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教育评价
本文关键词: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教育评价
【摘要】:文章在充分分析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教育改革旨在提高教育质量,质量提升有赖于评价,进而提出了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在于民族教育评价这个学理。根据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基于内生性发展理念,提倡在理论上建构一个能够适合民族教育本身特征和引领提高民族教育质量的发展性评价系统,即和谐文化的价值目标→文化适切的指标设计→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民族教育质量发展等逻辑,较为充分地论述了民族教育质量提升与民族教育评价的关系,并提出了建构文化适切性民族教育评价理念。
【作者单位】: 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民族教育 教育评价 和谐文化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民族地区教育政策援助机制——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为:DMA050178
【分类号】:G759.2
【正文快照】: 一、当前教育改革的走向———质量提升1983年美国发表了《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著名报告,将教育质量问题联系为与国家安全相关的问题提出来。逐渐地,教育质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世界各国对教育质量的关注日益强烈,并针对各自教育质量的提升出台了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金鑫;顶天立地 为“人”的终极发展而行动——记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董奇及其教育评价改革工作[J];中小学管理;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布和;建设和谐文化视角的少数民族教育质量评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振国;;论民族院校传统文化课程教学[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高茵;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及预算管理改革的思路[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郭守刚;曲大成;;高等教育经费筹措与加入WTO的挑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胡坤华;余国源;;试论教育公平的实践策略[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武秀英;;文化生态位对提升民族文化的意义[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1期
6 洪雪飞;张璇;王佳一;;中外合作办学的问题与发展建议[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6期
7 吴佳美;肖肃;;“他者”与“自我”——中国传统文化在外语院校课程改革国际化中的新路径[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8 张雅君;;教育起点的不公平与学校教育公平的实现[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2期
9 王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与非均衡性[J];大家;2010年04期
10 徐君;;均衡发展内涵发展信息化发展——新时期优质教育的应有之举[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布和;吉日木图;;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教育评价[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雪梅;教育国际化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洪春;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刘孙渊;江苏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石翠红;蒙古族学校教育中“避蒙趋汉”现象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董世华;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赵丽;跨国办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曾以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8 刘欣;由教育政策走向教育公平[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郑白玲;特与不特[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张俊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院校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春燕;平山木柄瑶的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周艳娥;陕西省农村地区高中学生物理新课程学习方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梁萍;博物馆背景下的体验教学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志江;民族地区贫困与反贫困的教育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常俊;拉萨市农牧区教学点布局调整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刘利英;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刘明武;“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曾瑞;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瑞君;新疆新和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10 杨志公;民国时期广西瑶族学校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邬志辉;三种反教育现代化思潮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1期
2 王希;多元文化主义的起源、实践与局限性[J];美国研究;2000年02期
3 耿金声;;论民族教育的概念和民族教育的特点[J];民族教育研究;1991年02期
4 郭建宁;中国“和”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J];前线;2005年02期
5 吴开俊,黄家泉;教育均衡化发展:理想与现实的抉择[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王志乐;;跨国公司在华战略[J];资本市场;200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詹晋洁;论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形成及其与自由主义民主的相互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日新;伍新林;李海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J];求索;2007年01期
2 韩东屏;;和谐文化的内涵、功能与打造方法[J];河北学刊;2007年02期
3 任家宽;;高校在和谐文化创建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学大众;2007年03期
4 王立;;对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关系的辨证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期
5 丁纯;;和谐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方幼丽;;和谐社会中的校园文化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4期
7 杨红星;;论和谐校园文化的功能[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李湘云;;和谐文化与和合文化辨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9 姜梅英;;和谐文化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促进作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8年14期
10 蔡雪敏;;构建和谐文化的途径探析[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影丽;;关于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的若干思考——从教育人类学与人类学、教育学、民族教育学的关系分析[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解永强;;和谐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A];和谐文化与统一战线——全国首次统战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林绮萍;;浅议和谐文化之建设[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余姚市委统战部课题组;高李生;;试论统战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A];和谐文化与统一战线——全国首次统战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杨文珠;;和谐文化与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A];和谐文化与统一战线——全国首次统战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朱丽杰;贺艳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文化中的作用[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任建东;;以先进文化为统领构建和谐文化[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秦敬民;周脉更;;基于和谐文化的价值论衡[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孙路宝;;浅议和谐文化[A];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领导能力研讨会暨2006年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侯文阁;;关于和谐文化的理性思考——基于历史选择与时代要求相结合的视角[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和平;建设和谐文化 构建和谐渝北[N];重庆日报;2006年
2 刘川生;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N];光明日报;2006年
3 本报评论员;大力建设和谐文化[N];甘肃日报;2006年
4 本版编辑 苏秀霞(作者单位:中共庆阳市委宣传部) 吴有年(作者单位:合水县国家税务局) 黎旭东(作者单位:庆阳一中) 张刚宁(作者单位:中共庆城县委) 武国荣(作者单位:陇东学院) 张学东(作者单位:正宁县国家税务局) 刘治平(作者单位:庆阳市陇剧团) 梁运通(作者单位:中共环县县委);建设和谐文化 引领庆阳发展[N];陇东报;2007年
5 孙福坚;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支撑[N];青岛日报;2007年
6 廖作斌;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N];人民日报;2007年
7 ;“建设和谐文化与广东文学”在京研讨[N];文学报;2007年
8 广阳区群艺馆 马玉龙;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N];廊坊日报;2007年
9 ;和谐文化“面面观”[N];中国人口报;2008年
10 中共镇江市丹徒区委老干部局 沈金才;发展和谐文化 构建和谐丹徒[N];镇江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冉;文化自觉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徐曙海;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中国形态[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韩美群;和谐文化论[D];武汉大学;2008年
4 江足宁;弘扬真善美[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布和;建设和谐文化视角的少数民族教育质量评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李凤英;文化全球化:一体与多样的博弈[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曲文波;中国文化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8 朱新现;论党内和谐[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江光华;科学技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陈立鹏;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文静;和谐文化:传统溯源与现代意蕴[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梁坚泽;论和谐文化在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程毅;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意义及方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盛先贵;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工程的哲学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炜中;试论当代中国和谐文化建设[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立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7 崔国芳;公共图书馆参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顾鑫;论和谐文化与人的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冠文;传统和谐文化视野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10 刘立杰;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009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100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