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对教育惩罚的认知与感受的调查研究
本文关键词:小学生对教育惩罚的认知与感受的调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惩罚 认知 调查结果 小学生 低年级学生 教育者 年龄变化 统计结果 心理感受 班集体
【摘要】:本研究随机抽取杭州市一所普通小学的180名小学生,对他们面对教育惩罚时的认知及感受进行调查。研究表明:(1)小学生对代偿式惩罚较为反感,尤其是运用在学习上反映更为明显。(2)小学生对老师给予的惩罚感到最痛苦,同时随着年龄变化对班集体惩罚痛苦感逐渐增大。(3)小学生对惩罚的理论认知与实际接受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其差异主要来自高段学生。(4)小学生对自己犯错后果的认识仍需教育者的解释疏导,尤其是低年级学生。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文三街小学;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教育惩罚 认知 调查结果 小学生 低年级学生 教育者 年龄变化 统计结果 心理感受 班集体
【分类号】:G444;G625.5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已成为共识。在赏识教育被大加提倡的同时,也存在另一种偏向,即忽视了教育惩罚的运用。但是,“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教育,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1]。杜威也指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万金;中小学生对惩罚的心理感受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来维龙;基于学生改过迁善内在动机的教育惩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殷方敏;惩罚研究探析[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来维龙;基于学生改过迁善内在动机的教育惩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文碧;中学教师惩罚教育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华平;从认知不协调理论看对学生的惩罚[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田汉族;心理惩罚教育——一种隐性的学校教育病理现象[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3 蒋波;教师体罚学生的心理成因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2年12期
4 徐琴;浅论心罚的成因、危害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2年02期
5 孟万金;中小学生对惩罚的心理感受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6 周冠生;需要的系统观与自我社会价值实现说[J];心理学报;1995年03期
7 檀传宝;论惩罚的教育意义及其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02期
8 刘德林;教育惩罚的本质与运用[J];中小学管理;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明榕;运用记忆规律学好外语单词[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2 杨心德;;试谈提高记忆效率[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1年01期
3 ;布鲁纳[J];成人教育;1982年05期
4 邓勒普;小凯顿;沈健;;环境社会学及其基本的分析结构[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2年11期
5 玛吉·英 ,黄明皖;认知和道德发展的理论(续)[J];课程.教材.教法;1983年03期
6 周学祁;;形成学生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J];中等数学;1984年05期
7 H·代里;韩骅;;教育作用的完整性(一)[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4年04期
8 Riding,R.J. ,Dyer,V.A ,肖晓滢 ,王耘;外向性格、场独立性及认知作业的操作[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5年03期
9 曾钊新;;试论范例在道德教育中的运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10 玲如;;掌握学习[J];上海教育科研;198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蓊荟;;翻译的认知隐喻观[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符振德;孙守迁;;图解思考与产品设计[A];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马良;张小东;刘杰;;电针百会、神庭穴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的影响[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付衍冰;;黔东南地区苗民族心理色彩分析[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媛媛;张真;;空间句法理论及其在GIS空间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蒋重清;杨丽珠;刘颖;;阈下情绪对认知效率和偏向影响的发展对比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朱j;姚定康;刘晓虹;张华华;吴正;雷新勇;吴有军;沈伟;陈朱波;;“认知诊断”的研究与实践——多维度诊断性指标在医学考试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武成莉;;催眠结合认知治疗强迫症一例[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唐利平;;大学生时间自我的对比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方丰娟;;上海市幼儿心理健康问卷的编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德安;知识管理的三种优势[N];中国保险报;2000年
2 康裕民;21世纪的寿险行销人员[N];中国保险报;2000年
3 黄妙贤;孩子眼中的性别角色[N];中国妇女报;2000年
4 沈秀敏;德育中的心理引导[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李冰;韩国中文旅游网站开通[N];中国旅游报;2000年
6 何驽;景观同考古学文化的关系[N];中国文物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苏楠;认知中国遗嘱公证[N];法制日报;2000年
8 刘书龙 韩建兰;谈谈优化课堂提问[N];光明日报;2000年
9 柳笛;认知非洲[N];光明日报;2000年
10 曾应;网络化品牌的营销策略[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明臣;话语意义的建构:言语交际过程中主体的认知加工[D];吉林大学;2005年
2 金永得;探索作为整体的教学艺术[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吴哲;现代俄语词汇的多义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4 蒋重清;5-7岁儿童和成人的情绪易感性:行为和脑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仙娥;工业化演进中的路径依赖与政策选择[D];西北大学;2005年
6 周筱娟;现代汉语礼貌语言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李彦章;重庆市摩托车事故特点及心理影响因素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8 王桂山;技术理性的认识论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9 许卫东;《高僧传》时间副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李建明;结构方程模型及其隐变量交互作用分析在社会心理流行病学中的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丽;中小学惩罚问题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2 肖庆华;论教育学视野的惩罚[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任万芳;词汇消歧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4 孟庆亮;隐喻:通向未知域的桥梁[D];东华大学;2005年
5 汪雅琴;英语新词的附加隐喻和语境意义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黄晓楠;儿童心理定式的起源与儿童早期语言教育适应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孙志华;团体心理辅导对医科大学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8 余贞斌;自然语言理解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军;我省村民对SARS的认知、心理、行为及相关关系的调查与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10 张虹然;空间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72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72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