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试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新农村目标的实现与否。因此,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文章在概要盘点了目前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对培训工作对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作用进行了解析,并提出了培养"五支队伍"、练就"五大功夫"的对策思考。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分类号】:F249.2;G725
【正文快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他们素质的高低决定新农村目标的实现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丹丹;李俊琼;;中韩两国建设新农村政策的比较[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庆国;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框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伟 ,郑言实;充分发挥我省农村劳动力“一多二巧”的优势[J];浙江学刊;1981年02期
2 李慕真;中国人口问题重点在农村[J];人口与经济;1982年06期
3 王胜泉;;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发展趋势和对策[J];未来与发展;1982年04期
4 赵铁军;发展农村个体商业 疏通城乡流通渠道[J];贵州社会科学;1983年05期
5 梁钊;;试论当前农村放宽政策的若干问题[J];学术研究;1983年05期
6 罗晰;大城市郊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卫星城和小集镇的建设[J];人文杂志;1984年06期
7 刘书鹤;发展农业的方针与农村劳动就业[J];人口学刊;1984年03期
8 朱宝树;新科技革命与农业人口转移[J];人口学刊;1985年06期
9 鲁刚;“离土不离乡”与发展小集镇[J];人口学刊;1985年01期
10 张进;田燎;;试论广州农村劳动力的多渠道转移[J];开放时代;198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注重求真务实 认真履行职责[A];全国乡镇企业管理工作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程一;;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输出的政策研究[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赖存理;张耀东;;浙江劳动就业发展的十大趋势[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4 张晓霞;;依托个体私营经济,转移农村劳动力[A];江西非公有制经济劳动保障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王寅虎;梁凌云;张会昌;;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大转移是实现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6 王寅虎;梁凌云;;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大转移是实现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7 李坚;;搞好土地流转 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张晓山;;深化农村改革 促进农村发展[A];2003年中国改革论坛文集[C];2003年
9 石建辉;胡定华;黄卫;龙炳华;黄大金;袁康来;吴峰;马昊;;湖南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扶贫开发调研报告[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获奖优秀论文选编(2004)[C];2004年
10 张苇;;福建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海燕;反弹琵琶看“抛荒”[N];安徽经济报;2000年
2 胡鞍钢 熊义志 李春波;要让9亿农民先受益[N];中国财经报;2000年
3 王晓晖;就业歧视将贻误改革[N];中国改革报;2000年
4 琼杰;禹州,你收的是什么钱[N];中国矿业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罗成友;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需加快[N];重庆日报;2000年
6 郭泉真;透视农村青年犯罪[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7 韦斌纯 罗留生 廖德宽;融安竹席生产上规模[N];中国税务报;2000年
8 穆光宗;给“中国人口问题”一个准确的定位[N];光明日报;2000年
9 王程熙;农村劳动力转移论[N];光明日报;2000年
10 黎均富 钟乾寿;钦南区合理调整农村劳动力结构[N];广西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延芳;工业革命前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晓峰;我国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的制度性障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刘秀梅;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经济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4 刘纯阳;贫困地区农户的人力资本投资:对湖南西部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黄映晖;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成本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李文安;中国现代化视野下的农村劳动力流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罗华荣;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权益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熊会兵;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9 杜书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本~收益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10 吴红宇;农村劳动力迁移动机与制度冲突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宓瑞红;山区农村劳动力开发利用及转移理论与模型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2 李聿;我国贫困地区劳动力劳动时间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3 袁宇涛;农村劳动力产业间转移机制及结构优化[D];河南农业大学;2001年
4 夏鸣;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非农配置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王建军;教育水平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D];湖南大学;2003年
6 吴九林;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7 马广贵;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8 陈宏涛;农业技术进步背景下提高天津市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薛峰;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宋国庆;转型时期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机制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92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192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