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地区基础教育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
发布时间:2017-11-06 20:34
本文关键词:傣族地区基础教育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
【摘要】:发展多元文化教育是二十世纪后半叶世界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课程和教材的变革则是多元文化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通过课程反映不同学生的学习型态,,让学生了解族群的整体经验,提升文化理解力和包容力,并能采取积极的社会行动,以实现关于社会民主的情感与道德的承诺。 傣族作为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在我国民族文化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代表性。在傣族地区不仅有属于国民教育体系的学校设置,而且还存在着以民族习俗教育、民族宗教教育、民族科技教育、民族家庭教育等为基本内容的多种形式的教育。特别是民族宗教教育在这一地区尤为引人注目,这种教育对傣族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如何把多民族与多文化共存的理念引入到傣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之中,加强对傣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发展模式的研究,构建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傣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这不仅有助于我国课程理论研究的深化发展,丰富课程理论和民族教育理论;而且也可以为傣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以便更好地促进傣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民族化与现代化的融合。 全文分为九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从世界多元文化课程发展趋势和我国多元文化课程研究现状入手,在界定基本概念、找出理论基础之上,阐明了对傣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建构的必要性与研究的价值,并概要介绍了本研究的思路。 第二部分,傣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特征。通过对傣族人民生活方式和心理特征的详细归纳,指出了傣族人民在人生追求、处世哲学、社会价值取向乃至于生产生活经验中都具有自身独有的文化特征,并以此作为建构傣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的社会人文与自然背景。 第三部分,傣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的发展轨迹。对傣族学校教育发展历史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考察与分析,并对其多元文化课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归类。强调要通过设置多元文化课程使傣族学生从小受到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多元文化的理念,使他们将来担负起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任。 第四部分,傣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建构的基本理念。在多元文化教育思想指引之下,针对傣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建构,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基本理念,即:多元与整合的价值追求、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759.2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茜;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发展[D];西南大学;2007年
2 赵海燕;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亲毅;文化资本理论视域下民族地区初中生学习倦怠问题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2 刘梅;北川羌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蓝翠柳;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规范化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唐上洁;民族村寨学校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艳;傣族初中生教育需求价值取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6 桂诗章;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实施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韦宁;美国蒙大拿州印第安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及其启示[D];西南大学;2008年
8 邵忠祥;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黔东南苗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9 庞丽;多元文化课程实施中教学方式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王培;贵州省榕江县“民族文化进校园”实施现状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49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149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