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和谐社会与社区教育

发布时间:2017-11-02 03:09

  本文关键词:和谐社会与社区教育


  更多相关文章: 和谐社会 社区教育资源 策略 和谐发展 社区居民 教育目标 教育主体 成人教育 教育内容 丰富性


【摘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体现以发展为价值取向,并具有"发展定位的人本性、发展目标的公平性、发展向度上的协调性、发展特征的动力性"四个特征。和谐社会视阈下的社区教育必须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价值取向,并具有"教育主体的整体性、教育目标的现实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资源的充裕性"四个特征。推动社区教育的和谐发展必须采取四个方面的发展策略。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和谐社会 社区教育资源 策略 和谐发展 社区居民 教育目标 教育主体 成人教育 教育内容 丰富性
【分类号】:G77
【正文快照】: 一、以“服务和谐社会”为取向的社区教育基本特征社区教育主体的整体性。作为社会基本细胞的社区是社会大系统的缩影,社区教育主体的整体性体现为社区教育对象的全员关照性。社区教育面向全体社区成员,既要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训与教育,又要重视普通劳动者的学习与指导;既要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玲;对新世纪校长个性化培训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年06期

2 屠高,唐德善;欠发达地区的制度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4期

3 陈红梅;中外学校职业指导比较研究探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04期

4 郑晓梅;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19期

5 周明星;论职业教育的出发点问题——兼评职业教育的三种基本理念[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25期

6 戚谢美,王静;教育产业综述及其发展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28期

7 祝成生;成人教育目的性反思及其现实基点[J];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34期

8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李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途径—对私有制的再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5期

10 张传文,张红;试论道德与法律的矛盾运动——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分析对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鹏颖;;21世纪:社会技术的世纪——为后“弗兰西斯·培根计划”时代而计划[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于春玲;卢立峰;;和谐社会生态价值观的哲学反思——兼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价值观及其启示[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钟瑛;;试论邓小平利用外资思想及其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资实践的指导意义[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吴金瓯;;“用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伦理学解读[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席酉民;王亚刚;;和谐社会秩序形成机制的系统分析——和谐管理理论的启示和价值[A];2006中国管理学家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志阳;;创业资本,一种新投资方式还是新资本形态?[A];首届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刘国清;;诗歌与治疗:论泰德·休斯的自然诗[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杜娟;;身份的犹疑:哈姆雷特形象意义再探[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席顺利;;行政道德责任的社会化[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龙;金融国际化效应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帕哈尔丁·伊沙米丁;维吾尔传统工艺文化研究[D];新疆大学;2001年

3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吴建华;明代官冗与官缺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冯颜利;论全球发展的公正性[D];苏州大学;2002年

8 方可;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D];清华大学;2000年

9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华芬;师生网络沟通现状及其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艺文;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丁立栋;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经济形态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0年

5 胡林英;论生活与德育目的[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尹力;体制转轨期的社会矛盾与社会稳定[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刘宁;评价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朱晓红;邓小平社会调控思想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李保民;马克思的失业理论与当代中国失业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10 李晓娟;论人的全面发展与现代重塑[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鹤琴;对中班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的体会[J];教育导刊;1992年02期

2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作用[J];天津教育;1993年05期

3 马忠虎;如何使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J];比较教育研究;1994年05期

4 ;小学生双休日活动模式初探[J];辽宁教育;1998年05期

5 曹建萍;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课的兴趣[J];职教通讯;1998年06期

6 傅松涛;跨世纪的中国社区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10期

7 李少元,李继星,赵北志,任春荣;农村社区教育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教育研究;1999年09期

8 郑淮;社区教育与文明街道建设整合的探讨[J];教育研究;1999年11期

9 杨光岐;构架立交桥育人模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年03期

10 叶忠海;试论学习化社会的基础——学习化社区[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甄宗旭;;从科学发展观层面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道德取向[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2 翁清雄;;促进基础教育的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3 陈乃新;;经济法、法律体系转型与和谐社会构建——达尔文进化论原理的法学思考[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黄欣;;经济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有可为[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朱大旗;邱潮斌;;经济法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长健;;论和谐社会与经济法理念的平衡协调——以利益为分析起点[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蔺翠牌;;经济法视野中的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法[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杨德敏;;经济法理念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符启林;;论贫富差距的法律调整[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徐士英;;竞争文化与和谐社会——论中国反垄断法立法的社会基础[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真弼;湖北仙桃“减负”还增效[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王伟杰 孙宁;我国社区教育面面观[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赵小雅;社区 终身学习的好场所[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记者 范绪锋 赵正元;大力发展社区教育 满足居民学习需求[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戚海燕;社区成了大学堂[N];北京日报;2002年

6 郑州市纬五路第一小学校长 陈淑萍;教材编写专家应与一线教师共同开发课程资源[N];河南日报;2002年

7 ;因为学习,,生活变得更有意义[N];中国文化报;2003年

8 潘艳红;教师应在教改中创新[N];福建科技报;2003年

9 鞠宪章 刘晓华;学校与社区教育资源共享[N];中国社会报;2003年

10 许若齐;学习型学校:教育创新必由之路[N];安徽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锐;《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刘晓凯;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中的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4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5 皮钧;民族和谐新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何忠国;以和谐看待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7 孙语圣;民国时期自然灾害救治社会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梅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军;邓小平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白葆莉;中国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劲松;大学生公寓园区德育整体模式构建与实施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2 孙玫璐;境外社区教育若干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周林芳;城市社区老年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北京市右安门社区为个案[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王绍伟;浅论生态安全问题及其应对策略[D];河南大学;2005年

5 李玲;中国环境外交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袁晓芳;社会模式设计与社会协同[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7 陆玉胜;哈贝马斯的商谈理论及其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煜;论行政抵抗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蓝春娣;论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文玉忠;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以人为本理念[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297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1297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e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