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研究的回顾
本文关键词:近十年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研究的回顾 出处:《民族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近期 乌江流域 民族地区 教育志 研究 教育发展 近十年 贵州省 专家学者 教育史
【摘要】: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研究,肇始于民国时期。在近10年的研究中,其成果较为集中地体现在专(编)著、史志资料、学术论文等三类上。该地区教育的历史研究是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官学教育、社学教育、义学教育等方面。而在该流域民族教育的现实研究方面,学者们不仅注重教育现状及问题的研究,而且更加重视寻找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笔者以为,乌江流域民族教育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如对少数民族传统教育研究不够、不关注教育生态环境研究等。
【作者单位】: 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长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史研究”(项目批准号:05XMZ04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759.2
【正文快照】: 乌江流域是一个地理学的名词,包括贵州省44个县(市、县)、重庆市8个县(自治县、区)、湖北省3个县(市)及云南省的镇雄县。在乌江流域8.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3 000多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2%左右,主要有苗、土家、布依、彝、仡佬、回等50多个少数民族。在这个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福荣;;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私塾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J];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2 邹时炎;编纂《湖北教育志》刍议[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3 覃立新;要制定适应形势需要的民族优惠政策[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4 邓颖;企业教育志编纂初探[J];中国职工教育;1994年08期
5 张和平,关桂霞;民族地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的思考[J];青海民族研究;1994年02期
6 房瑞;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J];前沿;2005年04期
7 吕长兴;浅析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J];前沿;1999年09期
8 蓝春锋;试论投资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4年04期
9 薛正昌;民族地区院校学报应办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2年06期
10 龙运书;浅析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问题[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S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朴今海;;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A];生态环境与民族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蒋红梅;冯新斌;戴前进;陶发祥;刘丛强;;乌江流域水体中不同形态汞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张世和;;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城市化[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4 陈明立;陶斯文;;人口老龄化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储朝晖;;第二轮教育修志的理念与业务浅识[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三)[C];2009年
6 徐荣生;;重构民族地区商品流通新格局[A];全国市场经济与商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7 冉兴国;王文兵;;湖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思考[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李晓燕;;积极挖掘民族地区消费品市场潜力[A];青海省统计系统1998—1999年优秀统计论文选编[C];2000年
9 高永久;刘庸;;西北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变迁研究[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刘晓鹰;陈光建;;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和机遇——生态移民和城镇化推进[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常世江;走过冬天——温暖在身边[N];中国民族报;2008年
2 胡建华;努力构建和谐民族地区[N];光明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吕志勇;情注民族地区 心系贫困群众[N];乐山日报;2008年
4 中共尖扎县委书记 林华旦;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干部要牢固树立六种意识[N];黄南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罗旭;为民族地区培养留得住的人才[N];光明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杨晓东;民族地区更需要发展[N];民族日报;2009年
7 马绍敏;在新的历史起点 继续深化民族地区改革开放[N];阿坝日报;2008年
8 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 谭徽在 三峡大学武陵民族研究院院长 教授 黄柏权 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 沙玉山 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处长 张贤和;探寻武陵民族地区的科学发展之路[N];中国民族报;2009年
9 记者 薛月林 通讯员 贾亚昆;为了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N];民族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周前进;我省纪念民族地区改革开放30周年[N];四川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鄢杰;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朱玉福;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族法规体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汪中华;我国民族地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黄颂文;21世纪初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法制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潘启富;中国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李皓;民族地区经济结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李培春;西南民族地区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蒋红梅;水库对乌江河流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10 张银花;民族和谐发展:理论与实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鹏;民族地区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何林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主题公园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以甘孜州康巴岭嘎民族文化主题公园为例[D];四川大学;2004年
3 黄勇;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唐新民;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以云南省为案例[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范逢春;民族地区行政“政府干预情结”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仇艳艳;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纪年;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卢贵子;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人才发展战略[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王红利;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塔娜;规范的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24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324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