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论西部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与人力资源的开发

发布时间:2018-05-22 09:10

  本文选题:西部民族地区 + 人力资源 ; 参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摘要】:教育的发展、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决定西部民族地区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提高其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保障。本文从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入手 ,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 0多年来 ,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 ,差距仍然较大 ,表现在基础教育薄弱 ,高等教育发展滞后 ,劳动者受教育水平低等 ;低下的经济发展水平、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合理的教育结构及教育体制改革的滞后是制约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认为加快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途径 ,要把教育发展纳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纳入市场机制运行的轨道 ,提出加强基础教育发展是关键、加快职业技术教育是重点 ,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取向 ,并从教育投资、教育结构、教育体制、人才引进等方面提出了加快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对策。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to determin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minority areas, and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developing the western region and to improve its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rehensive strength. Starting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western minority area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ore than 50 years ago,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western minority areas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but compared with the national average level. The gap is still large, manifested in the weakness of basic education, the lag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low level of workers' education, the low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oor natural environment, Unreasonable educational structure and lagging of educational system reform are the main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the western minority areas. It is believed that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the western minority areas, we should realize that education is the core way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 and regional economy, and br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to the scope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ut into the orbit of market mechanism, put forward that strengthening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is the key, speeding up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s the key point, actively developing the policy orient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from the education investment, education structure, education system,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the western minority areas.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发展》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四川省民委和西南民族学院资本市场研究所资助
【分类号】:G7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郑长德;论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人力资本的形成[J];人口与经济;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文雄,汪磊;我国建筑业区域发展水平的实证比较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3期

2 石胜利;彭尚平;王旭嘉;;四川建筑业技术水平灰色预测及其比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3 陈华友;固定资产投资动态模型及优化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4 伍长荣,胡学钢;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粮食生产预测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孙刚;包先建;;论体制转型期间技改投资机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6 杨新笋;张琳;程航;周宏;黄钺;雷剑;张似松;;湖北省发展能源农业的优势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5期

7 陈莉;;安徽建筑业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8期

8 陈莉;;安徽省建筑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9 刘涛;陈晔;;农村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3期

10 王燕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连喜;;培育企业安全文化 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武国友;;试论80年代农村改革取得突破的几个标志[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钟瑛;;试论邓小平利用外资思想及其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资实践的指导意义[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彭立峰;;改革财产税法,构建和谐社会[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喻翠玲;冯中朝;;我国大豆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王金南;曹东;蒋洪强;葛察忠;;关于环境资源卫星账户核算方案的探讨[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龙良碧;秦志英;;重庆市交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8 张剑;杨利国;洪奇;李昌桂;陶克艳;;南方奶业发展的意义与措施探讨[A];中国奶牛协会2007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罗锡文;臧英;周志艳;;加速南方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对策研究[A];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臧英;罗锡文;周志艳;;加速南方水稻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对策[A];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丽;黄牛及其改良牛产肉性能和肉品质量分析及中国牛肉等级标准的研究与制定[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陈欣欣;农业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与迁移——理论、实证与政策分析[D];浙江大学;2001年

3 李炜;中国区域经济结构的金融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孙东升;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农产品贸易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5 刘燕;贵州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6 尹子民;工业企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7 迟庆林;边境贸易与经济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俞海;农地制度及改革对土壤质量演变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9 刘万明;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主要技术经济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10 杨铁黎;关于职业篮球市场的基本理论和我国职业篮球市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运生;《案例》:××集团公司——利用资产重组摆脱困境[D];暨南大学;2000年

2 李炬;我国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3 文锦芬;空心莲子草和商陆DNA导入水稻及后代钾营养特性比较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1年

4 李彦敏;河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5 柯常松;安徽与邻省农业增长的比较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1年

6 桂林;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机制及效益评价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任强;证券市场监管制度建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8 高海燕;葡萄SO_2伤害敏感性与果皮结构及生理生化特性关系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9 姚从容;新疆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及对策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1年

10 鲁蓉;我国个体私营乡镇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娅;;社会性别视野下西部民族地区民众思想状况调查与思考[J];民族学刊;2011年04期

2 李琼;李湘玲;;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委托筹资方式实践探索——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3 马德君;谢辛;;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政策执行问题研究——以“家电下乡”政策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胡雪峰;;高校志愿者支教西部民族地区的可行性研究——以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8期

5 范本祁;龙佩林;;西部民族地区传统节日与全民健身日融合发展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吕国光;殷雪;刘伟民;;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生欢迎什么样的教师——来自评教的数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6期

7 兰秀文;;论西部民族地区财经类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年03期

8 郎朝春;;西部民族地区高校体育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年07期

9 张琪;;浅析提升甘孜州生产力的着力点[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何秀林;;保安族穆斯林的商贸历史述略[J];中国穆斯林;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澜;;加速城镇化是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途径[A];促进农民增收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菲;;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发展模式探析[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马贤惠;冯伟;张丹;;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4 安和平;;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A];贵州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论坛文集[C];2009年

5 郑长德;;论西部民族地区资本的形成与资本市场的发展[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6 南补习;王金忠;;从社会可持续发展视角看西部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诉求[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7 张羽琼;;西部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贵州民族地区为重点[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夏连仲;孙兆文;王有星;;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A];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发展——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9 夏连仲;孙兆文;王有星;;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A];生态环境与民族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曾德盛;;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与西部民族地区开发[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谢靓;全国政协常委马志伟提出 推动西部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特区理念”[N];人民政协报;2010年

2 赵曦 陈婷怡;应调整西部民族地区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路[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田新元;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显著改善[N];中国改革报;2005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陈栋生;探索西部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新战略[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项宗西委员: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1年

6 支育辉;利用开发性金融支持西部民族地区发展[N];西部时报;2011年

7 毛德忠;西部民族地区农行如何真正服务“三农”?[N];中国民族报;2008年

8 CUBN记者 郭安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 调整转型找平衡[N];中国联合商报;2011年

9 郭安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调整转型寻平衡[N];西部时报;2011年

10 马戎;西部民族地区劳动力特点探析[N];中国民族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新国;西部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李澜;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吴建国;现代化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论稿[D];四川大学;2003年

4 黄颂文;21世纪初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法制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张志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李妙然;西部民族地区环保非政府组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田洪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政策法律促进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曹海英;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李澜;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10 李盛刚;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发展:基于自我发展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菲;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发展模式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刘欢;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现代化若干问题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3 居玲华;西部民族地区城镇体系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娄碧贵;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杨丽双;西部民族地区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潘兵;民族地区财政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张慧;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管理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杨眉;西部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供需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李俊杰;论邓小平的人才观与西部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晏晓婧;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21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921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f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