情感生成与培育的思考[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霞;伦理道德与交易成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唐俐;“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其矫治[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建华;学校特色建设的思考与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陈红云;论中小学学校特色的创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皮湘林;论医生的道德情感及其培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晓芳;;关于高校感恩教育的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年07期
2 兰军瑞;;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中州学刊;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茂华;董晓波;;后现代主体间性下的对话性师生关系[J];教育导刊;2011年06期
2 肖荣勋;;内观疗法在教育中的应用及研究新进展[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3 陈栋;;让感恩教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行军[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15期
4 钟凌燕;;开展特色感恩教育活动,创建和谐校园[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5 余槐林;翟雨淋;;网络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刍议[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戴敖锁;王倩;;“感恩教育”必须以感动为起点[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2 倪凤琨;;大学生感戴情感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干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伟;交往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康伟;师生主体间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兰;当代中国青少年感恩教育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胡茂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青少年感恩教育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3 徐娟;戏剧性游戏策略在学校感恩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翠萍;主体间性课堂教学重建[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君;学校德育中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建构[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艳;当代青少年感恩教育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7 刘佳琦;主体间性理论的教育价值探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龚丽;大学生对党和政府感恩心理特征及培养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张贵贞;当代青少年感恩教育缺失及其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10 张路东;青少年感恩教育问题探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50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50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