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变了,教师变了,学生也变了!——新疆基础教育项目带给伊宁市教育的变化
本文关键词:课堂变了,教师变了,学生也变了!——新疆基础教育项目带给伊宁市教育的变化
更多相关文章: 引导学生 伊宁市 双语教师 教育项目 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创新 学习方式 教师培训 学习过程 试点学校
【摘要】:正"新疆基础教育项目"(欧盟、新西兰国际发展署、RB资助)伊宁市项目工作,在伊宁市委、市政府、伊宁市教育局、伊宁市教研培训中心以及各项目学校和英国救助儿童会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08年,在原有项目学校的基础上,又新
【作者单位】: 新疆伊宁市教研培训中心;
【关键词】: 引导学生 伊宁市 双语教师 教育项目 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创新 学习方式 教师培训 学习过程 试点学校
【分类号】:G759.2
【正文快照】: “新疆基础教育项目”(欧盟、新西兰国际发展署、RB资助)伊宁市项目工作,在伊宁市委、市政府、伊宁市教育局、伊宁市教研培训中心以及各项目学校和英国救助儿童会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08年,,在原有项目学校的基础上,又新增了2所喀乡学校和2所塔乡学校,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丽丽;;英语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尝试[J];吉林教育;2011年18期
2 邹先会;吴海青;;营造书香班级,提高语文素养——改变语文学习方式初探[J];知识窗(教师版);2011年07期
3 陈素明;;浅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艺术[J];学周刊;2011年07期
4 王化;;让每一个孩子“亮”起来[J];小学时代(教师);2011年07期
5 熊天德;;引导学生在物理实践活动中实施探究性学习[J];中学物理;2002年04期
6 张静涛;;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建立新的学习方式的尝试[J];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21期
7 李海冉;;初中化学教学中怎样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J];教师;2011年20期
8 段汝霞;;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尝试与思考[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1年06期
9 郑绍玲;;对思品课堂多样化教学的探索实践[J];新课程(上);2011年06期
10 范志川;;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转换角色[J];学周刊;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伟新;;让每块金子都发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初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2 刘静华;;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磊;张旌;;浅谈多媒体环境中创设化学概念教学情境[A];第三届中学化学教学优秀论文交流暨表彰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继华;梁六珍;;学生反思性学习初探[A];湖北省中学化学“两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文件和论文集[C];2007年
5 张家明;;建立多元化教师学习方式,促进教师学习与反思能力的提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6 陈树芳;;运用科学假说的方法进行化学探究[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7 刘以榕;;学习陶行知先生开拓进取的精神投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8 许敏;;多媒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方伟;;转变数学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水平[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陈琼;;《中学数学研究》课程改革的实践与认识[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堰市溱潼第二中学 刘进春 窦爱华;如何引导学生主动“自学互学”[N];江苏教育报;2009年
2 曾晓东;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N];中国教育报;2003年
3 永城双桥郭楼小学 郭旭邻;引导学生敢于质疑[N];商丘日报;2005年
4 林金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N];潮州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徐德明;应引导学生观看爱国题材影视剧[N];天津教育报;2009年
6 记者 周甲禄 李鹏翔;中国地质大学引导学生西部就业[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通讯员 丘素玲 温连光 董笑兰;新罗引导学生安度欢乐健康暑期[N];闽西日报;2010年
8 赤壁市第一初级中学 刘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N];咸宁日报;2010年
9 夏秋慧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自我[N];中国教师报;2011年
10 广东河源市源城区下城小学 刘维花;引导学生学会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弋文武;农村教师学习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q
本文编号:1027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027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