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发展中国家实现终身学习的障碍与策略

发布时间:2018-05-16 03:42

  本文选题:终身学习 + 信息交流技术的运用 ; 参考:《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7期


【摘要】:众所周知,教育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有助于减少贫困,增加收入,发展民主,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保护环境。教育、消除贫困以及人类发展三者的主要关系可以概括为(CIDA,2001):教育能够发展人力资本和生产力,保持家庭健康和营养,促进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所有这些特点都有助于减少贫困;发展人力资本和生产力与社会的发展又有利于整个社会宏观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当今,教育、学习、知识获得以及技能的作用变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重要。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的层次来看,我们应付日益变革的能力将成为成功的关键因素(Khan,1997)。那么,使得学习成为决定我们未来的决定性因素是哪些呢?本文拟就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来探讨这一主题,作者的基本理论前提是:第一、学习是个人与社会生存的关键;第二、传统的教育体系已无法满足日益强烈的学习需求;第三、必须为大多数人的终身学习提供灵活多样的工具和技术;第四、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人们克服学习
[Abstract]:As we all know, education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t helps to reduce poverty, increase income, develop democracy, prevent diseases, promote health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he main relationships among education, poverty eradica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 can be summarized as: education can develop human capital and productivity, maintain family health and nutri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 and societies, All these characteristics contribute to poverty red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apital and productiv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re in turn conducive to the macroeconom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s a whole. Today, the role of education, learning,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skills becomes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At both macro and micro levels, our ability to cope with increasing change will be a key factor in success. So what are the decisive factors that make learning our future? The author's basic theoretical premise is: first, learning is the key to the survival of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second,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system can no longer meet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learning; thirdly, the basic theoretical premise is: first, learning is the key to the survival of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second,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system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growing demand for learning; third, It is necessary to provide flexible tools and technologies for lifelong learning for most people. Fourth, the full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help people overcome learning
【作者单位】: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
【分类号】:G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卿顺弟;;21世纪中学语文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活动[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9年05期

2 徐雯;终身学习与高等教育[J];成人教育;2001年06期

3 王保星;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国际成人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4 吕英;论高校管理人员的再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5 丁焕长;;一辈子学做老师[J];文教资料;2006年19期

6 张少军;韩秋红;;社会教育理论的实践方式研究——在中外社会教育比较视野下[J];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7 寇秀红;;思想品德(九年级)系列辅导之十 第十课 选择希望人生[J];中学课程辅导(初三版);2006年11期

8 黄南永;;终身学习语境下思想政治教师应具有的时代品质[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13期

9 杨彬;;世界终身教育发展:理论脉络、发展模式和战略举措[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徐强;社会学习化 学习终身化[J];职教论坛;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书林;;青年人才与“终身学习”的趋势[A];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1)[C];2001年

2 郑伯杰;;培育学习型老人 造就老年学习型家庭是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工作[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范秦宏;孙兵;;图书馆员专业教育与终身学习[A];图书馆改革与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李晓晶;;终身学习:编辑工作的支点[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赖玉成;;社会团体在终身学习社会中之角色与功能——以嘉义市天文协会为例[A];第六届海峡两岸天文推广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鑫;刘彦华;曾宪翠;;孔子与终身学习心理学思想[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王宏;;数字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结构和终身学习[A];图书馆改革与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杨昌凡;岳山岳;;论电大成人教育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9 赵红亚;;试论学习型社会大学的整合策略[A];2007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檀彩莲;;编辑: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A];学术期刊编辑学理论与实践[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景寅;教师需要终身学习[N];承德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龙在宇;从“补课”到“终身学习”[N];南充日报;2009年

3 赵选华;党员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N];西藏日报;2006年

4 吴忠魁;终身学习:对教育及社会的改造[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河南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 赵红亚;终身学习:日本的基本教育政策[N];中国人口报;2006年

6 记者 秦小艳;2012年内实现一个社区拥有一所学校[N];深圳特区报;2009年

7 拉罗阿龙;领导干部要做终身学习的模范[N];大理日报(汉);2007年

8 贾荣信;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N];解放军报;2002年

9 肖锋;党员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N];韶关日报;2008年

10 旭涛 编译;新加坡PDCM模式:加强教师终身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蔡苔芬;教育与温馨家庭的营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史晓白;学习型组织与人力资本开发[D];苏州大学;2006年

3 周建高;日本终身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南开大学;2009年

4 秦钠;中日都市社区教育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06年

5 徐改;成功职业女性的生涯发展与性别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兴辉;成人自导学习与支持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水志国;日本大学在构建终身学习社会中的作用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2 胡蕙芳;关于我国学习型社区构建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丽;学习型家庭构建之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4 张春燕;《欧洲终身学习质量指标报告-15项质量指标》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林宏强;中学生良好化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琴;中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周金成;泰国老年人的终身学习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陆海明;职业中学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分析与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张东;中心城市学习型家庭建设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振;终身教育理念下英国产业大学的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953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8953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c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