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流动农民对其适龄子女的教育选择分析——结构二重性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4-11 09:28

  本文选题:流动农民 + 适龄子女 ; 参考:《青年研究》2003年12期


【摘要】:流动农民对其适龄子女的教育选择行动既不仅仅是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也并非简单是教育限入政策的阻碍结果 ,而是主体与结构的二重性过程。本文从经济因素的角度出发 ,分析流动农民与社会结构之间的互动
[Abstract]:The educational choice of migrant farmers to their children of appropriate age is not only the rational choice of maximizing the benefit of individual economy, nor is it simply the result of hindering the policy of education restriction, but the duality process of subject and structur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loating peasants and social structure from the angle of economic factors.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海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G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彭希哲;有关我国流动人口问题的理论再思考[J];南方人口;2001年01期

2 慈勤英,李芬;流动人口适龄子女教育弱势地位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2年03期

3 张仕平;经济型乡─城流动人口生存状态初探[J];人口学刊;1999年02期

4 黄润龙,杨来胜;我国流动人口基本态势研究[J];西北人口;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发展的新视野[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8期

2 李伟涛;农村学校教育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年01期

3 余小波;当前我国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机会探析——对某所高校2000级学生的实证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02期

4 余楠;论大学生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11期

5 慈勤英,李芬;流动人口适龄子女教育弱势地位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2年03期

6 杨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教育功能的强化——从宁夏吊庄开发性移民看教育的发展及其功能[J];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7 王金荣;家庭教育中“家长”施教特点的解读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潘启富,周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课程建设项目研究的总体设想[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阮成武;教师专业化与教师形象的重塑[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殷世东;教师专业化的困惑及其对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华一;建筑业农民工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2 栾敬东;发达地区农村外来劳动力和移民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3 曹子玮;樊援的绳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5 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建华;人口流动下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单菁菁;城市社区情感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庞青山;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易东平;救人救己与害人害己[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瑜;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杭海;语用学视野下的中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汤圆圆;论家庭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不良品德形成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3 金本能;文化资本视角下农村小学生语文教材适应性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肖正科;论我国宪法上的公民教育平等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翁云霞;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师素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苏百泉;高中思想政治课法治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杜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鲁化堂;城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齐忠;贵阳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彭莹;群育初探[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丁金宏,孙小铭,谭友林,余佳,王碧玮,张永惠;论外来人口与城市社区整合——上海市民对外来人口的心理接受力调查[J];人口研究;1996年02期

2 李维平;流动民工体制外生存问题[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5年05期

3 李荣时;对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认识和思考[J];人口研究;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蓝宇蕴;当代流动农民面临的矛盾与问题[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2 ;职教日记[J];教育与职业;1995年12期

3 冯晓英;对北京流动人口中农民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1996年E8期

4 卢福营;农民流动:嵌入村民自治的新变量——浙江省奉化市庄家村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5 冯晓英;北京地区流动人口的演变及其特征[J];北京党史;1999年01期

6 赵树凯;边缘化的基础教育——北京外来人口子弟学校的初步调查[J];管理世界;2000年05期

7 唐灿,冯小双;“河南村”流动农民的分化[J];社会学研究;2000年04期

8 蔡冬梅;村民自治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J];前沿;2000年10期

9 靳薇;生活在城市的边缘──流动农民的生存状态[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10 龚维斌;城市农民工的公共服务:问题与建议[J];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崔荣慧;进城?还是回乡?[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2 零点调查集团 高 伟;如何锁定流动群体的大礼包[N];经济日报;2002年

3 本报驻沪记者 沈颖;今日流民,,明日邻居?[N];南方周末;2003年

4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干峙;要重视农民和农村的城市化[N];光明日报;2004年

5 本报实习生 胥晓莺;关注民工“新生代”[N];浙江日报;2004年

6 肖万春 袁智华;让流动农民对城市有归属感认同感[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王均珠 实习记者 章一灵;构建艾滋病检测监控网络[N];贵阳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陈建辉;规划好三种农民的城市化[N];经济日报;2005年

9 佳鸣;农民工是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对象[N];农民日报;2005年

10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李伟雄;保证老年人安度晚年[N];人民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旭;失地农民和流动农民社会网络资本的比较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354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7354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f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