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的实验研究——“活动风格”的研究评述
本文关键词:全纳教育的实验研究——“活动风格”的研究评述
【摘要】:全纳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已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起来。全纳教育要求加强学生主动参与教育的全过程,主张要促进学生参与学校的课程、文化活动及社区的各种学习活动。本文对以全纳教育理念所讲授的课程进行剖析与探讨,认为教师必须以重视学生的语言风格和典型活动场景的理念来组织教学,学生也应主动积极参与其间,这将有效地改善和健全学生的多种活动风格,发展和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从而有效提高"学"与"教"的质量。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全纳教育 活动风格 典型情境 言语风格
【分类号】:G760
【正文快照】: 自从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提出了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后,仅仅十几年,全纳教育已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起来。全纳教育要求加强学生主动参与教育的全过程,主张要促进学生参与学校的课程、文化活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宝蓉;以全纳教育的视角看教育公平[J];教育探索;2002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孔明;全纳教育及其心理学困境[J];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6期
2 高丽;程宝良;;我国特殊教育公平现状及应对策略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晶;教育公平的理论和实践[D];河南大学;2003年
2 黄双令;国定贫困县隆林各族自治县实现“普九”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史湘琳;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的非经济因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琳;全纳教育视角中的学生弱势群体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5 丁媛媛;“差生”教育的伦理反思[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晖;教育公平理论以及在我国的实践[D];山东大学;2006年
7 杨锴;当代中国教育公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冯锦英;全纳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玉美;全纳教育理念下幼儿教师素质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慧敏;全纳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元祥;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思考[J];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2 韦小满,袁文得;关于普小教师与特教教师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随班就读态度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蓝建;;芬兰全纳教育:让所有学生都成功[J];中国民族教育;2011年Z1期
2 张文琪;;全纳教育背景下浅析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3 李军胜;;论全纳教育的可行性[J];价值工程;2011年18期
4 苏慧;雷江华;;国外全纳教育背景下特殊学校的角色定位及其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Z1期
5 李立早;;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全纳教育适应问题的思考与分析[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谭焕新;;转盘游戏:加拿大全纳教育的认同与全纳氛围的构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中国特殊教育》征稿简则及作者须知[J];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06期
8 肖琳;张微;;全纳教育视角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学校干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13期
9 种华东;;美国特殊教育改革对我国启示的若干思考[J];群文天地;2011年08期
10 牟晓宇;昝飞;;美国特殊儿童学业困难反应模式——RTI模式[J];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董尼;;在全纳教育理念视角下的摄影教育实践[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2 张会亮;;英国全纳教育:让所有人融入主流的权利[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翁绮睿;;英国全纳课程的发展进程与困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颜家睦;;全纳教育特殊儿童社区康复模式的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努力办出老年大学的水平、特色和效益[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6 丁安祥;;承载“全纳教育”之重任——民间组织参与老年教育办学的实践与思考[A];江苏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选集(2000—2004)[C];2005年
7 邵景元;;树立“全纳”理念 实施“全纳”教育[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8 陆剑杰;邵景元;;科学的理念是成功实践的灵魂——参加第三年龄学习国际研究研讨会的主要收获[A];围绕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快老年教育事业发展——江苏省老年教育研讨会暨省老年大学协会第十三次年会交流材料选编[C];2003年
9 陈乃林;;终身教育理念观照下的社区教育[A];纪念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30年大会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延东;推进全纳教育,促进和谐世界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高靓;世界目光聚焦全纳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记者 王莉;拉萨市残联积极推行全纳教育[N];西藏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刘小兵;全纳教育是建设全纳社会的最有效途径[N];光明日报;2009年
5 谢云挺;全纳教育:起点公平始于“有教无类”[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6 艾丹青邋通讯员 郑锦杭 张萍;“明珠”的孩子说这里没人叫我“乡巴佬”[N];杭州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徐菲菲 闫飞;“全纳教育”打造残疾儿童幸福人生[N];延边日报;2009年
8 赵一枫;全纳教育在这里初绽蓓蕾[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王涤;全纳教育思想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N];中国人口报;2006年
10 记者 刘小兵;残疾儿童大多就读特教学校违背教育公平思想[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杜晓萍;全纳学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伟;全纳教育实践研究:英、美两国的经验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柳;从隔离到全纳[D];西南大学;2009年
4 吕雯慧;金钥匙视障儿童随班就读实践的历史考察(1987-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吕晓;学前听障儿童个别化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玲玲;中美全纳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媛媛;美国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晓明;美国全纳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兰芳;全纳教育:瑞典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姜亚洲;全民教育与全纳教育关系辨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温江;小学校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裴巧灵;芬兰全纳教育研究—历史、现状及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婷;北欧全纳教育的特色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会敏;全纳教育理论分歧的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孟朔竹;全纳教育视角下孤残儿童的早期干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36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136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